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KMT/陳桂清:國民黨本土化應為台灣爭最大

作者: YusaAoi (YusaAoi)   2017-08-10 19:58:58
KMT/陳桂清:國民黨本土化應為台灣爭最大利益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陳桂清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7月號發表專文《國民黨在台灣發展的歷史轉軌與政策啟示》,作者認為:國民黨在台發展的近70年歷史及其本土化發展的30多年歷史雖已告一段落,但目前看這並不是終點。國民黨意識形態、組織體系的本土化雖已基本完成,但深化過程或許還會出現新的擾動。不過,在大陸看來,未來不管國民黨的本土化如何深化,這本土化的經不能唱歪。國民黨不僅不能重走李登輝時期台獨化的老路、邪路,而且應該負責任地帶領藍營支持者與台灣民眾,認清兩岸關係及國際政治現實,在台灣回歸ꐊ什磢漸眶M道路上盡可能為台灣爭取到更大的利益。文章內容如下:
 2017年5月20日,吳敦義戰勝洪秀柱等人當選為國民黨新任主席,成為國民黨在台再次丟失政權後新的領導核心。此次國民黨權力中心的更替或許只是國民黨近100年演變發展進程中的滄海微瀾,也或許只是國民黨在台近70年來起伏過程中一次普通權力過渡。然而,若從歷史的視角觀之,此次黨主席選舉將成為國民黨在台發展的重要轉折,本土派、淺藍派代表吳敦義的當選象徵國民黨的地方化與本土化基本完成。儘管今後一段時間內國民黨會如吳敦義宣稱的那樣不會更改黨名,中國國民黨不會變成台灣國民黨,且仍將繼續堅持認同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理念,但是國民
黨的組織結構、運作體系、路線思維都已深深打上台灣地方與本土的烙印,而且隨著台灣人口結構中外省一代、外省二代的凋零以及國民黨黨員結構中外省、軍公教背景黨員比例的減少,國民黨地方化與本土化的程度將會更深,未來走向值得深入觀察研究。
??
 國民黨地方化、本土化的歷史脈絡
 目前,各界習慣將國民黨適應在台發展進行的改造稱之為本土化。不過,從大陸的角度看,從歷史的視角觀之,國民黨的本土化本質上是地方化。說到國民黨的本土化,或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國民黨其實早已本土化,也有人認為國民黨的本土化還不徹底。在筆者看來,國民黨的本土化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早在1949年逃到台灣那一刻就已萌芽,但真正啟動是在蔣經國時期,全面推動是在李登輝時期,微調深化是在連戰、吳伯雄、馬英九、朱立倫時期,真正完成將自吳敦義時期始。
 蔣介石逃台之初,國民黨政權的本土化悄然萌芽,但迫於當時特殊的政治現實,僅停留在構想階段。1966年,蔣介石主持革命實踐研究院行政革新研討會講時所作的演講就回憶了他1949年逃台之初對國民黨政權地方化、本土化改造的初始構想。蔣介石稱,當時我就覺得,既然政府暫時只轄有台灣一省和澎湖、金門、馬祖以及東山、南沙群島等幾百個島嶼,雖說在制度上要有中央和地方的區別,但是在工作業務上,實可以化繁為簡,我當時的意思,行政院長可以兼任台灣省政府的主席,內政、財政、教育、經濟各部部長,也就可以兼任台灣省的民政、財政、教育、建設各廳
廳長?。這種將中央政權實質地方化的構想本質上就是對國民黨當局的一種本土化改造。只不過,蔣介石最終迫於形勢改變、對外關係發展需要,放棄了這一構想。
