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李遠哲最傷心一刻 拿諾獎被形容為中國之光

作者: MerinoSheep (美麗奴羊)   2016-09-12 10:23:09
※ 引述《hamasakiayu (ayumi)》之銘言:
: ※ 引述《forefinger (鏡子)》之銘言:
: : 大家都說教改失敗
: : 原因是看到浮濫一堆大學
: : 但大學是否廣設
: : 這本來在教育界本身就是一個大問號
: 我國大學錄取率當年可以破百分之百
: 是否浮設,我想很明白了
關於廣設大學的問題,看一下當初帶頭推動者黃武雄的說法。總之,問題還是吳京。
https://buzzorange.com/2015/12/28/there-is-no-problem-for-opening-colleges/
廣設大學沒什麼錯
文/黃武雄 (2015/12/27)
一、
廣設大學沒什麼錯,錯在浮濫升格;教改沒什麼錯,錯在沒有好好落實。
日前在副總統候選人的辯論會上,王如玄嚴辭批評教改、批評廣設大學,指責這是李遠哲的
錯,要陳建仁答覆。陳建仁在會上只為當年(1995 年)李遠哲所召集的教改會做些辯護,
指出教改會於次年提出報告書後就解散了,教改如何落實,全在教育部手上。
當時及其後幾年(迄 2000 年)都一直是國民黨執政,教育部如何面對這本報告書?如何執
行?有沒有落實?這些才是關鍵。要李遠哲去扛起教改的責任,其實是一場政治鬧劇。
2003 年李遠哲公開為教改道歉,是因他以高標準要求自己。
由於辯論會停留在責任歸屬,背後似乎隱喻兩黨皆默認廣設大學是錯的,默認教改是錯的。
但「廣設大學」有什麼錯?!教改有什麼錯?!
二、
1994 年台灣十八歲的青年,進入四年制大學的機會還不到 18%。譲更多的年輕人不必為了
擠大學窄門,困頓在補習班年復一年;譲這大學窄門的壓力,不致往下擠迫,扭曲中小學教
育,戕害一代代孩子的心智。這樣的訴求有什麼錯?!
廣設大學在當時是民意所趨。根據同年聯合報民調的結果,支持者近八成。教改之前,「大
學窄門」是無數學生與家長的夢魘。
只有紓解升學壓力,教育才能回歸正常。廣設大學,是 1994 年四一〇教育改造運動的主要
訴求之一。目的不只在紓解升學壓力,更在釋放學生心智,並藉此提升全民現代知識的水平

當時四一〇教改的訴求是:台灣應該在五到十年之內,譲青年入大學的機會,從 18% 提高
到美國的 54%,甚至達到加拿大的 60%。
教育的本質是人才培育,是發展人的心智;不是人力規劃。太早強調競爭,對學生分級分類
,會扭曲人格發展,同時也帶有階級壓迫。這是反教育的。另一方面,進高中大學,抑或進
技職系統,應依學生個人志向,非由政府強行規劃。
很多人批評教改訴求既要「廣設高中大學」,就是要「消滅」技職學校。這是一大誤解。正
好相反,四一〇教改主張進職校,必須是學生興趣所在,而不是因進不了高中。這是人民的
教育選擇權。也只有這樣,職校品質才不致浮濫,職校畢業生才會受到社會珍惜。若供過於
求,職業尊嚴會遭踐踏。
高中的青年都兼備「動手做」的能力。這是全人教育的一環,有助於縫合知識與技職的落差

如果大學能提供好的教育,譲想進大學的人進大學,去接受現代知識的陶冶,去拓展他們的
知識視野,人民的知識水平便會大幅提升。這重要的投資也將回饋於社會,增強未來的國力

