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台灣人是否願意為了台獨參與戰爭?

作者: M1004218 (蜥蜴)   2015-11-08 09:46:27
願意為臺灣一戰,但前提是政治家(台灣現在還有這東西嗎?)認清戰爭的本質
K島前幾天也在討論這個話題,有幾段說得不錯,摘錄給大家看
軍事上有種理論叫做洋蔥防禦圈(ONION),是美軍所提出來的近代戰爭武器裝備性能要求
順位優先程度排序。
不被發現>不被鎖定>不被擊中>不被擊穿>不被擊毀---基本上左邊那一項永遠優於右邊
,除非無法100%達成,才需要再考慮右邊次一順位的防護性能以作為保險
站在國關戰略的角度,這一套洋蔥理論也是通用的。帶領芬蘭在冬季戰爭、夏季戰爭兩次
激戰中與蘇聯對掐而能倖存保持獨立的指導者曼納海姆,在1939年戰爭爆發前就對總統賴
蒂呂斯托進言:不論蘇聯開出如何苛刻之條件,都應該強忍吞下以避免戰爭爆發。
能用外交手段、政治協商避免的紛爭,就應該在還能交涉的階段用交涉手腕解決,因為代
價低而且也無關乎國力強弱大小。除非當紛爭發展到了無法收拾而得以武力衝突方式手段
解決時才非得一戰---而且這時候戰鬥也已經不是為了能贏多少,而是如何以最少的犧
牲換取最低的讓步來收場,爭取再度上談判桌喊價的合理籌碼了。
至於要戰鬥到最後一兵一卒這種事,不管就國家的生存或人民的保障來考慮,都應該是不
得已的狀況下最後考慮的最惡劣選項。
說到底,戰爭如克勞塞維茲所言:僅僅是也永遠是政治手段的延伸。戰鬥的目標不是為了
什麼捍衛民主或信念,而是為了政治上謀求與對手達成妥協、或使對手的意志屈從與我方
之意志的共識。
芬蘭拼死打了兩場戰爭,損失大約十分之一的人口,相當於報銷了一整代青壯男性之後,
贏得的和約也不過是一個比當初蘇聯在1939年開出來的領土要求更苛刻的條款,漢科與維
堡還是被割讓了,只能說是勉強贏得獨立。
蘇芬戰爭爆發前芬蘭政府官員並未意識到蘇聯的外交要求是多麼有威脅性,而否決了曼納
海姆的建言採取強硬回應,同時他們也不知道否決蘇聯的外交提案代表什麼意思---曾
經在俄國做過很長一陣子沙皇侍衛的曼納海姆則是瞬間理解到外交手段完蛋了,必須預備
動員備戰,直到這時政府也都尚未察覺到戰爭的可能性。
芬蘭偉大的地方在於他們在政府錯失了第一次芬蘭化的機會之後,硬是靠著有能的軍人、
強大的總體國民鬥志支撐到第二次上談判桌的機會---1944年盟軍登陸使得蘇聯為了戰
後跟盟軍搶地,而開始不得不考慮對於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北歐這塊肉鬆口的念頭。
其實比其芬蘭軍人如何善戰或狙擊手如何優秀,更令人敬佩的是芬蘭總統一肩扛下了對德
結盟的責任辭職成為戰犯,然後曼納海姆一繼任就立刻同意割地和談芬蘭化的魄力,這一
切僅僅是在44年10月那短暫的幾天內發生的。不管芬蘭人如何善戰,他們都並未贏得蘇芬
戰爭,相反的,把蘇聯的皮洛士式勝利利用到最大限度,爭取到體面敗戰地位的談判手腕
跟對時機的掌握才是更耀眼的亮點。
作者: fenixray (ash)   2015-11-08 09:51:00
這篇盲點在於"當初接受苛刻條約的話,換得的屈辱和平能維持多久"
作者: yfhao (刀開不完)   2015-11-08 09:55:00
這篇專業
作者: newstyle (人生不要有遺憾)   2015-11-08 09:56:00
還有八卦是芬蘭的圖書館裡面不能放有關批評蘇聯的書籍
作者: testutw (末撤)   2015-11-08 09:57:00
講那麼多廢話 一句話敢不敢打
作者: icekeyboardy (Ibelieve)   2015-11-08 09:58:00
這篇專業 所以如果當初的芬蘭如果沒有優秀的士兵會怎樣?
作者: M1004218 (蜥蜴)   2015-11-08 10:01:00
被輾過去(征服全境)啊 打到後面芬蘭的防線也被突破了
作者: ynd (世態有如雲變改)   2015-11-08 10:03:00
Good
作者: aq1 (aq1)   2015-11-08 10:04:00
芬蘭的外在情勢有跟台灣完全一樣嗎?可以參考但不能類比吧。
作者: M1004218 (蜥蜴)   2015-11-08 10:04:00
原先蘇聯預設就是征服全境 沒想到損傷慘重
作者: M1004218 (蜥蜴)   2015-11-08 10:06:00
臺灣還有台灣海峽這個天險 芬蘭會直接被鋼鐵洪流車過..所以這幾年共軍對台海情蒐與建立強大海軍及補強登陸艦不是沒有理由 海軍順便還能吃南沙群島跟擋美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