 國民黨的本土化真正實施是在蔣經國執政時期。蔣經國執政後期,出於維護統治等需要,通過推行催台青等政策吸收台灣本省菁英,正式邁開國民黨本土化的步子。自此,國民黨的本土化的進程一發不可收拾。到李登輝時期,國民黨的黨員構成、領導層、組織結構乃至於政治主張都已本土化?。此後,雖歷經連戰、吳伯雄、馬英九等幾任不同省籍背景的黨主席,但國民黨本土化的進程不可阻擋。根據大陸學者總結,國民黨的本土化過程大致經歷四個階段,即蔣經國大力提拔本省籍菁英時期(1972-1988年)、李登輝將本土化異化為台獨化時期(1988-2000年)、連戰全力摒넊韞x獨化路線時期(2000-2005年)、馬英九意圖提出新本土論述時期(2005年至今)?。馬英九之後,國民黨的本土化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
 回顧國民黨本土化不同階段的演變過程可以發現,國民黨本土化是被歷史的車輪一步步推著往前走,始終跟隨回應現實、穩固執政、爭取選票的方向標往前移動。蔣介石掌權時期,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夢尚未中斷,並且尚有多重大中國外衣可以遮蔽,即使不實行本土化、地方化也尚能維持國民黨在台統治的正當性。但是進入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台海兩岸、國際形勢風雲突變。兩岸軍事對比的天平在大陸原子彈研製成功後逐漸朝大陸傾斜。美國、日本相繼與國民黨當局斷交,並選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席位,將國民黨當
局驅逐。這一記記現實政治的重拳迫使國民黨當局不得不重新審視反攻復國的大夢的可能性、重新審視國民黨與台灣本土的關係。再加上,隨著台灣經濟形勢變化,經濟騰飛伴隨而來的台灣本省中產階級群體的擴大,也迫使國民黨當權者再也無法迴避政治本土化與民主化的問題。這種重新審視在蔣經國手中逐漸完成。蔣經國首先從權力分配著手,大力提拔本省籍菁英,逐漸改變了外省籍菁英壟斷台當局黨政大權的現象,實現了權力格局的本土化。在意識形態領域,國民黨雖仍堅持一個中國、追求統一的理念,但建設台灣、再造中華、植根台灣、放眼大陸等口號的提出,顯示
國民黨意識形態的本土化步子已經邁出。
 而到了李登輝時期,國民黨本土化更是全面推行,並朝台獨化的方向變質、異化。在此期間,不僅國民黨權力格局的本土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國民黨十三大上普通黨員、黨代表的省籍結構比例由外省人佔多數轉變為台灣本省籍佔多數,意識形態的本土化更是達到空前程度。除了繼續強調台灣主體性意識與扎根台灣、經營台灣等本土意識之外,國民黨的大陸政策更是幻化出台獨意識,衍生台灣生命共同體、新台灣人主義、特殊兩國論等台獨謬論。
 2000年國民黨在台首度丟掉政權、連戰接任黨主席之後,國民黨中央開始全力摒棄李的台獨化本土路線,強調國民黨應做一個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政黨,本土化既不是去中國化,也不是台獨化?。但在台灣政治大潮中還是難逃本土化的命運。以外省人為主、政治理念偏統的新黨與親民黨相繼從國民黨分裂出走,更是逐步淡化了國民黨的外省籍政黨色彩,抽空了國民黨的追求統一理念。經過歷史的淘洗,國民黨的意識形態開始發生根本性改變。此時的國民黨雖仍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但這個一個中國政策已與兩蔣時期的一個中國政策有所區別,所堅持的中華民國意涵也與뀊k台之初發生了顯著變化,黨內出現的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等論述便是明顯象徵。2005年6月舉行的國民黨第十七屆第二次黨員代表大會中對黨章的修改更被視為國民黨邁向本土化的里程碑?,國民黨不但首次將台灣寫入黨章,更是在黨員目標條次中刪除統一字眼,顯示國民黨的政黨屬性已發生根本性變化。
??
