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人口越多 工作越少

作者: iamlilt (lilT)   2015-11-12 15:10:48
※ 引述《wak (默艾)》之銘言:
: ※ 引述《gethappiness (得到幸福)》之銘言:
: : 大家都知道地球的人口是越來越多
: : 尤其對岸最近又取消一胎化
: : 10年內人口應該會爆增吧
: : 可是現在都在喊說要工業4.0,智慧機器人化
: : 阿以後工廠都剩機器人,都不用工人了
: : 那大家都失業了怎麼辦?
: : 人口越來越多,但工作越來越少
: : 有沒有這個問題很矛盾的八卦?
: 那是因為過度崇拜重點經濟,雞蛋放在一個籃子最後翻倒的現象。
: 「需求造成供給」可以解釋經濟運作的基本流程,但現代商業社會
: 進一步扭曲這種說法。就是供給多於需求的時候,商人的手段不是滿
: 足人類的其它需求,而是在這些現有資本上,製造更多誘惑讓人類去
: 購買他們不太需要的東西。為消費而消費會造成不必要的耗竭,最後
: 經濟遲緩,因為該轉型時不轉型,創意設計者的思考彈性,會在為消
: 費而消費的過程中被過度消耗。
拜託 研發跟產品銷售策略是兩碼子事
如果一個產品在市場達到飽和,那可以靠調整產品銷售策略來分化需求
像是簡單的產品分裝變化到複雜一點的針對特定客戶去做產品變化
舉例來說像是兩公升裝的可樂跟六罐裝以及正常與無糖可樂
你所謂的創意設計者應該是研發跟設計吧? 他們專注於"創造"三五年後的需求
跟你所說的"製造"更多不需要的需求相差甚遠。
: 這造成很恐怖的現象。在手機正在發展的那幾年,許多財團可以突
: 然暴衝,但手機終究只是3C用品的一個項目,所以全球過度集中在手
: 機發展,只會讓手機的發展空間提早飽和,所以我們才會看到相機手
: 機都是這樣,只是不斷的加大記憶體,對許多人來說意義不大,舊機
: 堪用就繼續用。對手機產業鏈就很悶,新機不好賣,週邊跟著滯銷。
:  另一方面,原本從事乏人問津的其它產業,可能因為政府產業政策
: 的調整而萎縮的,也很容易失去生命力,資源的流失很難再回來。例
: 如本來好好的田被徵收給財團蓋工廠,在手機市場停滯時,工廠停工
: ,土地卻無法回收種植,農夫也被迫去工作,農業資本確確實實的縮
: 減等等。
這段根本不知所云。手機剛出的時候超大隻都快可以打棒球了
後來科技不斷進步將體積縮小 然後融入 mp3 的功能 最後才是智慧型手機的誕生。
中間至少有 20 年的時間,經歷了多少S周期,你卻籠統帶過,真的很偏頗
每個劃時代的產品出現之前都會有一段停滯期,也就是到達了 S 型的頂端
這個時期的成長緩慢就是在為了下一個S周期做準備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在每個 S型爆發的過程我們創造了多少就業機會?
從手機剛問世開始就有多少人投入產業? 從研發到生產到銷售?
一個手機要越做越小,越做越多功能自然也需要越來越多的人力
智慧型手機問世時創造了多少需求?不光是手機鍊而已,還有 App商機跟各種新平台的結合
還是在你眼中這些都是 "不被需要的需要" ?
的確我們可能會拆農田蓋工廠。但你的論點卻是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出發
今天有工廠因為沒轉型成功而倒。但那是因為手機產業需求下滑還是工廠自己無法競爭?
如果今天這個工廠持續經營,你的理論還會成立嗎?
:  回歸本題。
:  科技高度發展的意義,我們回到工業革命時所喊的口號,是要機械
: 取代人類去執行繁重的工作。
:  所以大部份具有重覆性質或危險性質的工作,由機械取代是可以的
: 。需要人類親臨的工作,教育或醫療,則有好的器具為輔,但人類主
: 導則是最好。其它像音樂文化電影舞蹈體育等等,依然是人類的重點
: 空間,人是精神動物,這是人類真正的場域。
:  所以高度文明的社會,是不需要過度投入生產,而是社會系統很平
: 衡的運作。人們不用太高的工時,藝術文化很發達,自由的時間很多
: ,也常常出遠門。歐洲社會比較容易看到這種狀況。
:  所以人口越來越多,工作卻越來越少,通常是用工廠綁架了許多人
: ,讓他們集中在狹小的空間從事高度密集的生產工作。而時代讓機械
: 進場之後,這些員工從工廠被釋放,很多人卻回不去原來的家。同時
: ,政府可能也沒有良好的因應配套,更重要的是社會氛圍太守舊,對
: 改變有恐懼感,影響轉職或產業轉型的意願。
你只從工廠的角度出發,認為因為新科技所以人力需求減少
但新科技帶來的新需求你卻完全忽略了
像是手機網路從3G升到4G,在你眼裡只是個"記憶體增加"的改變,都可以產生更多的需求
3G 我無法看線上影集,但4G我可以。甚至4G我還可以開直播,與朋友有新的互動模式
你能想像當你手機的網路可以跟家用網路一樣快一樣穩的時候又會有多少新的需求產生
而這些新的需求都是要人力來運作。
這些新科技所帶來的人力需求絕對比你工廠流失的勞動人力還要多
:  看看中國,就很典型。號稱為全球工廠,也自認為有過量的動能,
: 所以面對經濟問題的解法,是不斷的吸引投資與訂單,以便繼續從事
: 生產工作,而不是往社會福利或更開放的文創藝術等等。當然最大的
: 限制就是他們是獨裁國家,鼓勵思想產業會危害共產黨的根基。
這段你也只是刻板印象而已。中國早就不是世界工廠了。製造業大部份早就往東南亞移了
中國無論是科技業、生產業、服務業都比你想像的還要進步。
人文素質是一回事,中國自己也開始意識到這件事
但中國無論是文學、電影、音樂界等都有世界知名的人
怎麼會說他們沒有投資在文創上面?
:  科技只是工具,應該為人類服務。人過度役於物,是當今失業問題
: 的深層原因。當人對需求減少的時候,該思考的是從生產為主的思維
: 中解脫,而不是強化生產鏈的擴大。
你對失業問題的解讀很膚淺。你認為需求減少所以造成失業
那2008年的金融海嘯是需求減少造成的?還是生產過剩?
都不是,是因為美國自己玩保單遊戲玩到拖垮全球經濟
進而造成需求減少,進而造成失業潮
即使像是美國的Great depression 都不是生產過剩造成的
人口不斷增加,新科技不斷誕生,需求就是會增加。
失業的原因有很多種,或許甚麼 "生產為主" 的思維是原因之ㄧ,但保證不是全部。
有需求就要有人生產,就基本的供需理論這麼簡單...
作者: sam9595 (帕帕)   2015-11-12 15:18:00
其實你講得不錯 這大概就是從社會學角度跟經濟學角度出發的兩種不同方向的觀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