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現代詩文學到底有什麼意義????

作者: Amo1992 (阿莫)   2017-12-14 18:49:53
很多人對新詩的討厭其實源自於三個部分:
1.FB上面各種情(中)緒(二)抒(爆)發(炸)的感言
2.被收納在課本上的詩人作品,可能夾雜編撰者的主觀見解
3.過去詩人的作品,對他們的用字、段句感到莫名其妙
也造成對於新詩,很多人都覺得那是掉書袋的人在炫耀他們的才氣、或是裝作文青而成的作品
但回過頭來看,新詩(現代詩)是什麼?
寫詩,意在抒發情緒,但除此之外,詩的本質從以往至今一直在做變化
從最早胡、陳白話文運動開始,經張我軍、徐志摩、紀弦、洛夫等等,到近代如鄭愁予、楊牧、席慕蓉、夏宇,再來唐捐(劉正忠)、羅智成...,更接近的如姚時晴、林季鋼、林達陽、徐佩芬、林婉瑜、潘柏霖、任明信、陳繁齊...
(舉例是我所看過有記憶的)
詩人一直都存在出現,他們的作品詩集也往往流傳,那麼為什麼?憑什麼?
套一句羅智成老師最近在台大演講說過的話:
「即便寫詩二十多年,如今仍在探求詩是什麼」
新詩本質就是抒發個人情緒,但也追求讀者認同,一首詩作出來不僅是要抒發自己的情緒,也在引發有人讀過之後也有相同的情緒
然而光是有情緒想寫詩,沒有文學底子、不知道該怎麼把自己的情緒變成文字,你也不可能馬上拍電影、作音樂給人分享自己的感覺
你寫出來的東西就會像是FB上常看到的那種搖旗吶喊式的抒發,沒有人看懂就沒人能懂你的感覺,甚至因為枯陋的文字而感覺你裝文青
所以詩是非常個人的東西,卻也仰賴聽眾觀眾的共鳴,而這些是新詩的情感方面
而新詩的架構方面,我們寫詩並不會一陳不變的,而會想去追求形式上的變化
從一直以來從最早白話文那種看起來像是把講話斷成一段一段當成詩,後來又出現了格律詩、散文詩;又從平白直述的文句變成艱澀難懂的文句又後面被紀弦所對抗而有了新詩的本質意義出現
新詩的演變正是所謂不斷抵抗慣性(過去的架構),去衍伸出新的模式,而新的模式又會被更新的思想所抵抗,所以有些人看了覺得:幹這三小?這斷句是智障嗎?
但也有人覺得:這斷句剛好!這讓我有感覺!
最後受最多讀者感同身受而流傳的便是那個時代認為好的新詩
所以有人問詩的本質如何?一定不是所有答案皆同
有人認為新詩就是精煉的文字,於是散文詩、圖像詩就出來了
有人認為詩就該在該斷句的時候斷句,於是就有人寫詩到處斷句
有人認為詩要有節奏感,於是亂七八糟的詩就誕生了
本質上,就是有人覺得這樣寫詩好,也會有人去抵抗這樣的詩
但其實更多不明所以的人去看那些詩,大概就形成了寫詩是中二病才會作的事
所以回過頭來去看余光中的詩,你問我大概會說這詩不好、沒感覺,更直白的話是這三小
而我也對羅智成老師寫的詩覺得WTF?、這樣你也寫得出詩?啊那個算詩嗎?
但是我也有我愛的詩、讓我感覺很深的詩,相對地別人看我大概也是認為"你喜歡這種文青臭的東西?"
就像我一說夏宇寫的〈甜蜜的復仇〉:
「把你的影子加點鹽/醃起來/風乾/老的時候/下酒」
一定有人覺得這樣的詩形容得非常得棒;也一定有人覺得柑林良影子就影子還拿得起來泡酒是三小
又或是吳奕璇的〈孤城〉(節錄):
「有人說寂寞/不是因為自己活/而是因為某處/有某個人/不需要自己/也好好在過」
有人像我看完這首詩被這幾句打動心底,也有人靠杯說分了就分了裝啥小文青之類的
詩本身就是追求讀者共鳴,越好的詩就會受越多人喜愛
但是把新詩放上課本或考題,則又是另外一個課題和戰場了....
作者: peterwww (小宇宙之復興)   2017-12-14 18:50:00
新詩 我也不喜歡 不過 可作為一種派別
作者: vancepeng (urmomisbetter)   2017-12-14 18:51:00
作者: peterwww (小宇宙之復興)   2017-12-14 18:51:00
繼承中國文言體與詩學才是王道白話文運動 歐化文 文學價值並不高
作者: jyekid (會呼吸的痛)   2017-12-14 18:56:00
中國1949年成立 到今天不到一百年 其實該讀毛澤東思想讀一讀才知道儒家思想的戕害
作者: iPolo3 (艾POLO衫)   2017-12-14 19:19:00
就跟把廢文拿來考試一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