 2005年7月,外省籍背景的馬英九接任國民黨主席後,國民黨的本土化進程不僅沒有停止,反而因政治需要與馬英九個人的外省人原罪意識進一步加速,尤其是意識形態的本土化更為明顯。儘管馬英九個人的大中國情懷毋庸置疑,但在台灣日益本土化的政治環境中,不統、不獨、不武、實質維持現狀最終成為國民黨大陸政策主調,台灣人選台灣人、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決定、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等概念開始成為國民黨人的基本理念。如此種種變化,顯示國民黨的本土化已經快到突破的臨界點。不過,這股本土化趨勢在外省背景、理念被認為偏統的洪秀柱上台後有了一次딊u暫停頓。洪秀柱執掌國民黨一年多的時間內,先後提出一中同表、深化九二共識、洽簽兩岸和平協議、要敢於講終極統一等政策主張,一定程度減緩了國民黨本土化的步伐。但是歷史給洪秀柱的是一個沒有實權的黨主席之位,是一個喪失了追求統一靈魂的國民黨,即使洪秀柱滿腔抱負要將國民黨往兼顧本土,不忘統一之路上引,但這種努力在洪連任失敗後戛然而止。
 國民黨地方化、本土化迎來又一次重大轉折
 國民黨地方化、本土化趨勢經過一系列變化的累積,在2017年迎來又一次歷史關鍵節點。最終選舉結果顯示,多數國民黨員選擇了政治實力更為強大的本土派、維持現狀派、淺藍派代表吳敦義,而放棄了非本土派、偏統派、深藍派的代表洪秀柱。選舉落幕之後,各界從不同角度解讀選舉結果的政治意涵。筆者認為,吳勝洪敗的結果不僅代表當前多數國民黨員對吳敦義政治實力的看好與寄託,同時也代表多數黨員對吳敦義所代表的本土與淺藍的路線的認同與支持。此次選舉前後所出現的多重結構性因素變化更表明了國民黨地方化、本土化完成了一次新的歷史轉軌。這種轉軌
從三個方面可見一斑:
 一是黨員結構的淺藍化。從省籍結構觀察,國民黨黨員結構的本土化早在李登輝時期就已完成,無論是普通黨員,還是黨代表、中常委,台灣本省籍的比例均已超過外省籍。但是從意識形態的光譜看,深藍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對黨內權力分配具有關鍵影響。每次黨主席選舉都存在的得黃復興者得天下聲音,說明由外省、深藍背景、投票熱情較高的退伍軍人組成的黃復興黨部對國民黨主席選舉的結果具有關鍵影響。但是2017年舉行的國民黨主席選舉,黨員結構出現重大改變。在各候選人紛紛號召新黨員加入的情況下,截至2017年4月7日,國民黨黨員總人數為949027人
,具投票權的黨員人數為465084人?。新增的13萬多具投票權的黨員中,約12.5萬人為一般黨員,黃復興黨部黨員僅增加1.8萬人?,黃復興黨員在黨主席選舉中的比例由上屆的約1/3下降到1/4,顯示黃復興黨部黨員在黨主席選舉中的比重被稀釋,對選舉結果的影響力大幅降低。這一結構變化說明國民黨黨員結構淺藍化完成,黨主席選舉主導力量已由深藍的黃復興黨員轉變為淺藍的一般本土黨員。
??
 二是黨務運作的地方化。國民黨權力運作體系的本土化有多個面向,其中最為顯著的標誌是地方黨部主委遴選任命方式的變化。國民黨逃台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國民黨中央依靠威權體制、龐大的黨產與豐富的行政資源,牢牢掌控地方黨部與地方派系。地方黨部主委大多數時間扮演黨主席在地方第一線的耳目角色,發揮協調派系政治資源、派發選舉利益等功能。即使在2000年國民黨在台灣首次下台,國民黨仍依靠著對地方黨公職樁腳與農漁會系統的掌控,以及黨產的分配,繼續控制著地方黨部。不過,隨著台灣地方政治生態的顯著改變,國民黨中央與地方黨部的關係出現
新的變化。早在馬英九擔任黨主席期間,黨內就曾多次出現要求黨部主委直選的聲音,馬英九還一度將此議題當作參選黨主席的政見,但礙於黨內對一旦直選,地方黨部將派系化的擔憂,有關這一議題的提案僅停留在研議階段,未能落地實施。2016年國民黨在台再次丟掉政權後,黨內外的政治形勢再次出現劇烈變動。在民進黨當局全力追殺下,國民黨龐大的黨產被凍結,面臨充公的命運。喪失了黨產的黨中央已經不能像過去一樣給地方黨部挹注資源。地方黨部不僅享受不到黨中央以往挹注的大量奶水,反而要承擔為黨中央募款功能。2016年9月4日,國民黨全代會在多數黨代
