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中國有四大發明物理化學卻被洋人海放

作者: jfsu (水精靈)   2017-07-05 19:23:12
※ 引述《cjol (勤樸)》之銘言:
: 牛頓出生時 中國還在那四書五經嘻嘻哈哈
: 天工開物跟夢溪筆談只是技術
: 講到科學理論 中國不配給洋人提鞋
: 阿古代中國不是很威
: 四大發明不是很強
: 一堆科舉翰林探花狀元三小的
: 讀書考試很行 為何講到物理跟化學
: 中國人在洋人面前就無能為力?
中國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在一定意義是可說是科技實力的挨打史!
在15世紀左右,中國的發明可是屌打全世界。科技實力等級差不多是你(外國)還在
三等,對面(中國)已經滿裝18等拆到你家主堡那樣的遠。
到了近代,西方科學開始萌芽,之後有了工業革命,科技實力頓時一日千里。還在
原地打轉的中國不禁要問:科學革命為何跟中國無緣?
近代科學的源在頭在古希臘,以探索世界而發展出的自然哲學;中國先秦時的百家
爭鳴可是跟古希臘的哲人平起平坐,好多古希臘說火、水、土、氣...中國則是陰陽
八卦五行...。
雖然自然哲學相近,但發展卻完全不同
    ┌理論化→邏輯系統結合實驗→自然科學理論
自然哲學┤
└抽象化→結合政治、倫理與道德→ 政治倫理哲學→奴化與洗腦
西方走的是上方,中國則是下方,兩條截然不同的科技樹。
自秦統一中國以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讓政治倫理一支獨秀,最接近自然哲學
的墨家根本連發展都別說了,只能幫一個小小的梁城守城。
再者,中國古代科學非常重視實用性,唱歌跳舞加功夫有搞頭才做。人家古希臘還會
為理論而理論!這點在中國四大發明可以看得出來端倪。強調實用性會局限自身的發展
因為一旦沒有實用需求,就準備say拜拜~。
好比天文學,每個朝代都只是在修正前朝的觀測的數據或是去說明帝王封建制度,
算術則根本是在算練習題,農學更不用講,唯一比較特別的是中醫,至少有一本
『黃帝內經』作為理論基礎,一直指導著中醫,加上醫學也深具實用性,
一直與西醫分庭抗禮。
西方天文學出了一個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中國也有一位神人,名字叫
郭守敬,被稱為中國的第谷;(實際上,論出生時間,第谷應該要被稱為西方的郭守敬)
他們都是以有著極為精確的天文觀察資料聞名於世。之後西方又出了一個克卜勒,
從第谷觀星的龐大數據中,推出了行星三大定律,被稱為「天空的立法者」,很可惜,
中國並沒有這樣一個人...。
中國的科學在初期就已經遠離理論基楚,只憑著經驗來選擇科學研究的方向,到最後,
四分五裂,形成沒有理論系統的知識體系,而西方的牛頓卻把天上與地下的理論
統一起來。
畢竟,中國科學走的是實用價值觀與封建制度下的小農經濟是相同的,更是與儒家的
世俗哲學相呼應。古老的傳統與封建制度,加上儒家對於科技始終採取輕視的態度,
造成了科技無法在中國有一定的地位。
雖然如此,但儒家也不敵視科學與技術,這反而就讓科學與技術處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
科學家可以進行研究,可以搞發明,但無法放開手腳,得不到推廣與應用;可以探討
自然,但不能悖離倫理綱常,到最後,這些有志於科學的學者就像是薛丁格的貓
作者: lianginptt (我要發了)   2017-07-05 19:24:00
搶推新鮮水精靈
作者: DaiRiT (戴爾特)   2017-07-05 19:26:00
作者: wuke (獸巨人是艾倫他哥)   2017-07-05 19:27:00
朝聖
作者: Lowrider (孤獨患者....)   2017-07-05 19:27:00
因為後來中國人常常玩假的
作者: Wtaa (窩塔)   2017-07-05 19:27:00
請問14世紀的科技差別具體是差在哪裡呢
作者: qq204 (好想放假...)   2017-07-05 19:29:00
現在也是講究實用性阿...
作者: ZXCWS (兩分銅幣)   2017-07-05 19:30:00
古代 科技或許東西方各有千秋 但是科學絕對是西方屌打東方中國古代 只有科技 沒啥科學
作者: blackone979 (歐派は俺の嫁)   2017-07-05 19:32:00
像是火器最初是由中國傳去歐洲的 但到了即使是火器技
作者: cs853 (cs853)   2017-07-05 19:33:00
天空的立法者這名字很適合出個無雙類於遊戲角色
作者: blackone979 (歐派は俺の嫁)   2017-07-05 19:33:00
術最頂尖的明朝最終仍要向歐洲購買紅夷大砲...就知道科學發展的落差
作者: Sony2470GM (Sony2470GM)   2017-07-05 19:43:00
推個
作者: albertfeng (阿宗)   2017-07-05 19:46:00
從比較東西方最尊崇的哲人的就知道了,蘇格拉底好辯以理服人,孔子崇古對誅殺善辯的同行對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