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消失中的台灣,如何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

作者: andy2011 (andy2011)   2017-01-15 23:26:29
嚴長壽再出新書 疾呼終結內耗對立
消失中的台灣,如何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
遠見雜誌
https://m.gvm.com.tw/article_content_32514.html
2017年1月號第367期 作者:編輯部整理
2008年,嚴長壽出版《我所看見的未來》,獲選年度最有影響力的書,更得到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等榮耀,成為從總統到基層公務人員、里長的必讀書籍。如今八年過去了,當時的「未來」,已成為「現在」,世界劇烈改變之際,台灣在經濟、教育、政治各方面,幾乎停滯不前。台灣走上了嚴長壽書中最不樂見的方向。
八年後,他再度熱情撰寫《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一書,為台灣未來建言。執筆期間,正值台灣第三度政黨輪替,對於國家、社會、青年的未來,嚴長壽有著最急切的憂心。他認為,台灣已經錯失太多機會,此時此刻,不容再內耗、鬥爭。他期許新的執政者看清台灣正處關鍵「轉捩點」,呼籲全民共同摒棄政黨惡鬥,不分藍綠,為「消失中的台灣」尋找出路,在世界地圖上把自己找回來。
以下為讀者搶先分享本書精華:
不久之前,我因為參與一次國際活動而出國,在香港機場等待登機的空檔,與兩個30多歲的中國青年在餐廳鄰桌而坐,他們的對話不經意地吸引了我的注意。
從談話內容得知,其中一位是來自浙江某縣市的年輕人,另一位是他的友人。他們分享如何服務客戶的手法,我猜想應是業務人員。兩人先由商場上各種討好客戶的手段聊起,之後談到彼此的成長學習過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友人問:「你一開始就在印度讀書嗎?」年輕人操著些許浙江口音,搖頭回答:「不是,不是,我先在英國讀了四年,而且是公費留學。」
接下來,他開始聊起中國的公費考試競爭如何激烈,自己當年是留學考試的榜首。他在英國知名大學經過四年的學術磨練之後,回到中國工作一段時間,然後又被派到印度進一步深造MBA,如今派駐印度開發市場。
長遠的人才埋樁計畫
這位年輕人的例子透露出一個驚人的訊息:中國大陸早在多年前,標定未來的「新興市場」,以便未來有機會將產品銷售到人家的市場。所以從政府政策(如:公費鼓勵)到公司及個人生涯規劃(如:在印度攻讀MBA),早就深謀遠慮、有計畫的推動國際人才布局,全面做到打入各國市場的「埋椿」工作。
時間往回推,這位年輕人應是2000年後中國積極向世界取經政策中所預埋的棋子。中國當時已預測到,印度會是未來的機會與市場,才將公費留學英國的學生,派駐到與英國有殖民歷史關係的印度去念商學碩士。短短兩年中,除了學習當地的文化、產業,也自然而然融入印度社會,並與各行各業菁英成為同學,無形中建立各種情誼,培養堅實人脈,有助其日後在印度的發展。
反觀90年代的台灣,當時正是「錢淹腳目」、國際聲勢高漲、資源最豐富的時期,我們的國家、企業、教育單位卻沒有從語言、行銷、管理、專業技術……等各方面,積極布局人才外派進修。
我們退出聯合國之後,喪失很多國際連結。當時台灣股市破萬點,外匯存底屢創世界新高,自信如此高漲的時候,不是更應該將優秀的各領域專才或學生送出國學習,廣結善緣,修練未來市場的生存能力?
可惜我們沒有把握這樣的天賜良機。國家沒有建立人脈,產業也沒有藉著當時的經濟優勢,培養走向世界市場的關係鏈,反而自我封閉、拚命鎖國。聰明的人才在國內各大學內「近親繁殖」;教育部的公費生,必須在學成之後回國服務,完成償還公費的義務,因而沒有借力使力繼續向外開拓。我們號稱要打「世界盃」,卻沒有培養進入世界賽局的選手!
