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共十九大面臨的四大挑戰

作者: angell543 (公民很忙)   2017-06-09 13:47:22
1.媒體來源:
紐約時報
2.完整新聞標題:

中共十九大面臨的四大挑戰
3.完整新聞內文:
s
將於今年秋天召開的中共十九大,無論對中共、中國還是習近平本人,乃至世界,都關係重大。但十九大也是個暗流涌動的黨代會,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和困難。
首先是人事安排的挑戰。
十九大是權力的重新洗牌。儘管中共在之前強調政治規矩和政治忠誠,反對黨內團團伙伙,但中共內部的山頭在歷史上就存在,不會因為最高領導人的整黨就會完全清除。黨內派系圍繞權力的布局在十九大上肯定會有一番明爭暗鬥,習近平是否真正具有權威,將在人事布局上體現出來。如果習能主導中央委員會特別是政治局的人選,表明其已牢牢掌控了權力,無人可挑戰其權威。但從目前來看,以下三個因素會給十九大的人事安排增加變數。
一是反腐隨意有可能打亂相關人事布局。不論對反腐持何評價,在一個幾乎人人都有腐敗嫌疑的體制裡,黨內各派系必然會借反腐將反對者拉下馬,所以未來幾月若曝出更高層級的官員腐敗案,也不奇怪。
二是王岐山的去留會影響到政治局和常委的人事安排。王是否在十九大上留任是人事安排的一個核心問題。若生於1948年7月、到時已屆69歲的王留任,將打破中共之前形成的常委年齡限制慣例。
三是胡春華和孫政才這兩位政治明星能否如願入常。胡、孫是胡錦濤時代中共培養的作為習之後的第五梯隊領導人,若他們能夠入常,表明這種安排得到了習的尊重和認可,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牽制了習的權力。
可以說,人事布局對中共和習近平把十九大召開成一個「成功、團結、勝利」的大會,非常關鍵。
其次是指導思想或意識型態的挑戰。
如果說,人事安排更多是中共內部的權力遊戲,與社會關係不是很密切,那麼,十九大持何種指導思想或意識型態則關乎中國社會的整合,能否最大程度地消弭因思想路線的左右分歧而對社會造成的分化和隔閡,使社會擁有一個共同的價值觀。這點無論對中共贏得大眾支持,還是促進社會的團結,都非常重要。當下的中國,就是一個左右分裂的中國,今後這種分裂是繼續加大還是逐漸縮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十九大提出的指導思想,能否儘可能具有包容性。
從當下看,習近平以「中國夢」和「四個全面」為核心的治國理政思想寫入黨章基本可以肯定。這點比江澤民、胡錦濤甚至鄧都強。江的「三個代表」、胡的「科學發展觀」是在他們兩個任期結束前才被寫入黨章成為全黨指導思想的,鄧小平理論作為指導思想也是在鄧退休後由江確立的。就此而言,習在一屆任期就將自己的思想變成指導思想,反映了其權威空前增強。
但問題不在於他的思想寫入黨章,而在於作為指導思想能否「服眾」,具有吸引力,贏得社會的認可。意識型態是中共的一個軟肋,雖然中共高喊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但實際上他們也清楚,目前的這套意識型態是沒有多少說服力的。至少在人民群眾當中,習近平的指導思想不是受到一致歡迎的。習的指導思想如果不能借鑒、揉進一些普世價值,還是堅持中共僵化的政治觀,將很難讓人產生認同,社會就將繼續分裂下去。
再次是全面改革的挑戰。
儘管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全面改革計劃,但這套計劃中的大多數改革沒有實施,或者即使推出,也不是預期中的樣子,自然不會達到預期目的。例如,關於國有企業改革,三中全會提出的是在國企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但中共目前強調的改革,必須把黨的領導內嵌到企業治理結構中,按照這樣一種改革思路,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更遙遙無期。
從中共最高領導人的任期規律看,改革計劃不能落實,可以理解。因為領導人在第一屆任期內,主要精力是放在鞏固權力,培養自己的幹部體系上。等權力穩固,想做點事,第一個任期也結束了。對本屆中央來說,由於開展了大規模高強度反腐,更導致幹部隊伍人心惶惶,不作為問題突顯。沒有各級領導幹部的積極推動和落實,改革就不可能進行下去。另一方面,改革遇到利益集團的阻礙,也是三中全會改革計劃不能落實的一個重要因素。