三、
廣設大學不能忽略新設大學的品質。師資若逐年招攬滯留海外的年輕博士回國任教,甚至接
受外籍人士申請,中上等的師資可不虞缺乏。全面提高新設大學的品質,不是不可能,但政
府必須投資,並審慎處理。這是當時民間教改論壇重要的議題。
那些年我擔心的是:教育部對廣設大學,會便宜行事用一貫升格私校的方式搪塞。早在
1991 年,我為文並藉「笑罷童年」的影片,分析若大量升格高職或專校為大學,必然降低
大學的品質,無法真正紓解升學壓力。
1996 年吳京上仼教育部長,果然提出「第二國道」的構想,要大量升格公私立技職專校。
四一〇教改聯盟到教育部前抗議,要求好好廣設公立大學,並指出公私立學校不同的定位:
「公立學校提供人民就讀的機會,私立學校發展特色。」兩者定位混淆,必定弊端叢生。
以美國這種資本主義最發達的國家來說,大學生有八成就讀公立大學,台灣到 2015 年的今
天仍只三成多。
政府不能逃避籌設公立大學的責任,不能便宜行事,只靠一紙升格的行政命令,便把提供人
民就讀機會的責任推給私校。
教改之前,很多私立專校是高職升格的,品質有很大問題,尤其從 1970 年代起,許多人辦
私立高職是為了賺錢,學店處處林立。這樣的高職升格専科,專科升格技術學院,技術學院
升格大學,品質必然粗糙;況且私校收費又數倍於公立學校,大量升格後的技術學院及大學
如何能吸引年輕人就讀,如何能紓解升學壓力?進這樣的大學,又如何能提升人民現代知識
的水平?
第二國道的構想發佈之後,我偕時仼教育立委的王拓去與吳部長陳述利害,可惜吳部長堅持
如故。潘朶拉的盒子一經打開,教改便走上不歸路。很多私立專校背後都有民意代表及政府
官員在支撐。「第二國道」一經通車,這些升格的技術學院與大學便形成龐大的利益集團,
阻斷其後籌設新的、優質公立大學的可能。
四、
往事已矣,今天面對大學浮濫的現實,我們不能只譴責過去。平心而論,能譲我們的青年有
大學可去,本身就是好事。大學的平均水準也許降低,但同年齢層的知識水準還是提升了。
這究竟是國家之福。
由於大學浮濫,很多人喜歡嘲笑大學生程度太低,一度「大學指定考試十八分都進大學」變
成了膾炙人口的笑話。但這有什麼好笑?
作為一個教育者,我看到的是:大學指考十八分,是因在中小學沒有受到好的教育。這是教
育者的責任,是國家的責任。教育的目的,不是對孩子筆手劃腳、分級分類,而是譲每一個
孩子都得到最好的內在發展。如果我是大學的辦學者,我會努力讓這些程度偏低的學生,在
進入我的學校四年之後脱胎換骨,變成一個能思考、有視野的知識青年。這是辦學者與教授
者的責任。
1970-72 年我曽在密西根一所州立大學教書。這是州立大學,任何一個州民只要中學畢業,
就有權利進入州立大學。沒有人會嘲笑學生程度太低。相反的,我們教微積分的教授都被賦
以一項任務:即使學生連國中數學的交叉相乘都不會,我們也要在一年之後譲他學會微積分

事實上,我自己做到了,一些同事也做到了。這是我們拿薪水的教授對社會應盡的義務。作
為教育者,我們不能嘲笑學生。
大學浮濫的問題,不在於很多不明事理的人用嘲笑的口吻說「阿貓阿狗都進了大學」,而在
於我們提供了什麼樣的大學品質。
未來如何提升大學品質,如何回歸公私校的定位,才是我們要努力的目標。不够水準的私立
大學應該回歸巿場機制,但在某些私校退場的同時,我們不應藉此又縮減學生進大學的機會
。為了長遠,更要伺機提高公立大學的學生人數比。
批評教改,不要忘了教改之前我們的孩子所受的苦。1974 年我去彰中試教,就有一位教過
的學生因三次聯考不上而自殺身亡。這不只是一個特例。類似悲慘而令人痛心的現象,在當
年時有所聞。
不要美化過去,不要把教改汚名化;不要說教改之前,台灣的教育有多好,不要說因為教改
,台灣的學生才變得有多苦。這些只是蔑視事實、自欺欺人之談。
今天很多孩子因教改而在一個相對壓力較小,競爭不那麼嚴酷的環境中長大,人變得比較擅
於思考,心地變得比較柔軟。與上一個世代不一樣,他們更知道相互欣賞、相互鼓勵。
不論當時教改的進程如何粗糙,教改多少還是釋放了年輕世代的心智。因為他們,台灣社會
開始有了內省與反思。他們年輕的手,正一步步在推動社會,譲台灣走向一個前所未有、可
以講道理的時代。
作者: mengertsai (發酵系肥宅)   2016-09-12 10:24:00
窄門?國考嗎
作者: EvoLancer (伊地知幸介)   2016-09-12 10:28:00
但有沒有想過為何無法落實?不就教改政策根本不符實際
作者: fku5566 (法克尤五六)   2016-09-12 10:28:00
落實啦 讓一堆垃圾家長的廢物小孩都有大學讀滿足人人上大學,學士變垃圾的慾望,教改成功啊技職朝大學看齊 整個專科技術的培育全都gg
作者: YCL13 (靜默)   2016-09-12 10:29:00
梅花鹿吳京要負的責任絕對大過李遠哲。
作者: freshbanana (新鮮香蕉)   2016-09-12 10:31:00
作者: potatobb (potato)   2016-09-12 10:31:00
吳京 ...
作者: drmfs01 (red)   2016-09-12 10:31:00
教改沒什麼錯《=這句怎麼證明?
作者: IHD (終於要等到時空變異了嗎?)   2016-09-12 10:31:00
禮教本來就是吃人用的啊 很好考士人還混屁啊?
作者: OGC218 ( = =』)   2016-09-12 11:17:00
太早進入競爭…造成學生人格扭曲…現在有比較好嗎= =那時要教育父母 ,不是急著教育學生
作者: kamichu (ichigo)   2016-09-12 11:22:00
本來就是民意所趨,一堆人根本腦袋有洞,不爽不要讀啊,有這麼難選擇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