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看財經產業:半舊不新的林內閣該如

作者: NNGG (粉紅芭比)   2017-01-29 18:24:05
2017看財經產業:半舊不新的林內閣該如何拚經濟
信傳媒 張瀞文
送走2016,迎來2017,已經半舊不新的「林全內閣」要如何拚經濟?
就在2016年最後幾天,幾位財經內閣包括央行總裁彭淮南、財政部長許虞哲、金管會主委
李瑞倉,以及幾位財委會的立委合唱了一曲「明天會更好」,但是面對股市成交量創新低
、川普當選強勢美元、人民幣貶值,2017年全球經濟「黑天鵝」不知道還要冒出幾隻,台
灣的經濟真的過了2016就會更好嗎?恐怕幾位高歌的財經部會首長們,心裡也是毛毛的。
蔡英文總統上台前曾多次斬釘截鐵的說,「新政府一上台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振興經濟,
因為經濟如果不好,大家就沒信心,大家沒信心,整個社會就激發不出來往上走的力量」

主政者缺乏具體經濟發展藍圖,財經政策臨時抱佛腳
蔡總統話說得篤定,但是我們看到的是2016年都過去了,像樣的經濟政策到現在都還沒上
桌,我們看到成交量創新低,政府就端出「當沖證交稅減半」,看到陸客不來,就端出「
補助旅行社」等等,完全就是「臨時抱佛腳」,「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財經政策。
而號稱財經專長的行政院長林全,從上任以來整天忙著當經濟部長、勞動部長、農委會主
委,甚至新南向、亞洲矽谷等國發會的業務也要林全親自進行跨部會整合,行政失能失效
,結果就是「財經內閣」上任超過半年,都還端不出一道像樣的治理國家、振興經濟的「
牛肉」出來。
為什麼會這樣?「那是因為台灣現在正陷入一個政府各部會之間、政府與民間互相推卸責
任的陷阱中,如果主政者心中沒有明確、完整的發展藍圖時,就會不知道根本的問題出在
哪裡。」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陳博志語重心長說。
整個國家、社會就像是一部大機器,如果某個地方壞掉,比如掉一個齒輪、壞一個螺絲,
那就是把那個壞掉的地方修好就可以了,但是如果這部機器同時壞了很多地方,掉了好多
齒輪跟螺絲,整部機器就會扭曲,主架構扭曲之後,整部機器每個地方當然看起來都會有
問題,而且每個人都可以說那是別人的問題。
台灣經濟像到處掉螺絲、掉齒輪的大機器
「台灣經濟就像這部大機器,而且是同時好多個地方都出問題了,於是每個人、每個部門
都可以把責任推給別人,大家都互相推諉,結果就變成什麼事情都不做,或是亂做。」陳
博志說。
過去陳博志、央行總裁彭淮南、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胡勝正,向來被外界稱為蔡英文的
財經智囊兼老師,陳博志個性一向溫和,不過他現在說了重話。他以台灣經濟就像是一部
多處壞掉的機器,大家要不就是互相推諉不去修理,或是看到齒輪歪掉只修齒輪,看到螺
絲出問題就修螺絲,挖東捕西,導致結果更糟,來比喻當前台灣經濟所面臨的問題。
陳博志認為,要讓台灣更好,一定要從比較高的層次來看問題,要有一整張機器的設計圖
,應該看整體是怎麼在運作,然後再來調整,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果主政者心
中有一套完整的邏輯以及發展藍圖時,他就會知道根本的問題出在哪裡?他會知道把哪幾
個根本的問題修好之後,其他的部分就會恢復正常運作。
比如台灣的工資低,但是工資低是很多因素造成,但是現在社會上有人就拼命罵年輕人,
說都是年輕人不努力,才會低薪,也有人更簡單,就要直接透過修改法令,來提高工資,
但是這些從整體經濟運作的邏輯看來,都是會出問題的。
印鈔票、灑錢無效,台灣經濟根本問題在產業發展
所以陳博志認為,要真正解決問題,一定要來看,根本的問題是什麼?否則如果只在某一
部分下很大的功夫,短期看起來可能有用,但是問題根本沒解決,長久下去那只會讓問題
本身更加惡化。
過去八年傳統的貨幣政策逐漸無效、美國QE逐漸退場後,美國新總統川普喊出要用「財政
政策」振興美國經濟,世界潮流正在轉變,最近央行總裁彭淮南、行政院長林全也開始相
繼提出要採用「財政政策」來救台灣經濟的說法。
只是採用凱因斯學派的「財政政策」、「擴大內需」救經濟,背後需要一個「很有效率、
強而有力」的政府來支撐,以目前政府的行政效率,「蔡政府的擴大內需」要如何才不會
淪入與馬政府提出的「愛台十二項建設」一樣,最後導致蚊子館、無效公共建設、債留子
孫的相同命運呢?
