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課本上一堆奇怪的音譯

作者: khara (高陽酒徒)   2015-10-08 21:12:03
1. Mississippi「密士失必」
見於徐繼畬《瀛寰志略》,亦見於魏源《海國圖志》。
這個音譯確實不是很好。
主要是他混淆了si類的音與shi類的音。
(某些漢語方言有區別,某些已無:si自動顎化。
 注意某些漢語方言裡shi類讀ㄕ,某些則讀ㄒㄧ)
也許是早期介紹者用了這字,就定下來了。
乾隆朝曾經定下了翻譯規範用的《對音字式》,
但或許主要還是應用在蒙古等地。
且民間學者較不重視這個。
2. Amazon
第一:zon。
首先漢語官話沒有z開頭的音,
也沒有son這種音。
(這裡son不是英語兒子,是類似客家話「算」這個音。)
只有sung(松)或suen(遜)這類音。
於是必須有所取捨:
傳統的做法是韻尾盡量對準。
所以取「遜」字。
(要小心的是,臺式英語有時候會把人家的–n與–ng搞混。
 例如「online」被當做「骯賴」等。
 主要是我們缺了某些音以致於拿自己熟的音去套。 )
至於開頭的「阿」還是「亞」,
主要是因為官話讀書音裡面,
「阿」字讀ㄛ不讀ㄚ。
這是漢語演變的結果。
(想想臺語讀「阿彌陀佛」前面也是oo,而不是a。)
結果是傳統沒有哪個單讀的字讀ㄚ的,
只好拿ㄧㄚ來套。
現在「阿」字ㄚ音復活可以說是個有趣的現像。
(其實元、清音譯確實還是有用到「阿」字ㄚ音。)
另外一個討厭的情況倒是:
英語帶壞我們的語感。
A這字母本來就該是ㄚ啊!
(這只是提Amazon,英語讀法也偏離原音甚遠。)
在英語裡讀法也另有其制約,
不是都讀若ate的那個音。
結果被這邊亂用,拿YA當做「耶」音,
這人家也不覺得該這麼讀啊!
回過頭來。他選「遜」字是有特定道理的。
3. Mozart
這裡問提在德語的z讀若/ts/,而非/z/。
太過堅持原音的結果才跑出「莫差爾特」。
其實如果就約定俗成來說,莫札特也就罷了。
4. 瑞士
這裡嚴格說來他也是以英語 Swiss或法語Suisse來讀的。
問題反而不是「瑞」這字。
這字照反切,應該讀若ㄕㄨㄟˋ。
只不過後來漸次產生讀ㄖ的俗音。
今天俗音佔優勢是另一回事了。
早期官話裡這字還是ㄕㄨㄟˋ音。
5. 希臘
用的是他的古名 Hellas。
注意「希」字雅音讀ㄏㄧ,對照He音甚佳。
雖說前頭的送氣音 ' (h)其實是加出來的。
6. 斐冷翠與佛羅倫斯
Firenze 與 Florentia(英語 Florence)
其實拉丁文裡不少 bl–、pl–、fl–的音,
在當代義大利語裡 l 會消失,變成 i 的音。
例如
白色bianco<blanc(可與法語作對比)
植物pianta<planta(英語plant)
放置piazzare<platea(英語place)
花 fiore < flos(英語flower)
piacere 與 please 的對照也是。
這是種對應規律。
7. 日本假名的對應確實有規則得多。
這一點值得借鑑。
不過也要注意,
由於某些音日本語發不出,
日語音譯會很規則地對到其他音去。
參考日文維基「外國語的日本語表記」條。
例如
https://en.wikipedia.org/wiki/Ymir
這位,
最前面的Y是類似ㄩ這個音。參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ld_Norse#Vowels
本來我們該可以用「瑜」或什麼的來音譯。
日語音為欠這個音,才借用iu這種音。
轉借日語結果用了「尤」之類的字其實未必佳。
又如之前有部動畫裡的「魯魯修」,
如果知道其實他是想表達法語Lelouch,
以我們的語感該翻譯作「勒魯什」為佳。
(末音或可用「須」。「許」亦不佳,因為團音。)
直接拿日文假名來音譯,
有時候會離他意圖表達的原文相當遠。
有些例子如德語裡oe的音,
我們常用ㄜ音來音譯,
日語卻是去其圓唇而改用e音去音譯。
例如詩人「歌德」就是。
這種地方如果只看到日文片假名,
音譯時是該多察兩下的。
(當然很糟糕的是,
 有時候直接看到片假名也未必猜得出他想表達啥。
 甚至後面幾話還會出現原來有對應漢字的情況!)
作者: kakajava (Come to papa)   2015-10-08 21:13:00
1.秘濕濕屄 2.阿嬤膿
作者: pauljet (噴射機)   2015-10-08 21:14:00
約翰表示
作者: medama ( )   2015-10-08 21:15:00
「阿」字是讀ㄜ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