表與中央委員支持下通過黨章第26條修改案,將地方黨部主委的產生方式由過去的黨中央直接任命調整為由地方黨員直選。同時規定,黨章修訂一年內實施完畢。國民黨這一黨務運作制度的重大變革是繼2000年實施黨員直選黨主席後的第二次重大黨務變革,標誌著國民黨黨務運作體系地方化邁出實質一步,並預示國民黨政黨文化、地方政治生態等將發生新的轉變。未來不僅國民黨與台灣地方連結的程度更深,而且黨中央與地方黨部的關係將出現新的變化,地方黨部很可能不再是黨中央的直營店,而朝加盟店方向轉型。
 三是意識形態的本土化。國民黨意識形態的本土化從蔣經國時期開始,歷經李登輝、連戰、吳伯雄、馬英九、朱立倫等黨主席時期而逐漸深化。儘管洪秀柱擔任黨主席後,試圖減緩甚至扭轉這種趨勢,將國民黨拉回到認同本土、兼顧大陸的道路,但是2017年黨主席選舉本土派、淺藍派代表吳敦義勝選的結果,標誌著國民黨意識形態本土化之路已經不會回頭。從吳敦義一貫的大陸政策主張及其政治背景來看,未來國民黨政黨信念的台灣化、政黨目標的避統化、中華民國的台灣化、兩岸定位的維持現狀化、台灣前途的自決化等方向難以扭轉。國民黨在一個完全出身本土的黨主
席帶領下,意識形態已經很難回到支持統一、促進統一的狀態。在大中國情懷上,吳敦義即使出於民族血緣關係,堅持認同中華民族與炎黃子孫身份,但對中國的情結、對中國人的認同已不可能與馬英九、洪秀柱等外省籍黨主席同日而語。
??
 當然,國民黨意識形態的本土化並不意味著台獨化。依目前形勢看,國民黨儘管為了貼近本土,對意識形態進行了一定程度調整,但是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反對台獨三大論述為支柱的大陸政策路線暫時不會改變。首先,會繼續認同九二共識。當前台灣多數民眾支持九二共識,而且九二共識在過去多場選戰中都被證實是國民黨最大優勢。所以無論基於何種考慮,未來一段時間國民黨仍會堅持九二共識。其次,會突出強調一中各表。國民黨為了爭取台灣民眾認同,在九二共識後面增添一個各表尾巴。馬英九時期如此,未來的吳敦義時期更會如此。只不過,過去馬英九講各
表主要是講給台灣民眾聽,在與大陸的直接互動中並沒有刻意凸顯;但如今吳敦義在首次與習近平總書記的互動中便搬出所謂原汁原味版本的一中各表,顯示國民黨未來對各表的在意程度會更高。不過,最新一期《亞洲週刊》刊登的對吳敦義的專訪中,吳明確表示他所主張的一中各表不會表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延續了馬時期的基本政策,顯示其各表與民進黨的台獨還是有實質區別。第三,不會放棄反對台獨。在台灣多數民眾對台獨抱有強烈擔憂與疑慮的政治環境中,反獨是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最明顯的區隔,是國民黨爭取藍營及中間選民最有利的武器。未來國民黨不管是
為了政治理想,還是政治利益,反獨的立場都不太可能鬆動。
 地方化、本土化是國民黨在台發展的自然結果
 國民黨的地方化與本土化是台灣政治環境演變的自然產物,也是國民黨未來在台生存發展的必然要求。國民黨今後只要不甘淪為永久在野黨,企圖爭取政執政,就不能不順應台灣本土化的政治環境,徹底走向本土化?。從政黨變革的內外部因素看,無論是台灣外政治現實環境的改變,還是國民黨自身政黨目標的調整,或是國民黨領導者、領導群體的世代變遷,都促使國民黨不得不朝地方化、本土化方向發展。
 (一)國民黨地方化、本土化是台灣地區內外政治環境變化的客觀產物
 政黨變革理論認為,政黨變革在原則上是領袖變動、黨內主導集團的變化以及外部刺激的結果,其中外部發展環境的刺激往往會成為最終導致變化的重要催化劑?。就國民黨在台發展演變而言,台灣、兩岸乃至國際政治環境的變遷對國民黨的地方化與本土化具有重大影響。
??