陳博志表示,全世界的財政政策都一樣,當一個國家在發展的早期,公共建設還不夠的時
候,只要造橋鋪路改善交通、改善公共建設就可以有很大的效果,但是當發展到一個程度
,橋跟路已經太多,但政府又要急著花錢,這時候花出去的錢很容易就會蓋蚊子館,形成
浪費。
財政政策成功關鍵在政府的錢要花在刀口上
所以陳博志雖然贊成政府採用「財政政策」,不過他強調,政府現在要花錢,要做的不是
貨幣政策、也不是財政政策,而是產業發展政策,政府應該要把錢直接用在產業上面,讓
台灣的產業發展起來,低薪、新成長等環環相扣的經濟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為什麼要這樣?因為在全世界經濟成長率都是低的情況下,台灣很難靠著世界經濟把我們
帶上去,不過因台灣是所得比較高的國家,所以產業又會一直被所得比較低的國家搶走,
「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台灣的經濟要持續成長、人民所得要持續提高,其實只有一條路,
那就是我們要發展有競爭力,且競爭力勝過別的國家的產業,產業政策才是王道。」陳博
志說。
但是台灣有哪些產業的競爭力可以勝過別人呢?陳博志認為有四類產業競爭力可以勝過別
人。
政府如要花錢,應放在這四大重點區塊上
第一類是「優勢產業」,也就是台灣在規模跟競爭力上都已經在世界上取得領先地位的產
業,那就是半導體、機械以及紡織業等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
陳博志認為,如張忠謀的台積電晶圓代工等半導體產業,很多留在台灣的機械業、紡織業
也都是很強的,台灣要怎麼樣繼續保持領先,甚至拉大領先幅度,避免其他人追上來,就
是鞏固既有優勢產業繼續發展,這是政府需要協助產業的地方。
第二類產業是「差異化產業」,就是在這個領域,台灣可能沒有比其他國家厲害,也沒有
比別人領先,但是卻可以一直做出不一樣的東西出來,比如台灣的中小企業,就是屬於這
一類,同樣生產背包,但是我們的背包跟人家不一樣,這樣就有一定的市場,同樣生產毛
巾,雲林虎尾的造型毛巾就是不一樣,差異化結合文創就會有市場。
第三個就是內需非貿易財,也就是台灣自己國內需要,但在國際上很難自由買賣的東西。
那什麼是「內需非貿易財產業」呢?很多國內的服務業,包括長照、在地經濟等,在當地
生產當地消費,這些是國外很難透過貿易打進來的,台灣有太多內需非貿易財產業了,陳
博志認為,在地經濟是政府不容忽視的產業力量。
至於第四種那就是現在政府喊出的發展創新、新興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大家都知道,但是
要怎麼做?陳博志表示,台灣也許在技術上不是多好,土地也可能太貴,但是台灣有兩樣
東西其實是豐富的,那就是資金很多,人才充足,只是資金跟人才之間現在欠缺「媒合」
,大家互相推卸責任,最後的結果就是資金跟人才都大量的外流。
政府應該擔任「資金」及「人才」間的媒合角色
因此他建議,現在政府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改善當前環境,政府該做的就是把資金、人才
做一個有效的結合,幫助目前許多想創新、創業,卻得不到機會發展的創業家。
對於創新事業,現在政府有一個國家型投資基金,但是陳博志認為,這個東西要更具體,
政府應該拿出自己的能力和信用做槓桿,然後推動更多媒介投資的機制,比如政府透過國
家基金或其他方式,可以引導民間成立更多基金,讓有能力的人來經營或是投資這些基金
,來幫助這些產業發展。
當產業發展的任督二脈打通,金融機構的資金才得以有效運用,企業發展有了活水,經濟
自然發展得好,到時後生產、就業、薪水就會水到渠成自然增加,這才是根本之道。但是
上任至今每天都在忙著救火的林全內閣,有時間可以靜下來思考,好好的想一想該怎麼落
實嗎?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061/2017%E7%9C%8B%E8%B2%A1%E7%B6%93%E7%94%A2%E6%A5%AD%EF%BC%9A%E5%8D%8A%E8%88%8A%E4%B8%8D%E6%96%B0%E7%9A%84%E6%9E%97%E5%85%A7%E9%96%A3%E8%A9%B2%E5%A6%82%E4%BD%95%E6%8B%9A%E7%B6%93%E6%BF%9F
心得:
希望能有新年新氣象~~~~~~
大家都能賺到錢 年年有餘 新年快樂~~~~~~~
作者: mithralin (工口)   2017-01-29 18:28:00
新聞超貼byeby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