所以,十九大能否重啟改革很關鍵。必須強調,這裡的改革不單指的是經濟改革,還是包括社會改革、司法改革、行政改革、政治改革在內的全面改革。單有經濟改革是跛足的改革,且必不能推進下去。因為事情發展到今天,經濟改革是和社會改革、政治改革緊密連在一起的,這也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改革的用意,雖然中共的全面改革,並不包括真正意義上的政治改革在內,但如果能夠不折不扣地落實三中全會作出的改革路線圖,也將是很大的突破。
改革越延後,大眾對改革的支持越小,我認為,來自革命的壓力會越大。中國社會特別是底層對改革早已失望,他們現在根本不相信中共會實施真正的有利於他們的改革,在他們看來,中共的所謂改革不過是既得利益者的分肥和對底層民眾的再一次掠奪,這種認知根深蒂固,要想扭轉此種認知,進而讓大眾支持改革,就必須儘快推進三中全會的改革路線圖。
最後是經濟增長的挑戰。
經濟增長跟改革有關,最近幾年,中國的經濟之所以大幅下滑,從過去的高增長轉向中低速增長,除了受國際金融危機以及經濟週期的影響外,一個重要因素,是改革不到位或改革停滯所致。
沉重的稅費壓力、政府的過度干預、國企的再度擴張,以及由高房價和金融創新引發的經濟脫實向虛,都會導致實業蕭條,實體經濟被打垮,民營企業大量倒閉,經濟高增長的光環不再。雖然中國政府以「雙創」——創新和創業,減免企業稅負和供給側改革來應對增速下行趨勢,但迄今所見成效不大,根源就在於缺乏真正的改革。
對威權政府來說,經濟增長的重要性在於它用靚麗的數據為政府統治提供合法性。經濟增速下降,甚至長期處於「L」階段,一個直接後果是大眾不能從經濟發展中受益,政府受制於財力,也不能為大眾提供更多福利,從而將使不平等現象加劇。本來,威權國家的經濟增長是以窮人利益的受損以及社會不平等的擴大為代價的,但在過去的高增長時期,由於蛋糕的做大多少能使窮人分到一點,現在經濟激劇下降,窮人分到手的蛋糕減少,相對剝奪感增強,對威權政府的不滿就會增大。
從這個角度說,中共在十九大後,必須把經濟增長放在一個重要位置。但正如前面分析的,中共害怕政治改革會引發大眾對民主化的訴求,因而盡量用經濟改革來代替政治改革。經濟改革確實還有一定空間,然而,實踐證明,沒有大眾的政治參與和獨立司法,黨和政府的權力就不可能真正受到約束,利益集團攫取改革和發展利益的格局就不可能真正打破,經濟改革從而就不可能有突破。
所以,如何在經濟低速增長導致大眾的不滿增強,與全面改革可能導致民主化訴求之間權衡和抉擇,構成了十九大的一個挑戰。
客觀來看,十九大的順利召開應該不會有問題,但中共和習必須克服這四大問題帶來的挑戰。需要說明的是,它們不僅僅局限於十九大,至少在十九大後的五年內都存在。如果中共繼續對此採取鴕鳥態度,後面會發生什麼就很難預料了。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170607/deng-yuwen-19th-pc/zh-hant/?utm_source=mostviewed-daily&utm_medium=cpc&utm_campaign=mostviewed
5.備註:
s
個人看法
1.權貴資本主義讓中產階級成為體制擁護者而非改革者,但左右衝突的問題依然存在且日漸加劇(多年前的重慶經驗就很明顯了)
2.習上台前的政改呼籲其實最重要的目的是在幫未來的經濟改革鋪路,可惜習肥反道而行,
作者: Rattlesnake (響尾蛇非魯蛇)   2017-06-09 13:48:00
他國事務
作者: lmf770410 (凱文)   2017-06-09 13:49:00
他國事務還是可以了解 當作國際時事
作者: Nintenxu (Nintenxu)   2017-06-09 13:49:00
紐約時報
作者: Sinreigensou (神靈幻想)   2017-06-09 13:49:00
大家都腐敗,所以反腐只是打政敵的手段
作者: versailles94 (versailles)   2017-06-09 13:49:00
中國人民表示:
作者: WilliamWill (威廉威爾)   2017-06-09 13:50:00
會當黨工也只是一群投機份子而已。
作者: meredith001 (ああああ ̄▽ ̄)   2017-06-09 13:51:00
你的備註我很懷疑耶 你看經濟學大師喇叭才子跟胡謅大公子
作者: ianlin45 (Ian)   2017-06-09 13:55:00
充滿偏見的鳥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