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有沒有國文也要補習的八卦?

作者: akira911 (ビギナー Beginner)   2017-04-30 09:26:40
※ 引述《yvesmao (毛科強國文)》之銘言:
姑且不論這幸與不幸,起碼站在一個國文跑課老師的立場,我可以談談
為什麼需要補國文,理由詳列於下:
1.學生閱讀量銳減
以六、七年級生而言,我們學生時代,要想查資料、看故事,最大宗的
途徑,仍是紙本書籍。至於目前的國高中生,人手一機自不待言;若是
家長財力普遍較高的區域,甚至從國一起,便是人手一部平板。在應然
面上,他們能夠查到的資料是海量的;可是實然面上,他們十之八九,
壓根不曾查過任何課業資料,包括了狗官字典簡編本。剩下的一兩個,
一半是聰穎好學之輩,另一半則是腐女,端的是一腐天下無難事。在這
個態勢之下,多數學生的閱讀效率,肯定比我們的時代更加悲劇。
2.課綱問題
我不想節外生枝戰藍綠、戰統獨,但事實如此,無可規避,合先敘明。
目前的課綱,以社會科來講,就是大力去中國化的節奏;國小六年加國
一,地圖只開台灣,不曾離開新手村。然而國中國文課本,為了把文言
課文均勻分布在國一上學期就有文言課文;更甚者,第一次段考便有近
體詩,第二次段考牽涉到年齡代稱用語。稍微會讀書的板眾,都很清楚
「文史不分家」的道理;沒了本國史的支援,學生被迫要學的下場,便
是死背硬記。學校老師迫於種種因素,沒空在歷史背景上做延伸,那麼
交給補教老師來辦,倒也可以起到你丟我撿的作用。
3.速成方法與考教結合
承第一點,學生的閱讀量,既已無可期待,那麼面對考試,想拿高分,必
然需要某些速成手段;如果考慮教育良心,在速成的前提下,又必須讓孩
子真懂,這正是補國文的功能所在。在這裡,我得要說:所謂的語感,是
靠不住的;國文公式才是速成、避免犯錯、獨立翻譯文言文的最大利器,
包括了詞性、句法、修辭、格律等概念。此外,即便是閱測,也不至於需
要去揣測出題者的主觀立場;只要客觀上不違背文義,壓制自己腦補的本
能反應,分數絕對輕鬆到手。今年學測,唐文之所以崩潰,向大考中心提
出疑義,說穿了就是因為犯了腦補這個低級錯誤。
→ threebig: 你可能會擅長教學 但我認為你教的東西根本不實用 而且 04/30 03:43
→ threebig: 甚至在戕害學生的大腦或扼殺學生的視野 04/30 03:44
→ threebig: 國文教學其實要偏於情意體會和語意理解 學唐詩分期幹嘛? 04/30 03:45
→ threebig: 知道初唐四傑是誰要幹嘛 知道韓愈屬於中唐要幹嘛 04/30 03:46
為什麼唐詩分期與流派,從初唐四傑開始談起?我們來看看歷史背景。隋唐二朝,開國
主力都是關隴集團;他們是胡漢雜交,配出來的雜種,軍人出身、不講情調。所以貞觀
之治這段期間,唐詩談不上什麼長足發展。
武后登基之後,需要一批不來自關隴集團的治國班底,於是扶持山東士族與農民進士。
由於進士科,考的叫做詩賦策論,所以這些純粹的文人,便有了裝逼賣萌的空間,於是
唐詩分期與流派,從初唐四傑談起,不是沒道理的。
近體詩格律,五言是沈宋定下的規矩,七言則是杜審言定的規矩;初唐四傑早於沈宋、
杜審言,如果違背格律,那叫做正常現象;李白不鳥格律,就是個人的白目性格了。
============================= 分隔線 ===================================
鄉民要戰yvesmao其他點,自便。
單就上面的論述,yvesmao寫的蠻有道理。
一開始的三點,前兩點因,後兩點是果。
第二點寫的,就猶如米國從英國獨立,但文史方面,米國自己獨立發展之外,
它們也是會去看以前英國遺留下來東西,難道米國人自己都不看莎翁的東西嗎?
國家與政治立場可以嚴格區分,一就是一,零就是零。
但在文化上,本來就系出同源,
特別是左岸中國強力推銷簡體字下,台灣堅持的繁體字最好最強的根基與後盾,
卻卻恰好是這些古文與史書。
國文自己讀就好,怎麼要補國文。背後因素,簡單來說,就是考試取向。
當學生自己閱讀能力在國小國中有培養起來,國文是真的不太需要補習,
但考試就是那一兩分的差距,才變成這樣補習國文的風氣。
考試取向也造成部分教學的偏激。
我也認同,推文中部分鄉民對於格律教學的批評。這種格律教學點到為止即可,
與其花時間在這教學上,倒不如讓學生多看幾首好詩好詞。
已經培養起閱讀能力的學生,真的需要的是老師在文史政經的跨科系聯結的提點。
這篇文中現成的例子,如yvesmao上面提到的,我特別repart在上面。
以前國中念國文歷史,唐初四傑,就是背起來。
除了拿來答題填空外,真的不知道它要拿來幹嘛。
進到專科上文學史,老師拿以前國文系用紅書皮的劉大杰來上文學史,
念唐初四傑,也還是背起來。
既然他們會在文學史上留名,代表他們是該朝風格的高點,不然就是一個分水嶺。
而任何會造成某一東西改變,一定是當下政經情勢有所變化,經時間醞釀的結果,
文學也不會例外。
肥魯比較後知後覺,孤陋寡聞,書讀得不多,求學路上N個國文老師與教授,沒人提過。
是本魯長大後,陪著小小孩看歷史漫畫與電視劇時,教導小小孩如何運用wiki時,
看了人物基本資料與出身地,靈光一閃,後續查證,也得到跟yvesmao的論點。
(但這也歸功早期國編館時代,黨國大中國荼毒教育下,意外得到"好"的效果)
(不然單看這些人的背景出身地,如何跟"非關隴"連結在一起呢)
有了yvesmao這段政治史的支撐,
就可以知道破格律,只會出現在唐朝哪些年份;
分流派為什麼是這個時點來切;
為什麼分初中興唐要這樣分。
而在格律確定後,李白仍可以破格律,不是單純是詩仙,而是人家李白有皇帝欣賞。
有人罩,就是與眾不同。
作者: threebig (願為飛鳥往復回)   2016-04-30 03:43:00
你可能會擅長教學 但我認為你教的東西根本不實用 而且甚至在戕害學生的大腦或扼殺學生的視野國文教學其實要偏於情意體會和語意理解 學唐詩分期幹嘛?知道初唐四傑是誰要幹嘛 知道韓愈屬於中唐要幹嘛
作者: fantasibear (布穀熊)   2017-04-30 09:33:00
這篇會被板上無視
作者: LaodaIsHere (馬個b☆煞氣a小窄宅★)   2017-04-30 09:42:00
看完了 給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