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民視為何最近常播爭取廣電三法修法新聞?

作者: standoutside (外面站)   2015-09-18 15:31:54
原文刪
前情提要
原文: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42419239.A.7BB.html
回文: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42469031.A.2F2.html
你好我是原Po,在昨天看完你的回文,我也想多提一點想法。有任何錯誤或是想法都歡迎
再提出來。
一、自然壟斷
這個問題起源於有些事業,因為建置成本太高,所以很容易會形成天然的壟斷,因此我們
想出來解決的方式就是以費率管控的方式,來取代原本
一般的反托拉斯法的管制(有線電視法第51條參照,由地方政府設費率委員會)。
在我看來,有線電視(或說媒體)除了你提到的建台成本會是進入市場的門檻,也可以用
「公共資源」的角度切入。就跟歷史上漢代的鹽鐵酒專賣、臺電、自來水公司一樣,因為
是民生必需品,交由市場機制的話可能會造成資源壟斷,所以選擇「特許獨佔」的方式管
制。有線電視要營運都需要主管機關的審查,雖說纜線都是自己要吸收的建台成本,但這
些纜線跨過公用道路,也佔用了公共資源,所以需要「看得見的手」適度管制市場行為。
二、分組付費
技術上的問題,有線電視大致上可以分為「線纜」跟「網路」兩大類(我不是學這個的,
只是上媒體相關課程有提到,如果有錯誤隨時歡迎指正)。線纜又可以分為同軸跟光纖,
兩者的不同在於容量;網路又可以分為單向的樹狀(Tree-Branch
)跟足以達到雙向互動的星狀(Switched-Star),樹狀多是類比訊號因此只能做到單向
團傳輸,星狀則是數位訊號,除了能夠傳送電視訊號到訂戶,我們開台後的資料也會沿著
一樣的路徑傳回去。有線電視數位化最重要的,就是這個雙向功能,一方面打破收視率的
計算方式;另一方面因為能記錄每一個訂戶的狀況,因而能達到客製化(或說分組付費)
的方式。
有線電視數位化一方面能夠讓收視的調查更貼近市場現況,也能落實分組付費;至於個資
、隱私保護,或是分組付費的收費機制,這些問題都可以再進一步討論,或者你有研究的
話也可以提出來~
三、大碗公文化 VS 自己的頻道自己選
剛剛在提到數位有線電視「技術上」能做到分組付費這件事,但我想你也提出了臺灣人習
慣吃吃到飽、覺得一樣一樣點還要裝機上盒很麻煩這些消費習慣。如果圍繞在《廣電三法
》修法這件事情上,我覺得政府去介入的範圍,就是「基本頻道」跟「基本費」,確保每
個人花合理的最低價格能夠看到基本的頻道(但何謂基本?無線台?收視率高的台?這就
是大家吵不完的「必載」了),而其他的付費頻道部分,我認為在確保了基本要素之後可
以交由市場去決定。至於那些因為2010年無線電視數位化多出來的無線數位台,我真的只
能恨鐵不成鋼了(為啥不爭氣一點啊),但臺灣的節目製作不管有線無線其實都面臨差不
多的問題,這再討論下去就講不完了……
消費習慣的部分,我想舉的例子是最近女性生理用品月亮杯,身邊很多贊助的人大多都不
是月亮杯的使用者(有的甚至是男性根本用不到),無論是放寬進口限制或支持生產,
他們之所以支持,都只是要讓一個產品有機會進入市場而已。
一個產品能不能在市場上生存,跟允不允許一個產品出現在市場是兩件事,民眾想不想用
採用、願不願意克服機上盒等技術上困難,都不是限制政策推行的藉口,現行衛星電視、
無線電視,還有MOD都數位化了,結果全臺最多人看電視的方式卻遲遲停在類比、單向,
如果真的想提高平均收視品質,政府沒有道理讓它卡這麼久(遑論政府跟財團這幾年一
直在推有線電視數位化)。
四、數位化之後
網路的使用以及互聯網的掘起,一方面讓懂得資訊不再只有單方向傳輸,我們還能主動蒐
尋自己想要看的節目,甚至不需要受到時間限制想什麼時候看就看。縱使收看電視的族群
已經比以前少很多,但就長輩而言,為了看節目或接收資訊,「按一下遙控器、轉台」跟
「開機、點瀏覽器、輸入對的關鍵字、點連結」這兩種路徑之間的難易度、使用門檻差異
就很明顯。我們雖然跟著網路一起長大、開機滑手機就跟吃飯一樣簡單,但對於某些人而
言,電視的確是「打破數位落差」較快的方式。
作者: YMSH205 (^^)   2015-09-18 15:34:00
有一個說法是,無線的經營和有線比較起來 經營成本高很多但是有線和無線的覆蓋率相差不遠,這就會出現經營上的缺失更正是缺點, 那有線只要和頻道商打好關係,就可以有好的位置,就完美了!再者 我是覺得...真的被擋的是頻道商的大餅一個月繳500,全台有多少收視戶,不能包裹賣!這差很多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