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波蘭騎兵對上德軍裝甲師的卦?

作者: yoyodio (廢材毋需多言)   2016-10-21 11:58:16
※ 引述《johnnygtoo (說書的)》之銘言:
: : 在波蘭的通說多半認為自己是敗在蘇聯的尾刀
: : 沒有史達林的話波蘭陸軍已經準備好口袋要圍殲德國的裝甲部隊
: : 至於能不能辦到,大概只有平行世界中的人才知道了
: 換個角度想一下
: 如果波蘭軍事能力低能到拿大刀砍坦克
: 那當年俄國應該會把軍官都放回波蘭
: 讓他們繼續爛
: 像甚麼一樣卡著位置不給新觀念上位
: 而不會在卡廷森林全部解決掉
二戰時期的波蘭騎兵砍坦克已經被確認是德國新聞宣傳的傑作無誤
事實上的波蘭騎兵衝鋒是發生在1939年9月1日的Krojanty,此戰役被稱為:
Charge at Krojanty,以強調波蘭騎兵在此衝突中過時的勇猛衝鋒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arge_at_Krojanty
我們可以發現波蘭的單兵士氣與技巧其實是很優秀的,小規模的衝突德軍其實佔不到
什麼便宜,但是優秀的單兵乃至戰術小組當然挽救不了整體國家的戰略失敗......
1939年前的波蘭長期為軍人主政,平時擁有30個步兵師,14個騎兵旅,完全動員可以
達到超過135萬的總兵力,其戰爭潛力事實上是不弱的。波蘭雖然工業化程度不高,
但是也有自製的7TP輕戰車與PZL P50.戰鬥機等自製武器,海軍也擁有驅逐艦與潛艇
,光從帳面數字來看其實波蘭"應該"是一根難啃的骨頭才對......
而從波軍的戰績來看,1920年波蘇戰爭的輝煌戰果也讓人不會小看波軍將領的領導力
1920年在華沙附近,一路從烏克蘭挺進的蘇聯紅軍北面在維斯杜拉河受阻,在華沙前後撤
;南面在卡莫羅會戰打了一場20世紀最後的騎兵大對決,波蘭騎兵大勝俄國哥薩克,
從此波蘭軍方更是信賴騎兵的機動力。
事實上在摩托化得以實施之前,騎兵沒有現代人想像的那麼廢,WW1後期英軍也是拿騎兵
充當戰備救火隊,1918年德國的皇帝攻勢中,英軍騎兵穿插戰線到處救火超好用
然而1939年波蘭戰略的失敗依舊是顯而易見的,這裡就比較淺顯的幾點說明:
1.波蘭自身的戰略問題
波蘭最高統帥愛德華 黎滋在1939後制定的Z計畫,是配合西方盟國夾擊德國,波軍的任務
是固守西部工業城市,尤其是但澤走廊,他擔心德國會發動有限戰爭,一旦德軍攻佔了
德國聲稱的部分領土(但澤,波茲南這些原屬於普魯士的固有領土)後,便會要求與英法
談判,到時候波蘭便無法取回這些領土(你看慕尼黑會議的影響有多大)
此計畫完全以政治考量,如英國軍事歷史學家李德哈特就指出波軍應將主力布署於維斯
杜拉河以東,以其作天然防線進行長時間的抵抗
2.德蘇波的外交關係
波蘭在1920年擊敗蘇聯入侵後,其軍事統帥畢蘇斯基將波蘭的國際地位提升至英法在東歐
的代理人/東歐大國的地位,"海間聯盟"是當時波蘭強國幻夢的極致,亦即建立起一波羅
的海到黑海間的東歐邦聯,由波蘭主導。結果就是波蘭除羅馬尼亞外得罪了全部的鄰居,
波蘭也因此高傲的態度在1930年代後期很難轉變其外交方針
德國-波蘭關係則是這樣,蔣委員長的好朋友,德國國防軍的重建者賽克特就說過:"波蘭
必須被毀滅"。德國大戰略上就是聯合蘇聯,奪回被波蘭幹走的領土。
戰間期德國一方面透過1922年的拉巴洛條約將蘇聯建立起軍事合作關係,而在希特勒上台
後,更是與波蘭在1934年簽了德波互不侵犯條約,完全讓波蘭麻痺德國的威脅。
甚至在1936年德軍重返萊茵非武裝區,1938年併吞蘇台德區波蘭都站在德國一方,波蘭
還在此時趁火打劫,出兵威脅捷克割讓部分上西利西亞的領土。
1939年初,德國邀請波蘭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提出德波聯盟但波蘭必須歸還但澤走廊,
德國會以烏克蘭的領土給波蘭做補償,波蘭在1939/03/21拒絕了希特勒的要求,也就是
直到此時,波蘭才算是又改投英法西方陣營,而德國在波蘭拒絕當小弟之後,便更緊密的
與蘇聯談判,最終結果就是1939年8月23日的德蘇互不侵犯條約。
至於蘇聯方,在1920年兵敗華沙後,蘇聯一時放棄了直接以武力統治東歐的可能。但是
史達林在一方面整頓內政(大清洗這些)之餘,仍然要求STAVKA(蘇軍最高指揮部)制定對
波蘭的進攻方案,1939年9月蘇聯的出兵路線基本上也是按照此方案。
結論,就是波蘭根本沒那個屁股去當東歐強權,嘴硬導致被德蘇輾壓過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