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會吸水的柏油路? 北市在試鋪了!

作者: RTA (愛文文)   2015-10-10 14:20:04
台南市政府早就評估過了
而且還狠打柯P的臉了
http://i.imgur.com/2aSui9y.jpg
Q:在今周刊看到的報導,覺得很棒的ㄧ種發明,希望能給市長參考一下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17-115409
會呼吸的道路聽起來很稀奇, 但早在十年前,發明家陳瑞文研發出具儲水、降溫、防災
、 降低空汙和生態永續的道路鋪設工法, 不但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採用他的技術, 還有
超過三十個國家,也紛紛和他洽詢專利及技術授權, 期待建設和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海綿
都市。
A:台端您好,首先非常感謝台端來信對市政的關心,有關台端反映事項由本府工務局為您
回答如下:
經本局洽詢新北市、臺北市了解,新北市因JW工法施工後後續孔洞有堵塞、清理上之困難
,目前已不使用JW工法。另臺北市則表示雖經簽約取得使用JW工法之年限,但格網材料及
後續塞管維護不易,目前亦僅剩該府停管處尚有餘部分停車場使用,人行道已另尋其他方
式取代。有鑑於此,本局綜合臺北市、新北市的經驗,不採用JW工法,而是在中華西路的
一段人行道,另以內政部營建署推行「透水混凝土」的方式,讓水流能透入路基、土壤,
達到保水、透水的目的,同樣可以達到呼吸、都市降溫的目的,並將視成效再研議續辦。
在道路的部分,臺北市所謂之海綿道路,即為內政部營建署現行推動的透(保)水性鋪面,
營建署刻正委由中華鋪面工程學會撰擬指導手冊中,尚未正式訂定發布。該手冊推動之鋪
面結構,透過透水性瀝青混凝土面層,讓水滲透到路基層涵養,若最下方土壤為不透水層
,則另埋設涵管將水導入陰井,也就是所謂的「水撲滿」,可以儲水,水源可再利用於消
防、澆花等作業,平時可以蒸散達到都市降溫、延遲大雨洪峰的功用。但因路基含水會降
低承載力,因此需另以透水混凝土層提供強度,這就牽涉到地下管線維護管養、施工養護
期間影響交通等多面向問題,因此如臺北市現行也正尋找具備共同管道之路段研議試辦。
因這一個部分也是內政部營建署力推之政策,本局也將依循中央的腳步,將俟營建署指導
手冊頒定後,擇定適合辦理路段試辦,未來再視成果向市長、市民報告,並再研議後續辦
理情形。倘台端還有其他意見,尚祈不吝賜教,或來電由專人為您回答。
※ 引述《IloveBlack2 (我愛花媽花媽愛我)》之銘言:
: ※ 引述《dearevan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之銘言:
: : 1.媒體來源: 自由
: :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467833
: : 會吸水的柏油路? 北市在試鋪了!
: : 北市工務局新建工程處表示,多孔隙瀝青混凝土鋪面已在部分路段試辦。(臺北市政

: : 務局新建工程提供)
: : 2015-10-07 11:34
: :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日前國外科技網站一支超強力的吸水路面,讓不少民眾看了

: : 驚又羨慕。而台北市工務局日前表示,台北市已經在部分路段試辦新的柏油鋪面,可

: : 雨水滲透效率。
: : 日前有網友發現,台北市部分路段柏油路近期變得相當粗糙,懷疑是施工品質不良,

: : 北市工務局新建工程處澄清,這是多孔隙瀝青混凝土鋪面(Porous Asphalt Concret
e?
: : PAC),其表面孔隙率達20%,比一般級配瀝青混凝土高,但又有與一般瀝青相當的
乘?
: : 能力。
: : 工務局指出,這款路面不僅能增加滲透雨水效率,避免路面上形成水膜影響輪胎抓地

: : 以確保行車安全,還能降低車輛行駛的噪音,更能讓一旁的住戶減輕噪音壓力,
: : 工務局表示,目前試辦的路段為內湖區成功路2段、中山區民權東路(臨行天宮)、
建?
: : 北路1段(臨中山女高)及水源快速道路(福和橋至景福匝道段),後續正規劃在重
陽?
: : (台北市端延平北路匝道)、環河北路2段(123巷至昌吉街)等路段施作,民眾可以

