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族群各有命名文化 回復族名政策遇挑戰

作者: CCY0927 (只是個暱稱罷了)   2017-07-31 16:43:02
族群各有命名文化 回復族名政策遇挑戰
2017-07-28 【Umas Suqluman/Calaw(丁至軒) 台北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T2PQuSUNCY
台灣原住民族命名文化豐富多元,不同命名方式,呈現出不同的歷史淵源與脈絡。政府
推動回復傳統族名運動成效不彰,族人認為,除了行政流程面臨現實考量,更重要的是
,目前回復族名政策並未配合各族群的特殊命名文化,做出更細緻的調整與設計。排灣
族為例,傳統命名制度為名字加上家屋名,也就是說一個家屋的所有成員,是共享一個
家屋名,但只要個人成長後,另立家戶,就必須取新的家屋名,但排灣族社會目前面臨
到的問題是,排灣族現代社會不少族人,在另立家戶後,並未另取新的家屋名,甚至直
接把家屋名當成永久姓氏來使用。
(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發展協會理事長 puljaljuyan‧kalevuwan(波宏明) 排灣族:
掌家的長嗣老大不管是男生女生,來繼承這個家屋的名字,那兄弟姊妹結婚另立家戶的
時候,部落的長輩們就會給新的家屋取新的家屋名,這個家屋名跟現在所謂姓氏的概念
,是不太一樣的。)
族人指出,回復傳統族名,除了回復名字之外,更要去追認自己所屬的家屋名稱,才能
真正符合傳統家屋名命名制度。
(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發展協會理事長 puljaljuyan‧kalevuwan(波宏明) 排灣族:
只要離開了家結了婚,他獨立成一個家的時候,他應該是用新的家名這樣才對,當我們
再恢復傳統名字的時候,並不是只有恢復我們個人的名字,應該連家屋名都要去一起來
恢復,只是那個家屋名是不是你的原生家庭的家屋名,還是你應該要有你新的家屋名,
自己要去追認,你的名字跟家屋名才能連結起來。)
另外以布農族為例,從五大社群,可分出大氏族、中氏族,再到小氏族,層層結構規範
相當嚴謹,從Samu也就是禁忌都清楚規範氏族之間的盟友關係,以及能否通婚。
(艾秧樂集團長 烏瑪芙‧巴剌拉芾 布農族:
在布農族的姓氏裡面,就是從自古,它是有一定非常嚴謹的,因為這跟我們的禁忌,有
很大的關係,然後當然,以現在的醫學來講是,它是一個優生學的概念。)
布農族在氏族繼承上屬於父系制度,也就是每個人的氏族名稱必須承襲父系家族,但由
於近年原漢通婚頻繁,不少從母親漢姓取得原住民身分者,若回復傳統族名,登記氏族
若承襲母親氏族,是否會打破嚴謹的布農氏族制度?族人認為,應該透過族內會議,認
真討論如何包容,或研擬大家可接受的氏族登記方式。
(艾秧樂集團長 烏瑪芙‧巴剌拉芾 布農族:
現在跟外族通婚愈來愈多,我們也不能去忽略這個部分,其實我常常在思考,怎麼樣在
不破壞布農族的氏族這個部分,然後讓跟異族通婚這樣子,也要尊重到他們,那他們的
姓要如何進來?其實這個是布農族應該要去思考的一件事情。)
回復傳統族名政策已經通過20多年來,但恢復族名的族人還是少數,族人認為政府若要
推動回復族名,就應該要積極面對並設計符能夠包容各族文化特色的族名登記制度。
作者: Dinenger (低能兒)   2016-07-31 16:43:00
作者: SuperKMT (鼠輩)   2017-07-31 16:59:00
一樓真的很嚴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