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如果文言文全砍光,台灣學生會變得怎樣?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2017-08-27 22:54:13
※ 引述《aliconcon (阿里空空)》之銘言:
: 這段紀錄本佛相當的懷疑
: 為什麼?
: 既然最好的蠶種在中國
: 為什麼這名最有名的義大利的教授不來中國拿個蠶種????
: 都當到教授惹
: 還這麼懶
: 而且是「最有名」的耶!
: 既然這麼懶 又為什麼會是最有名的教授
: 此段紀錄值得懷疑
我看到的這段記載,是出自民初學人的自述回憶錄。
根據書中所說,民初中國社會之所以放棄養殖原有蠶種,是因為疫病多而難養。
而當時科學養蠶口號下引進的外國蠶種,抗病力較強,也較好養。
猜想中國原有蠶種應該是體質較為嬌貴,移到國外就更容易水土不服而無法養殖。
但或許也是因為較為嬌貴,所以才能產出較為纖細蠶絲,
這大概也就是為什麼中國先民要留這種難養的蠶種。
兩千多年來中國人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子民,所以對自己先民培育的蠶種有信心。
即使難養,也認為是最好蠶種。當清末民初的文化自信崩盤後,也對先民蠶種失去信心。
所以在外來風潮鼓吹下,社會上也就全部一起棄養了原有蠶種。
網上有很多各式各樣專家,看看有人能查出當年棄養蠶種此事的完整來龍去脈嗎?
唉!當年要將漢字拉丁化改成拼音文字,不也是許多文化風潮者的鼓吹興事嗎!
這種弱勢文化在強勢文化下失去信心而導致災難的案例,就如下例。
二十世紀初新幾內亞中部山谷中,發現了與世隔絕尚處於新石器時代的原始住民。
原住民在外來強勢文化的影響下,生活產生急遽變化,從石器時代邁入科技時代。
白人農業水利專家到達該地,協助輔導他們的農業生產,認為他們的灌溉溝渠建設錯誤,
因而糾正他們原有的溝渠建造方式,而他們也在認同外來白人強勢文化下去修改水道。
但白人專家並不瞭解當地氣候會有驟降暴雨,結果修改後的水利溝渠在暴雨下,
導致農田結構竟因承受不了暴雨水量而被沖毀。原來先民水利方式是有考慮到暴雨問題!
這也是一個類似案例!
作者: franklin1997 (富蘭克林)   2017-08-27 22:58:00
好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