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爆卦] VAGO國外募資上千萬射後不理

作者: polabearlian (專業鍵盤神農氏)   2017-04-16 04:04:35
※ 引述《giorno78 (天晴)》之銘言:
: 募資不代表商品購買 我以為這是常識
: 群眾募資的原意是「我打算做某件事 請大家捐款給我
: 之後我會回送大家某些東西以示感謝」
: 所以明顯不是買賣的對價關係
: 最多就是回送的東西 你覺得沒有這個價值
: 他打算要做的事沒做到 你也不能怎樣
: 想一想 有人要出國遊學 採用群眾募資的方式集資 並答應回寄旅遊地的明信片
: 你會因為他沒寄明信片而告他嗎?
因為發現很多人似乎有類似的觀念,
這陣子為了這個案件看了很多相關的文章,
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不敢說自己一定是對的,
也歡迎各位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與看法。
1. 募資 <<不等於>> 捐款
這個概念有幾個可能的起源,
其一是台灣的群募最早受到大眾關注,
是在太陽花事件以及公民記者平台;
加上很多台灣的創作者與慈善團體陸續推出群眾募資企畫,
讓很多人以為 募資=捐款。
另外,台灣目前針對群眾募資行為根本無法可管,
只有之前針對公民記者平台一案判定為"公益性質",
所以屬於"捐款"。
但群眾募資絕對不等於捐款。
實際上群眾募資可以分為四類,
a. 股權型
b. 債權型
c. 回報/回饋型
d. 捐贈型
詳細說明參見以下幾篇文章:
https://www.inside.com.tw/2016/06/30/what-is-crowdfunding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A4%E7%9C%BE%E5%8B%9F%E8%B3%87
其中除了最後一種「捐贈型」是基於"利他"精神為出發點,
其他都是抱持著"投資"的意思表示挹注資金,
所以加入群眾募資絕對不是
「你打算做某件事 請大家捐款給你
之後你會回送大家某些東西以示感謝」
而是「你打算開始做某件事,
贊助者認為這件事情有成功的可能因此挹注資金,
期待約定好的利益能在將來案件成功時被回收。」
所謂利益可以是股權型的利潤分享,
或者債權型的利息賺取,
或者回報/回饋型的商品以較低價或優先取得;
以VAGO的例子來說,非常明顯是屬於回報型,
絕對不是什麼"捐款"。
提案者的意思表示為
「我們想開始一個專案,需要消費者的資金挹注,
也願意在專案成功的前提下提供我們承諾的利益給消費者」
消費者的意思表示為
「我們認為這個專案有成功的可能,
因此願意承擔前期研發、生產可能失敗的風險,
也應當享有成功生產後以低價或優先取得產品的利益」
從以上這兩個意思表示,可以很清楚的看出,
就算把群眾募資解釋成"投資"行為,
當企業生產失敗的風險解除、開始利用產品獲利的時候,
消費者/投資者應當負擔的風險已經"過期",
而兩者之間訂定的債務也應該在這時候被履行。
2. 回應您的例子,有個人想出國留學,
用群眾募資籌措學費之後卻沒有履行承諾,
這樣到底可不可以告他?
用同樣立場來審視您的舉例,
我們應該先問投資人/贊助人是抱持著什麼樣的"意思",
來參加這場募資?
如果當時的想法是,
一點小錢幫助一個年輕人圓夢,
明信片有沒有收到都沒差,
那這個案件可以被歸類在捐贈型,
也就是非以"取得利益"為出發點,
而是基於利他行為將金錢給予募資者進行使用,
並不要求任何利益或回饋。
但如果當時的想法是,
我給他錢是因為希望能收到那張明信片,
確認他有把錢拿去用在留學,
同時也為自己參與過這個募資作為見證;
這時候贊助人非常清楚自己應得的利益是「那張明信片」,
不屬於捐贈行為,應該要求募資人兌現承諾。
就算我是花30000台幣買一張明信片,
只要雙方在訂契約的當下意思表示一致,
就產生了債務與債權,就應該要被兌現。
3. 台灣群募的問題
很多人會說美國對群眾募資的管理比較嚴格,
實際上,並沒有。
之前轟動一時的Jobs Act比較針對股權型與債權型的募資,
對於回饋型募資並沒有太多的規定與管制。
簡單來說,對,群眾募資在世界各地
都是一種極端沒有保障的行為,
所以參加前一定要睜大眼,
參加後就當成買期貨買股票之類的投資,
要清楚知道自己必須承擔商品研發/生產失敗的風險。
但VAGO這個案件不一樣。
VAGO沒有失敗,他成功了,
成功到可以拿去workshop當成案例拿來嘴;
他們成功的做出東西,也成功的進入量產,
只是它們沒有把生產出的東西拿去履行債務,
而是拿去營利。
這樣為什麼不行?等我多賺一點錢之後,
就可以用當初說的免運把貨寄出去啊!
當然不行。
試想,你買一棟預售屋,
房子蓋好了要搬進去,
結果建設公司跟你說,我們當初便宜賣給你,
所以現在要先把房子租給別人住,
等我們回本了再交屋。
請問你可以接受嗎?