 一是台灣政治體制的變遷深刻影響國民黨的地方化、本土化。導致政黨發生變革的外部刺激包括重要的憲政改革、公共資助、重要的新政黨誕生、選票比例與政黨席位的變化?等等。翻開國民黨地方化、本土化的歷史篇章,台灣政治體制每一次重大歷史變革都深深影響著國民黨意識形態與組織體系的變遷,成為國民黨由全國性政黨向地方性政黨轉型的重要催化劑。1980年5月14日基於台灣本土的《選罷法》正式公佈實施、1986年9月28日反對黨民主進步黨的誕生、1987年7月15日國民黨當局在台維持38年之久戒嚴體制解除、2000年3月18日國民黨首次丟掉台當局政權、2016年1
月16日國民黨首次丟掉立法院第一大黨的寶座,每一次台灣政治發展的重大變動都給國民黨造成強烈衝擊。一次次衝擊之下,長期以中央政府自居的國民黨政權不得不面對現實,推動台灣政治體制、選舉制度的地方化改造,並在這種改造當中實現自身由全國性政黨向地區性政黨的轉型?。在一黨專制時期,國民黨尚能通過獨裁統治抗拒本土化,但在競爭性選舉制度實行、權力市場化之後,國民黨在新的政治結構以及台灣本省人佔絕對優勢的人口結構下已經難以阻擋本土化。
 二是兩岸及國際政治環境的變化迫使國民黨的意識形態地方化、本土化。國民黨逐鹿中原理想的喪失、偏安台灣心態的產生,與兩岸及國際政治環境的變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當昔日反攻復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歷史抱負在海峽兩岸與國際政治環境變化的現實面前成了歷史笑話,當台灣政治的本土化及其形塑的兩岸兩國的定位、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決定、台灣人選台灣人、台灣主體性、守護台灣主權這些概念已經被台灣社會或者說被多數台灣民眾所接受,國民黨為了適應新的政治現實,只好被迫對意識形態、組織體系等進行新的調整。當國民黨認識
到統一中國已成遙不可及的夢想,但又不甘心被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時,它只好選擇立足台灣、經營台灣、扎根台灣、偏安台灣。
 三是選舉競爭的壓力促使國民黨的組織體系進行本土化、地方化改造。根據政黨變革理論,選舉場所交換意義上的選舉失敗與選舉情況惡化是外部挑戰的經典形勢,對政黨產生了非常大的壓力?。國民黨在台灣地區選舉競爭中的多次失敗經歷,均給其發展造成強大壓力。距今最近的一次選舉失敗經歷,更成為國民黨組織體系本土化加速進行的催化劑。2016年兩項選舉,民進黨首次全面執政。民進黨上台後,加緊利用不當黨產條例等立法手段對國民黨展開政治追殺,將國民黨賴以生存的黨產悉數凍結。嚴酷的政治環境之下,國民黨經費募集體系被迫實施變革。2016年11月9日
,國民黨中常會通過黨公職人員募款責任額制度。該制度實施後,國民黨所有黨公職分為26個類別,上至黨主席,下至鄉鎮市代表會副主席、鄉鎮市長及地方區黨部主委,各有不同責任額度。募款制度的變化牽動著黨務運作體系的轉變。權力與責任的變動也倒逼著國民黨組織體系不得不由以往中央主導地方、指揮地方的由上而下運作體系朝中央結合地方、地方推動中央的由下而上的選舉機器運作模式演進。
 (二)國民黨地方化、本土化是贏得台灣地區政權政治目標的現實需要
 從政黨目標變化角度觀察,國民黨地方化與本土化既是台灣政治變化的產物,也是國民黨自身政黨目標調適的結果。縱觀國民黨在台發展的近70年歷史,其政黨目標不斷變化。逃台之初,國民黨的政黨目標應當包括:意識形態層面的維護三民主義,政權層面的反攻復國與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其中,為三民主義的意識形態進行辯護應當是國民黨在台生存發展的首要目標。但隨著台灣外政治環境變化,尤其是在台灣逐漸實現民主化、開放競爭性選舉之後,國民黨的首要目標已經悄然改變。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