如今20年過去,世界局勢大不同。當Minerva Schools的學生,18歲就開始探索世界,定位自己的角色,找到夢想,而且準備到世界各地發展未來,台灣大學生畢業後卻不知要做什麼?不得已當個「延畢王老五」,再努力拚碩士,將青春大把大把地耗著。結果熬到碩士畢業,仍然不知要做什麼?直到出了社會,才開始摸索人生的方向。政府單位選用人才,也同樣缺乏外派進修、拓展國際視野的長遠規劃。我們的年輕人放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國際視野不足,成了台灣競爭力的嚴重障礙。
與世界溝通的語言
看到Minerva Schools的大膽突破,及中國年輕人勇敢走入世界的做法,不得不提及,我們最大的弱勢就是英語能力與國際化嚴重不足。
回想幾年前,「可汗學院」(Khan Academy)風行全球,我們的重要伙伴——誠致基金會方新舟先生,設立以中小學生為主的「均一教育平台」(目前有60多萬學生註冊),算是勉強跟上腳步。但一走到高等教育端,台灣高教封閉式的教學環境,早已遠遠趕不上,原因就出在我們長久受人詬病的英語教育。
台灣教授很少能夠全程以英語上課、主持討論,因此課程也很難向國際學生開放上架。台灣大學生英語也不夠好,即便教授要學生事先上網準備,以便課堂上直接討論,他們在第一關面對英語的線上課程,就無法招架了。然而同時,菲律賓、印度、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學校,原本就習慣以英語做為第一線的教學語言,或許他們的大環境無法改變,但個別學生卻可以因為語言的優勢提早走向世界,掌握最尖端的學習。
英語,全球化DNA
當線上學習已經打破國境,那樣的無遠弗屆,只要有網路,知識取得已可說是不需要成本。當「知識」已經變成自由流通的「資訊」時,我們的老師或學生沒有「工具」(如:英語能力),要如何追得上呢?如今線上教育大行其道,證實了國際通用的英語更加強勢、更加重要。
就連過去心高氣傲的法國人,或有強烈民族自尊的德國人,都開始講英語了,更不要說丹麥、荷蘭、比利時、北歐等國家,一般市民的英語都非常流利。他們知道自己是小國,為了與世界做朋友、做生意,就應該在語言上取最大公約數。
下面我想與青年朋友分享一個故事:我有個跟了我將近30年的老同事,她是單親母親,撫養一個獨生子。兒子在國內求學時,始終無法找到自己的興趣,於是媽媽把他送到加拿大。兒子高中畢業後,沒有找到適當的大學,選擇在當地技職學校學習有興趣的汽車修護。學成後回台,應徵相關工作,很快被B字頭的國際汽車公司錄取,擔任維修技師。沒想到他因為英語流利,特別受到公司的器重。因為無論任何新款汽車的相關技術轉移,都需要接受德國技師的培訓,這時他的英語優勢就發揮了很大功能。做事認真的態度、與國際技師溝通無虞的優勢,最終讓他更上一層樓,目前ꐊw在國際頂級超跑的台灣分公司任職。
如果這位年輕人只在加拿大繼續擔任汽車修護的工作,他可能只是一個平凡的維修技師,一輩子也不會被看到。但是他回到台灣,反而因為擁有語言優勢,而找到發展的契機。
英語,已成為萃取全球知識的基本工具,是全球化的DNA,學習外文,就等於鍛鍊了一種帶著走的「移動能力」。有人形容,學好英語就等於為自己掙得一張「精神世界的免簽護照」,可以跨出母語的舒適圈,無限制遨遊各國。就算無法親自踏上別人的土地,透過網際網路,豐富的英語線上開放課程,更可以無畏的面向世界,與世界共同脈動。
沒有疆界的學習領域
當世界已沒有疆域,Minerva Schools預告了一個新的可能,刺激我們思考國家、產業、大學、個人,如何與國際結盟。
令人憂慮的是,不久前我在一所大學演講,當著在座的院長、教學部門的一級主管、教授及學生們,我問:「聽過Minerva Schools嗎?」只有一個人舉手。
同樣的情況,早幾年我問到Coursera、edX、Udacity這些當紅線上課程時,也沒有多少人知道。從事高等教育第一線的老師、當局,如果不知道世界教育的趨勢,著實令人感嘆與憂慮。
台灣高教層次的人員,只能忙著每天的例行工作,卻沒有精力抬頭前瞻世界最新的教育趨勢與走向。當我們執迷於傳統教學時,人家早已走得如此超前,等我們再苦苦追趕,一抬頭,可能連人家車尾燈都看不到。
2016年12月中旬,我在「公益平台」協助張輝誠老師舉辦的學思達亞洲年會「台灣教育願景座談」中,分享了最新的Minerva Schools。當時我詢問教育部陳良基政務次長:「如今我們國際化程度大大落後,有沒有可能有一套辦法,鼓勵台灣各領域的未來領袖人才參加人家的Minerva?或者,我們能不能創建類似台灣版的Minerva Schools?」
近來,我建議一所正在探索未來方向的大學,可以依Minerva概念推動學制改革。這所學校的董事長立刻透過關係,和Minerva Schools的創辦人取得聯繫,甚至邀請他們到董事會議上現身說法。當我們看到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就是每一個學校改變的契機。
【Minerva Schools錄取率僅2.8%,比哈佛還難考】
Minerva Schools於2014年全球招生,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菁英報考,錄取率2.8%,比哈佛
這類名校還低。
創辦人是現年40歲的班.尼爾森(Ben Nelson),猶太裔美國人,賓州華頓大學經濟系畢業
。他發現當前的高等教育完全不符合時代需求,因而開始遊說、募資,推動Minerva School
s計畫,主要教授目前大學最弱的思考能力。這個理念深受認同,不但請到哈佛大學前校長?
彯q斯(Lawrence Summers)擔任首席顧問(完成階段任務之後,現在已離去),哈佛社科?
ゴ|前院長、腦神經專家柯思林(Stephen Kosslyn)擔任創始教務長,同時,募到約新台幣
7.5億元的先期資金。
氶A教授可以經由視訊,在螢幕上與每一位學生面對面。
ing)、合作(collaboration)、有效溝通(communication)、創造與創新能力(creativ
ity and innovation)。不論科技如何發達,當前最重要的4C,仍是電腦做不到,卻是人最
重要的能力。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45.65.18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84493995.A.9F8.html
作者: MADAOTW (MADAO)   2017-01-15 23:29:00
重點三行20字以內
作者: waxigu (吳大)   2017-01-15 23:29:00
太長
作者: CCNK   2017-01-15 23:31:00
先從文化上找到自己再來談世界 一個自我認同都有問題的地方還妄想其他的事
作者: hkcdc (不要阿大哥)   2017-01-15 23:32:00
蔡英文不會理你
作者: gm0081 (ngn)   2017-01-15 23:34:00
嚴董關心教育是一件好事,但他是否知道學生跟教師真正需要的是甚麼,而不是他聽到某某某講甚麼然後沒趕上就落伍了這種不知道在幹啥的經驗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