Re: [新聞] 賴揆:一例一休修法 中道而行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2017-12-25 11:44:40
※ 引述《JamesSoong (Terrell Suggs!!)》之銘言:
: 中你媽的 當資進黨狗官真不容易 講得冠冕堂皇 做得喪盡天良
: 3.完整新聞內文:
: 賴揆:一例一休修法 中道而行
: 2017年11月29日 04:10 工商時報 張語羚/台北報導
: 行政院長賴清德力推一例一休《勞基法》修正草案,遭遇勞團強烈反彈,賴揆日前接受中
: 央社專訪時強調,此次修法除了給予勞資雙方更多彈性,同時優先保障勞工權益,「沒有
: 偏左、也沒有偏右」,就是中道而行。
中道主要並非只在不是偏左偏右的折衷方案。
剛好寫了一篇文稿,可以解釋一下什麼叫「中道」。
以下僅是文稿的一部份內容,有興趣深入瞭解的,
請去 Confucianism 版自行看原文 #1QFxwm-g 。
https://www.ptt.cc/bbs/Confucianism/M.1514127024.A.FAA.html
       【試稿】《大中至正‧中道第一》
                       
    這是《大中至正》一文的試讀文稿,是為廣徵意見,
    以供修訂其內容疏誤,敬請讀者不吝惠賜指教。
                            東岐明
 〈中道〉
  中道,當代是謂中國之道[a]。「中國」一詞[b],起源可以溯及約三千年前的周
朝初年,原指“位居中央之國域”,見於成王時期之《尚書‧梓材》『皇天既付中國民
越厥疆土于先王』及青銅銘文《何尊銘》『余其宅茲中國,自之牧民』;後在《詩經‧
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又以用指“政治中心之國邦”的京畿邦域。及至東周春
秋時代乃以意謂“文明中心之國度”[c],《詩經‧小雅‧六月序》之謂『四夷交侵,
中國微矣』,《中庸》以謂『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秦漢以來歷朝各有國
號,唯以「中國」一詞作為文明中心上國之代表自稱;及至二十世紀推翻專制創建民國
,而號中華民國[d],乃以中國為名。
5000'4700' 4100  3100  2200 1800   1440  1110   750   370 106
 ╦  ╤  ╤   ╤   ╤  ╤    ╤   ╤    ╤   ╤ ╤
 炎帝→黃帝→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
         西周┴東周
           春秋╧戰國
            2500       §表中距今之前年數乃為約略數值[e]
  中國之名的文明認同,雖是漸於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東周春秋時代。中國歷史的文明
起源,卻是始於四千多年前黃帝時代的創造表意文字;而黃帝承接天下諸邦共主的政治
中心體系,更是肇於五千多年前的炎帝時代[f]。黃帝之後,炎黃部族以其表意文字文
化而傳承此一天下政治體系,逐漸文化交會融合中原諸族,歷經周朝封建殖民拓展,而
在春秋時代形成華夏中國的文明認同[g]。炎黃部族為主的上古文化傳統,原是貴族主
導,後在春秋時代由封建貴族擴散民間士人[h],於老子啟發道家,於孔子承啟儒家,
而在其後戰國時代更起諸子百家學說,奠定中國文明的思想基礎。秦朝結束戰國,統一
天下而首建官僚專制帝國。爾後在漢朝近四百年的富強融合下,才形成基於華夏衣冠與
漢字文化的漢族認同;而其統治時期的推舉制度與土地兼并,逐步造就士族門閥勢力。
漢朝以後三百多年的天下混亂,中國社會在士族主導傳承文化下,逐漸引進印度文明的
佛教文化,而在其後近三百年的隋唐朝代達到佛學思想高峰,融會文明造就漢字文化影
響輻射東亞諸邦。唐朝開啟科舉之後,士族門閥逐步失勢,至於五代而終。五代混亂之
後,宋朝建立重文輕武的士人傳統,雖然仍是東亞文明中心,儒學吸納佛學思想而以溯
本開新,然卻已非東亞諸邦之政治中心。元朝蒙古滅宋,凌駕漢族而威繼政統,以軍武
優勢成為東亞霸權政治中心,文化開放自由,卻為東亞多邦厭懼。明朝漢族復興,再承
政統,然而文明優勢已非唐宋可比。清朝滿族崛起邊關入主中國,盡廢華夏衣冠,雖以
自居道統繼承政統,統合東亞大陸;實則箝制思想文化而文明傾頹不進,更遭東亞多邦
鄙視。明末清初歐西文明勢力東來,逐步開啟中國文明變局,終在清末全面衝擊器物制
度到思想文化。清末鄰邦日本首先西化稱霸而影響中國,中國後來更是眾多士人留學日
本歐美從習歐西文明,終致建立民國。民初蘇俄共產革命輸出中國,至於日本霸權終結
更在大陸建立共黨中國,民國則是渡海敗逃台灣仰賴美國保護。當前海峽兩岸分立,中
國文明傳統不絕如縷,面臨大陸中國與海洋中國的轉型契機,而也正逢人類文明在科技
發展下的問題局勢[i],海內外中華知識人正為未來中國前途找尋出路[j]。中國文明
傳承與人類文明問題的共通解決之道,正是當代中國謀求未來世界大同之路[k]。
  中國文明並非只是炎黃部族至於民國當代的相關政統延續,更是在於秉持人文精神
而上下貫通心物性理的文明傳統。此一文明傳統可依《繫辭傳》所謂『兼三才而兩之,
故六』,區分「天、人、地」為道統、文統、政統之體用傳承[l]。政統之體,即是器
物典章制度,相關政體之運作模式。政統之用,即是中國朝代興替,相關政權之建立治
理。中國政統,即是中國文明代代傳承演進的政治體統存續。文統之體,即是學術知識
