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爆卦] Science頭版:大陸量子衛星實現1203公里量

作者: Greatgiant   2017-06-17 06:46:07
※ 引述《peter308 (pete)》之銘言:
: ※ 引述《ilyj2012 (麒麟才子)》之銘言:
: : Science 頭版:大陸量子衛星實現1203公里量子糾纏
: : http://i.imgur.com/sxtV1E2.jpg
: : http://i.imgur.com/Q6UbU6N.jpg
: : 6月15日,《Science》雜志頭版刊登出了大陸“墨子號”量子衛星首次實現上千公里量子糾纏的消息,相較于此前144公里的最高量子傳輸距離紀錄,這次跨越意味著絕對安全的量子通信又進一步貼近了實用。
: : 根據了解,此次接收量子信號的兩個地面站分別是青海德令哈站和云南麗江高美古站,
: : 兩地相距1203公里,衛星的工作高度約為500公里。而在每晚僅有5分鐘的時間窗口期間
: : 之內,研究團隊要保證做到兩地可以同時接收到衛星所發出來的信號,功夫不負有心人
: : ,此次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而實際上,“墨子號”的高超能力從研制開始就已經顯現出
: : 來了,當時就已經實現了每秒一次量子糾纏的效率,比原有的預期要快了10倍。而“墨
: : 子號”團隊的負責人潘建偉也表示,他們已經啟動運用量子糾纏技術創建密鑰的相關實
: : 驗了,不過他們暫時并不準備對外公布實驗結果。
: : 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正是大陸的潘建偉團隊,據悉,這個以中國古代哲學家的名字命名的
: : 量子衛星總共耗資約一億美元,建成之後會極大提升大陸在該領域的競爭能力,做到可
: : 以和美國并駕齊驅的地位。
: : 但實驗操作本身并不容易,在本次實驗中,研究團隊向衛星上的一種特殊晶體發射了一
: : 束激光。該晶體會釋放一對偏振方向相反的糾纏光子;然后,兩個光子分別被發射到相
: : 距1203公里遠的德令哈和麗江。在西藏的高山上,稀薄的空氣令光子不那么容易衰弱。
: : 本周內,該團隊已經報道同時測量到了1000個光子對,并發現偏振方向相反的對數遠超
: : 預想的隨機對數,因此確定刷新了“量子糾纏”的距離記錄。
: : 過程中,研究團隊必須克服許多障礙,例如,衛星以約每秒8公里的速度在太空中飛行,科學家需要想方設法將衛星發回的光子束聚焦在地面站上。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學家亞歷山大·林(Alexander Ling)說:“這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也非常值得嘗試。”但是,Ling指出,潘建偉團隊從衛星發送的光子束中,大約每600萬光子只收回了一個,這一表現雖然遠遠優于地面實驗,但是離量子通信邁向實際應用仍有距離。
: : 潘建偉希望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可以嘗試發射更多的衛星,這些衛星能夠發出
: : 更強、雜質更少的光束,甚至在陽光照射下也能檢測到(“墨子號”目前只能在夜間環
: : 境下工作)。
: : “在接下來的5年里,我們計劃推出一些真正實用的量子衛星”,他說。
: : 與此同時,潘建偉將使用“墨子號”向地面站發射量子密鑰,這需要波長更長的光子和
: : 更多的步驟。另外,潘建偉團隊將在中國和奧地利的空間站之間進行洲際量子密鑰的傳
: : 送,他還計劃在西藏天文臺與空間衛星中進行量子星地通信。
: : 總而言之,量子通信衛星的這次成果意義重大,不僅證明了量子態在超長距離(1203公里)下仍保持其糾纏特性,刷新了之前在地面上通過光纖傳輸的記錄。更重要的是,此次實驗驗證了基于衛星的量子通信模式的可行性,理論上說在地球上的任意兩地都可以借助衛星進行量子保密通信,為未來更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打下了基礎,伴隨著大動態范圍、高穩定性衛星控制技術的發展,全球化量子衛星通信的愿景愈發清晰。
: 非常多人其實迷失在對於頂級期刊的追求上
: 卻忘記真正重要的是"科學研究的原創性"本身
: 當初 愛因斯坦發表的五篇論文 請問有人會記得他發表在哪個期刊嗎??
: 根本沒人記得因為也不重要
: 大家記得的是他提出的想法為何
: 以及這個想法對於後來的科學界產生了什麼啟發
: 這才是做科學研究最核心關鍵的地方所在
: 中國量子傳輸的這個研究的重要性也不在於發表在Science or Nature上
: 因為研究本身的價值和突破比發表在哪個期刊上重要的太多了
: 我在大學修量子力學的時候
: 都從課本中讀過所謂的 "EPR悖論" "貝爾不等式"等等
: 這些在當初都是量子力學課本中還沒有被釐清的一些灰色地帶 連作者也只是含糊帶過
: 可是不到15年的時間
: 當初這些還沒有被解開的課本中的未知謎團
: 竟然慢慢的 開始有一些相關的研究和應用了
: 這就是科學研究的神奇之處
: 台灣並不是沒有對於科學熱忱的學生和學者
: 但是台灣真的人太少 投身科學研究的又更少了
: 就算全台灣的科學家都投入到量子傳輸研究上
: 也不保證能做出像對岸這樣的成果和突破
: 這就是目前台灣發展科學的困境所在
: 既不是學生不聰明或是學生不努力
: 但你的資金 人力 甚至是內幕資訊和科研勢力就是比對岸少和微弱
: 老實說 這是一場難打的仗 幾乎不會贏
: 以後兩岸的科研差距可能還會越拉越開
科技差距拉開又怎麼樣?
我們有愛 有民主 還有最難得的人情味
一昧的追求冷冰冰的科技
最終只會被科技吞噬
最後我想說 台灣萬歲 台灣民主萬歲
: 如果不想一些辦法
: 爾後差距一但拉開 且越來越多
: 以後台灣從事科研的人發現到自己更沒有前途 想念的人就更少了
: 幫QQ
作者: jun1981   2017-06-17 07:53:00
收割對台灣才最有利好嗎
作者: ed123123 (ed123123)   2017-06-17 07:33:00
支持
作者: samlee1008 (阿冠)   2017-06-17 07:09:00
這是反串還是認真的…
作者: Piin (過去 現在與未來)   2017-06-17 07:06:00
水準太低
作者: amb (爆衝哥)   2017-06-17 06:59:00
水準太低
作者: franklin1997 (富蘭克林)   2017-06-17 06:59:00
真不知道你是認真還是反串
作者: ffgordon (人生~)   2017-06-17 06:57:00
無聊當有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