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國外是不是沒有考試洗學歷這件事?

作者: forefinger (鏡子)   2017-02-14 08:44:37
※ 引述《accommodate (123)》之銘言:
: 歐美國家都是推甄看在校成績,
: 是噗是沒有考一次試就上大學上研究所之類的事情?
台灣人申請國外學校還是習慣用成績去申請
不管是用在校成績或是測驗成績
這是我們活在一個成績篩選的制度下的習慣
但其實歐美很多大學真的沒有那麼在意"公平性"
(英國除外)
即使是名校
大多都可以花錢買進去又或是用各種跟成績無關的方式入學
(雖然進得去未必能畢業就是了)
所以台灣很多富二代都XX名校肄業
就是因為進入的門檻不高
更不用說很多學校還分國際生和一般生
像前幾年柏林有幾個大學大舉招收國際學生
只要高中畢業就能申請進去了 還學雜費全免 補助生活費
(但不會德語要先進語言學校通過檢定)
這也是為什麼在教育普及的世界評比中
台灣的廣設大學變成一個大加分項的原因
(但在台灣卻是人人喊打)
因為大學本來就是公共財
國民皆有就讀的權利
修課是沒問題的
但要拿到學位可能就各校標準各異
當然越好的學校給予學位越嚴苛
簡單的來說
歐美的大學比較開放式
就算你不是在校生
要旁聽或修個學分也不困難
圖書館資料也是任你使用
不像台灣你光要找個跨校文獻就麻煩的要死
在亞洲可能是因為科舉制度的遺毒
亞洲學生大多認為念了好學校=找到好工作
所以相當在意入學時的公平性
高階知識深鎖學院裡 想一窺究竟 就要通過門檻
但相對於篩選後的入學
畢業就相對簡單許多
所以也就造就了
歐美很多人唸大學是因為想求取想要的知識或技能而唸
很多讀完幾個學分就離校的
在亞洲唸大學則是一種工作的初級篩選
擠破頭要進好學校
大家都知道台灣教育制度是日皮美骨
教育相關的教授一堆都是留美歸國的
所以他們弄出來的制度就比較偏美國那一套
但沒弄清楚台灣大學教育的目的與用意
所以多元入學一堆人覺得不公平
也有一堆人投機取巧要走後門
然後產生一堆不理解也不喜歡自己科系的學生
畢業後成為茫然不知所措的社會新鮮人
作者: jesse555 (當楓葉落下時)   2017-02-14 08:48:00
人多就爆動嘍@.@
作者: pinkowa (pinkowa)   2017-02-14 08:53:00
應該說 大學畢業找不到好工作 就怪廣設大學 這樣不對
作者: mengertsai (發酵系肥宅)   2017-02-14 08:53:00
hmm…外國進學校學技能知識也是為了工作多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