語文之演進。文統之用,即是社會文化生活之演變。中國文統,即是以漢字文化為主流
的文明社會傳統。道統之體,即是文明理想之道德傳統。道統之用,即是文明理想之生
命修持。中國道統,即是中國文明理想之道德生命傳統,即應「中道」。中國,理想是
謂中道之國[m]。
  「中道」一詞[n],出於《中庸》『從容中道,聖人也』,涉及心性修持之德行風
範,乃是肇始於崇「中」的中國上古文化傳統。「中道」之「中」,引申“中心”原意
,在心性修持是指內在覺知之中,在德行風範是指公正無偏之中。中道修持風範,就是
以修持心中覺知而達就中正德行。在中道心性修持上,《大戴禮記‧五帝德》記載孔子
論述帝嚳『執中而獲天下』,《論語》記載帝堯訓勉帝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
』,《尚書‧大禹謨》記載帝舜訓勉夏禹『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保訓》記載文王姬昌訓誨『昔舜舊作小人,親耕於鬲茅,恐求中』『舜既得中,
言不易實變名,身茲備惟允』,皆在闡示上古理想君德之秉執中道心性修持。在德行風
範上,《尚書‧酒誥》有謂『作稽中德』,《尚書‧立政》有謂『以列用中罰』,《尚
書‧呂刑》有謂『罔非在中』『咸庶中正』,《逸周書‧五權解》有謂『克中無苗』『
維中是以』,皆在闡示上古理想公正無偏之中道德操風範。中道德操應對人世,並非依
於人情世故的調合折中,而是本於待人處世的中正真介,《孟子》之謂『中道而立,能
者從之』,《尚書‧君牙》之謂『爾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惟爾之中』;基於
中正行事而適宜不落極端,乃以化民成俗,是而孔子《中庸》贊舜為政『舜好問以好察
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上古華夏的中道修為傳統,早在先民原始宗教時代即已存在;所以《尚書》之上古
文告內容,「中」與「天」都是重要用字,分別相關人事與天命的道德依據。上古堯舜
對話所謂『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就是以聽天命盡人事為勉勵。上古華夏之所
謂「天」的敬天傳統,原是崇拜上天神界權威的宗教信仰傳統,《尚書‧多方》『惟典
神天』、《尚書‧召誥》『皇天上帝』、《尚書‧泰誓》『上帝神祇』都是相關敬天傳
統,而「中國」一詞最早出現的《尚書‧梓材》『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于先王』也
有「皇天」一詞,後世中國文化更承續沿用「天下」「天命」「天子」等敬天詞彙[o]
。華夏先民之崇拜信仰神祇,於商朝盛行卜筮達其宗教高峰。周朝文王創作易經肇始人
文轉化,終而華夏文化演進到人類文明軸心時期的東周時代,承先啟後建立中國文明的
人文理性基礎[p]。老子以「道」法自然為上,而建立其超越於敬天神格崇拜的自然理
性道德本原。孔子以「道」貫一之為宗,而闡述其獨立於敬天神格崇拜的人文理性道德
規範。《易傳》用「神」,《說卦傳》以謂『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繫辭傳
》以謂『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已是脫離外在神靈啟示而根據內在心神啟發。其後諸
子百家所言「天道」,即非相關上天神諭之道,而是連繫上天自然之道,《莊子‧在宥
》有謂『無為而尊者,天道也;有為而累者,人道也』。從此中國文化雖然承續敬天傳
統祭拜神祇,卻更尊崇天人合一的道德性理。從而子思在此人文理性氛圍編作《中庸》
,乃謂『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而承結「中」與「道」之文明意義以
謂『從容中道,聖人也』。
  老子啟發道家,於其心性修持,尚謂《老子》『多聞數窮,不如守中』[q]。孔子
承啟儒家,晚年乃以「中庸」承述中道,曾謂《中庸》『中庸其至矣乎』、《論語》『
吾道一以貫之』、《文言傳》『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
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繼由子思編作《中庸》承述以「誠」;後世至於宋朝王安石
《淮南雜說》有謂『聞古有堯舜也者,其道大中至正,常行之道也。』,明朝儒者王陽
明《傳習錄》闡述中道貫通,徹達出世入世修為,更謂『大中至正之道,徹上徹下,只
是一貫』[r]。
 ………………
作者: gankgf (幹客女友)   2017-12-25 11:48:00
眼睛真痛
作者: andrewkuo   2017-12-25 11:49:00
抓到了喔!原來中共的代理人就是在功德院呀!中道就是中國之道的簡稱呀!下台啦!中國賴皮神
作者: kime5412 (KKboy)   2017-12-25 11:53:00
太長
作者: michael54   2017-12-25 11:56:00
還是去廟裡拜拜比較沒事。
作者: hreng (暑假)   2017-12-25 12:04:00
早就說親中愛台了
作者: bighorse0   2017-12-25 12:09:00
我就是中,在我左邊的是左,在我右邊的是右
作者: gamania10000 (自助旅行中)   2017-12-25 12:13:00
資方之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