 一是首要目標由為理念辯護轉向爭取選票最大化。在選舉政治的環境中,國民黨的首要目標已經不再是為三民主義的意識形態辯護,而是轉變為爭取選票最大化、實現在台執政。國民黨已經不再是理念辯護型政黨,而轉變為選票最大化型政黨。目前,國民黨的黨綱雖仍載明堅持三民主義,但已變成虛幻的政治象徵,在選票為王的環境中,理念已成爭取選票的工具之一。理念如果有利於爭取選票,或許會被重新提起,但一旦理念與選票最大化的首要目標相衝突,國民黨的選擇會是放棄理念、向選票看齊。而在維護政黨利益與民族利益面前,國民黨的優先選擇也已經不再是民
族利益,而是政黨利益?。認識到國民黨這種政黨目標的變化,為什麼國民黨已經不再敢於堅持主張兩岸統一、為什麼洪秀柱的主張無法得到大多數國民黨員認同等疑問統統就不難解釋。因為,國家統一雖事關中華民族整體利益,但國民黨已經自認為喊統一在台灣沒有市場,對其爭取選票的政黨利益沒有好處,所以面對民族利益與政黨利益的選擇,大多數國民黨人會選擇現實政黨利益優先,在台生存優先。
 二是政權目標由追求全中國執政轉向偏安台灣。從國民黨近百年的發展歷程來看,追求政權始終是重要的政黨目標之一。即使在國民黨獨裁統治期間,國民黨當權者首要考慮的也是如何穩固執政,避免垮台。只不過隨著外在環境與內部權力結構的變遷,國民黨的政權目標已經完成了地方化的蛻變。政權目標地方化後,國民黨的意識形態、組織體系只好做出相應的改變,才能更好地為這一目標服務。
 (三)國民黨地方化、本土化離不開領導者與主導集團的推波助瀾
 政黨變革理論認為,內部因素(包括主導聯盟即領導集團的變化)可能是變化的直接原因,選舉失利並不能夠構成變革的必要或者充分條件,還必須結合考察組織行動者的因素,無論是環境的還是內部的衝擊都可能產生重要的變革刺激,但是決定突變最終會否發生,還取決於政黨的行動者是否允許或促成他們這樣?。國民黨本土化進程中,歷任黨主席與黨內主導派系的推波助瀾絕對是最直接原因。國民黨本土化的起步,如果沒有蔣經國開明的政治思想,很可能像蔣介石當年一樣停留在構想階段。蔣經國去世時,如果歷史能夠選擇以李煥等為主的非主流派,而不是以李登輝갊陞D的主流派,國民黨本土化的台獨異化或許不會這麼快發生。而在2017年5月20日舉行的黨主席選舉中,如果以洪秀柱為代表的深藍勢力能夠獲勝,繼續掌控國民黨中央,國民黨本土化的步伐或許還有機會減緩。因此,在國民黨地方化與本土化的進程中,歷任國民黨主席與主導派系對外部刺激做出的不同反應,對政黨實現目標進行的不同重估,都深刻影響著國民黨本土化的方向與速度。
??
 大陸該如何應對國民黨地方化、本土化後的台灣政局
 國民黨本土化的持續推進深刻改變了台灣地區的政治結構,也給兩岸關係帶來了深遠影響。國民黨完成本土化、蛻變為台灣地區型政黨之後,台灣政壇極有可能出現民進黨與國民黨兩個本土政黨輪流執政的新局面。對此,大陸應有清醒認識,未來對台工作中一方面需要繼續爭取包括國民黨在內的所有台灣政黨成為促進祖國統一、反對台獨的友好力量,更重要的是要強化自身能力建設,始終掌握兩岸關係發展與國家統一的主導權。
 第一,大陸可以不反對國民黨本土化,但絕不容許台獨化。順應本土化的政治環境,是所有政黨生存發展的必然要求。哪怕將來有一天中國共產黨在台執政,也須順應台灣本土民情。個人認為,一個回不了大陸、只能蝸居台灣的國民黨,為了取得台灣民眾的支持,為了拿到台灣地區政權,擁抱本土、扎根台灣、實施本土化變革是正常的選擇。大陸各界對此應有客觀認識與心理準備。只不過,大陸方面對國民黨本土化的演變方向決不能聽之任之。大陸方面應該向新的國民黨中央傳達明確信號,國民黨的本土化不能走錯方向。一是國民黨絕不能台獨化。國民黨可以顧及台灣民
眾的主體性意識,但不能像民進黨一樣將其扭曲為台獨意識、分離意識、自決意識,不能成天煽動反中、仇中民意,不能搞去中國化。國民黨可以強調台灣本土,宣示台灣米、台灣水、台灣文化等地域屬性,但不能附和民進黨等台獨勢力將台灣從一個地理名詞表達為具有國家意涵的政治名詞。否則,這個新的國民黨與民進黨、時代力量等台獨政黨沒有區別,一樣會成為大陸13億人民反對的對象,一樣會成為大陸對台部門打擊、遏制的對象。二是國民黨應求同存異、求同化異,而不應顯異避同。對於國共兩黨在政治定位等方面的異同,國民黨應多強調一點雙方的共同點,少凸
顯一些雙方的分歧與差異。在一個中國問題上,國民黨應堅持兩岸同屬一中內涵,不應過分強調各自表述。只要國民黨本土化能堅持正確方向,不走台獨化的歪路、邪路,大陸方面會繼續把國民黨當作友好交往、共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同盟力量,會繼續實施藍綠有別的差異化政策。
??