這間公司把商品拿去世界各地上架,不代表就有賺到錢,
在它們"布局全球"的這段期間,
會產生很多營運上和生產上的風險;
我前面有提到,贊助人/投資人應該承擔的風險,
僅止於"研發/生產失敗",
東西生產出來之後拿去各地販賣所衍生的商業風險,
是這間公司要承擔,不是那些贊助人。
但趙大慶卻利用了募資平台沒有強迫"立即回饋"這個漏洞,
把這些公司應該承擔的風險全部轉嫁到投資人身上,
今天就算他們操盤不順,宣告破產,
趙大慶和他的公司也沒有任何損失。
甚至如果脫產得宜,他們可以把賺到的錢先轉到別的公司,
然後宣告CC破產,無法履行VAGO訂單。
如果我們,這裡的我們是指全世界的人,
不正視這個募資平台的漏洞,
將來會有越來越多這類的案件出現;
我在社團裡說過,加入募資其實是一種很高尚的行為,
整個遊戲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基本信任上。
我相信你是認真要做產品,
我也願意把錢投資給你,換取那一點點的回報;
我知道整個遊戲我要承擔你有可能失敗的風險,
但這不代表在你成功之後,
可以把我當初對你的信任扔進糞坑裡。
以上是小妹的一點個人淺見,
還望各位先進前輩不吝指教。
作者: formatted (ゴミ丼 わがんりんにゃれ)   2017-04-16 04:05:00
讚讚
作者: JingP (Jing)   2017-04-16 04:06:00
推!
作者: lien ( )   2017-04-16 04:06:00
專業推推
作者: wasijohn (咖咩哈咩哈)   2017-04-16 04:06:00
就是說法比較完整的詐騙
作者: foofinger (foofinger)   2017-04-16 04:07:00
好文好聞
作者: chivalry70 (火鍋)   2017-04-16 04:08:00
棒棒寫的好
作者: z10266 (Wei)   2017-04-16 04:09:00
之前在Kickstarter 被騙過一次之後整個賭爛這種募資平台出問題都沒辦法處理或回報
作者: yoyun10121 (yoyo)   2017-04-16 04:16:00
因為講白了這些平台本來就沒公權力能要公司賠錢...最多就只是取消專案, 但是人家錢都拿飽來哪怕你取消
作者: ishiki (人生勝利組?)   2017-04-16 04:17:00
good
作者: roder (尊重 q( ̄︶ ̄)p 包容)   2017-04-16 04:20:00
推推推
作者: blaz (開花大叔)   2017-04-16 04:31:00
簡單來說沒有立法規範
作者: yoyun10121 (yoyo)   2017-04-16 04:35:00
有法律管呀, 預購這種就跟一般網路交易一樣股權型的管制很嚴, 要依證交法上創櫃, 所以這種小騙錢的就是只敢用預購型, 然後仗著你懶的告他跟你賴基本上跟網拍收錢後躲著不出貨的賣家是一樣的
作者: tsukimiyu (月見)   2017-04-16 04:41:00
贊同你的相法
作者: justbekilled (空之陰)   2017-04-16 04:47:00
別玩就好zzzzzz
作者: tetsu2008 (妳是我最想留住的幸運:))   2017-04-16 05:47:00
讚讚讚
作者: moonlca (竹)   2017-04-16 06:23:00
有了共識之後可能會毀了整個平臺...已經有量產計畫跟足夠資金再稱機眾募也可以嗎 如果是要宣傳性的預購但是拿到錢不出貨也可以的話 或是預購金遠高於上市金額(像顯卡的信仰板或是很多手機的定價) 那這平台給一般民眾的吸引力就會下降 之後可能廠商比須提出更多誘因 而且新創其實能拿出來的東西其實不多 創意一下就被超走 開發成本基本上不會是新創受益 而是有既有技術的幕後製造商拿走 除非有自己的廠房跟技術不然只憑創意是不穩固的
作者: alexlin9 (愛˙立刻濕˙淋酒)   2017-04-16 06:27:00
這種遊戲規則臺灣人果然很會利用 :)
作者: aa384756 (yst)   2017-04-16 06:39:00
作者: grimmq52156 (甘地)   2017-04-16 06:43:00
推!
作者: GonVolcano (火山君)   2017-04-16 06:55:00
"捐款"在法律上是可以減免繳稅吧
作者: AirLee (不屑雞雞隊)   2017-04-16 06:56:00
誠信問題
作者: huabandd (我是阿肥巴你頭)   2017-04-16 07:04:00
推分析
作者: cerberi (cerberi)   2017-04-16 07:22:00
作者: elibra01 (飛行荷蘭人)   2017-04-16 07:38:00
作者: rogerwang (Keroro ~~~Keroro~~)   2017-04-16 07:51:00
那快去找正常管道提告啊 還是你試過了消基會 立委
作者: xdd1524 (醉拳甘迺迪)   2017-04-16 07:51:00
專業推
作者: rogerwang (Keroro ~~~Keroro~~)   2017-04-16 07:52:00
電視臺都被打臉了呢 ker ker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