: : 天的時候觀察PAC防滑、滲透雨水的效益。
: : 5.備註: 新北市民表示: 已羨慕 Q.Q
: 挺好奇
: 北市府花了多少錢在媒體上面
: 居然各家都在報這個
: 多孔隙根本不是甚麼新玩意
: 美國叫OGAC/OGFC
: 歐洲叫PA/DC
: 二戰末期美國就在本土開始鋪設試驗
: 過去一甲子了
: 50州當中
: 不曾鋪設多孔隙的只有6個州
: 目前依然鋪設的共21個州
: 剩下的23個州都是鋪設過卻不再採用
: 原因有很多
: 先講多孔隙/高孔隙的好處
: 最早老蔣時代到現在
: 在中華民國的國道、快速道路上
: 有鋪設少許(大約1~3公分)
: 五楊高、中橫高我記得是全面鋪設
: 主因是台灣雨量大並集中
: 路面的積水(水膜)、輪胎挖起的浪(水霧)
: 會造成高速行駛下駕駛人相當程度的緊張
: 從而導致更高的危險性
: 鋪設多孔隙降低路面積水的發生可能
: 增加摩擦力(孔隙大、水膜少)
: 降低行車干擾(水霧少、反光少)及噪音(100kmh大約降低3~5db)
: 總結為整體安全性提升
: 那缺點呢?
: 中華民國的養工處恨死OGFC(國道開放級配摩擦層)了
: 有可能你鋪下去的下個月就剝落
: 上面有講到美帝有27州鋪過卻不再鋪了
: 主因開放級配實在太容易出問題(尤其是都會中)
: 它會逐漸堵塞失去排水性
: 在高緯度地區可能因結冰堵塞
: 在海港地區可能因鹽分堵塞
: 可能因垃圾、灰塵、砂土堵塞
: 總之可以讓它堵塞的原因很多
: 傳統大概可以用10~15年
: 多孔隙能不能用5年都是個問題
: 只要有一個小地方出現問題
: 一個月甚至一周內就會全面擴散
: 讓養工人員沒有辦法「及時發現及時救援」
: 而在中華民國的鋪設實際發生了
: 剛鋪三個月就壞光光
: 大顆粒被過度輾壓變成小顆粒、小縫隙
: 變成失去它的排水性初衷、摩擦力也減少
: 看過整台滿出來的大卡車嗎?
: 不僅看過還很常見對吧
: 平面道路沒有地磅站
: 各種超載大卡車開來開去
: 過去幾次基本上就等著重鋪了
: 而有不同車流方向的路面(交流道、路口、匯流道等)
: 剝落現象更厲害
: 臺灣降雨又急又集中
: 一瞬間來的瘋狂暴雨超出負荷
: 排水不及就會讓地面在水裡泡著
: 泡著泡著就乳化
: 然後就掰掰
: 綜上代表了成本的增加
: 人力成本、時間成本及金錢成本都必須要加倍計算
: 所以理論上最佳鋪設地點要符合車流量小、速度慢、車重低、塵量低
: 能符合的,大概就是停車場了吧XD
: 講了這麼多不代表多孔隙不好
: 而是它目前還不夠好、有改進空間
: 全球先進國家都努力的在研究更新的材料
: 包含中華民國行政院也有在試驗把廢棄輪胎混到材料當中
: 並且試鋪(美國已經試做了半甲子)
: 既環保又提升多孔隙的耐用度
: 看了一下各媒體的新聞稿
: 都是在講北市使用了工程會多孔隙瀝青混凝土(PAC)這種設計方法多麼創新
: 而不是使用了廢輪胎或橡膠或其他新材料
: 實在滿...傻眼的
: 如果今天北市開始用廢輪胎瀝青、其他創新材料、創新設計方法
: 或者開始試辦比較新的NCAT
: 試試看NCAT在台北的路面適不適合
: NCAT的Dynamic Modulus大於PAC或OGFC
: 高溫時承受車輛重壓能力較高
: 但因為孔隙率更大被推論為乳化機率更高
: 能實際去測試在臺北是否適合NCAT我更支持
: 哇 跳起來讚聲帕波阿
: 但今天北市是用一個國外已經用一甲子證明
: 在國外的都市地區並不適合使用的方式
: 來套用在全臺車流量最爆炸密集的台北市
: 有這麼多媒體去報去捧
: 應該不是太合理吧?
: 當然支持鋪設多孔隙
: 以臺灣氣候來說多孔隙絕對是不可多得的