 第二,中國的統一進程不寄希望於別人,不會在任何台灣政黨身上押寶。面對台海形勢的發展變化,大陸在不同階段分別提出了寄希望於台灣當局、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政策。但是當台灣當局不再堅持統一理念甚至搞台獨時,當過去的反獨促統力量國民黨已喪失統一理想、只能當反獨盟友當不了促統盟友時,當多數台灣民眾只願維持現狀而抗拒統一時,寄希望於台灣當局與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均需要適應新的形勢而做出與時俱進的改變。在此背景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準確把握兩岸關係發展規律,適時提出了新的政策論述。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高屋
建瓴地指出,決定台灣問題最終走向的根本因素在於大陸自身發展,從根本上回答了台灣問題的解決靠誰的問題。這一論述的提出,意味著大陸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的方針將寄希望於自身,最終要靠的是祖國大陸自身的發展,靠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靠的是全中國13億人民的共同力量。因此,面對不再與我們有統一中國共同目標的國民黨,面對兩個本土政黨輪流執政後的台灣政局,大陸方面更多要靠的是自己的實力,靠的是自己的策略。大陸方面深知,解決台灣問題的關鍵在自身實力發展,當我們的綜合國力逐漸趕上甚至超過美國之時,讓美國掂量收益與成
本後決定放棄台灣之時,台灣問題自然將迎刃而解。在今後的對台工作中,大陸方面只要把願意跟我們走的人照顧很好,把不願意跟我們走的人逼到牆角,堅定不移地貫徹遏獨、促融的戰略,然後再根據台灣當前的人口結構、政治結構建立新的統一論述,讓更多台灣同胞認識到統一對台灣、對台灣多數人都是有利的,這樣台灣問題的解決自然會累積越來越多的有利因素。
 歷史是一出沒有結局的戲。每次結局都是這齣戲新情節的開始。國民黨在台發展的近70年歷史及其本土化發展的30多年歷史雖已告一段落,但目前看這並不是終點。國民黨意識形態、組織體系的本土化雖已基本完成,但深化過程或許還會出現新的擾動。不過,在大陸看來,未來不管國民黨的本土化如何深化,這本土化的經不能唱歪。國民黨不僅不能重走李登輝時期台獨化的老路、邪路,而且應該負責任地帶領藍營支持者與台灣民眾,認清兩岸關係及國際政治現實,在台灣回歸中國的必然道路上盡可能為台灣爭取到更大的利益。?
 注釋
 ?《行政革新的要旨》,收入《總統蔣公思想言論集》卷二十八,P575,見中正文教基金會網站,HTTP://www.ccfd.org.tw.
 ??王升:《從歷史的視角看民進黨全面執政》,全國台灣研究會2016年學術會議論文集,2016年6月湖州。
 ??曾潤梅:《國民黨一步步走向台灣本土化》,《世界知識》2007年第15期。
 ?蘇耿聰:《國民黨加速本土化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福建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詳見中國國民黨官方網站,http://www.kmt.org.tw。
 ?《國民黨員暴增13萬黨魁決戰這5都》,《聯合晚報》2017年4月6日。
 ????〔美〕羅伯特.哈默爾、肯尼斯.瓊達:《一種政黨理論:政黨目標和政黨變革的整合》,參見《政黨比較研究資料》,榮敬本編,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版,P223、230、227。
 ?黃嘉樹、程瑞:《台灣選舉研究》,九州出版社,2002年版,P24。
 ?明庭權、薛亞梅:《新時期中國國民黨大陸政策的特徵分析》,《社會主義研究》2015年第4期。(閻光濤編)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7&docid=10428328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