: 只要成本以及現有的幾大缺點能夠改進
: 表層大量捨棄傳統密級配也不成問題
: 但鋪設多孔隙是否真值得這麼多媒體篇幅?
: 存疑
: 至於一堆人說這是臺灣人發明的海綿道路
: 拜託那種東西就不要拿出來說了...根本無法用在一般道路
: 就算鋪在人行道也是一堆問題
: 況且美國在鋪多孔隙的時候海綿道路發明人大概剛出生吧?
: 再補充有很多人提到臺灣就是沒鋪這個才淹水
: 實際上多孔隙中
: 能用在一般道路的幾乎都是排水性而非透水性
: 在多孔隙下會是不透水的密級配
: 橫向排水到路肩(國道)或水溝(一般道路)
: 排水性鋪面剖面圖大致上像這樣
: 水溝 多孔隙 ←橫向流到水溝
: 密級配 。不透水。
: 土 壤
: 而非大家想像的水會存在地表中
: 透水性鋪面則是將密級配也改成多孔隙
: 用在人行道或公園之類的可以
: 能夠透氣換氣儲水
: 排水性吃的還是固有排水系統
: 如果本來的排水系統就會導致淹水
: 那鋪了下去一點幫助都沒有
: *用詞更新
: *新增淹水說明
作者: gh588   2014-10-10 14:20:00
作者: sleeeve (赴美留學的日子...)   2015-10-10 14:21:00
柯粉: 喔
作者: HausRush (Hung)   2015-10-10 14:21:00
喔台南好棒
作者: Riya520 (GO!!!!!!)   2015-10-10 14:21:00
試鋪就是試試看, 打啥臉
作者: jerrys0580 (墮落的阿它)   2015-10-10 14:21:00
大澤:我任內早就
作者: ams9 (大發利市)   2015-10-10 14:22:00
台北市是PAC
作者: HELLDIVER (Ζzz...)   2015-10-10 14:23:00
是同一種技術嗎?看不懂
作者: ming60406 (細數星空)   2015-10-10 14:24:00
人行vs馬路?
作者: aa01081008tw   2015-10-10 14:24:00
什事都在打臉不打臉...
作者: jww (白小白)   2015-10-10 14:24:00
根本是不同東西,五楊高才是一樣的
作者: Anvec (鄉民)   2015-10-10 14:26:00
根本就不一樣的技術 這篇文章內的技術 去年在石牌一帶試鋪
作者: jhnny (jhnny)   2015-10-10 14:26:00
又在張飛打岳飛...
作者: cherokee2006 (峰哥)   2015-10-10 14:26:00
平比較重要
作者: Anvec (鄉民)   2015-10-10 14:30:00
重點是民眾很容易被帶著走 現在臉書也在傳這新聞 讚揚柯P可是試鋪各種新工法 一直是有在做的 就算沒柯P 都有在試結果公務員平常被罵死 光環都歸給偶像 那怕根本不關他的事
作者: backforward ((● ω ●))   2015-10-10 14:32:00
查清楚再來好嗎
作者: parislove3 (艾草糖)   2015-10-10 14:34:00
臺北市所謂之海綿道路 即為內政部營建署現行推動的透(保)水性鋪面
作者: flashgodie (花太香)   2015-10-10 14:34:00
不懂打臉意思就別用
作者: sambible (Sameal)   2015-10-10 14:38:00
這跟打臉有什麼關係 柯P也有說他是第一個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