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國民革命軍急著北伐??

作者: sam09 (柊鏡)   2015-09-09 00:39:29
※ 引述《wii360 (work man)》之銘言:
: 時間拉回近代
: 八卦是
: 國軍北伐前 南方軍閥實力向來小於北方
: 很少有打贏的例子
: 能龜在一地保留實力就不錯了
: 加上日本不希望中華民國統一 部段阻饒 危險性很大
: 老蔣訪日時 日本高層就曾問他是不是擴展得太快了
: 結果老蔣還是堅持北伐
: 雖然成功了 但也和日本開始敵對
: 最後國軍和日本皇軍終於爆發全面戰爭
: 打了八年結果日本戰敗 國軍抗戰勝利奪取台灣
: 但也元氣大傷
: 只是當時為何國軍要堅持北伐
: 又 國民革命軍真的愛民如愛己嗎
: 北伐成功 抗戰勝利 關鍵到底在哪裡
: 有這方面的八卦嗎
北伐的文我好像已經寫過很多次了,不知道還在不在。
1926年那次也不算很急啦,畢竟老蔣那時已經算是有所準備,
起碼比孫大砲發動過的三次北伐好很多了。
孫中山的第一次北伐就是常稱的護法戰爭,也是戰況最好的一次。
他的藍圖是兵分三路,西路以唐繼堯滇軍、熊克武川軍為首,進攻四川,
再北上陝西會合于右任的陝西靖國軍,或是東下武昌。
中路則是孫中山自己和陸榮廷桂軍、程潛湘軍從湖南北上,
和石星川、黎天才的湖北靖國軍奪取武昌。
東路則有被孫中山收買的海軍和陳炯明粵軍進攻福建。
此外還有河南王天縱、山東薄子明等部在北方響應。
但大家一看就知道,這些亂七八糟的部隊彼此間根本無法合作,
最終就在吳佩孚的強攻和自己的內訌之下慘敗,
大家只好撤回廣東,孫中山自己也被陸榮廷和唐繼堯架空。
====
第二次北伐則是1920年,孫中山在陳炯明支持下反攻廣州,又一路殺到廣西擊垮陸榮廷。
孫中山在廣州自稱「非常大總統」,並在桂林集結部隊,準備趁直奉衝突再次北伐,
打算從湖南、江西、四川兵分三路,在武昌會合(跟第一次差不多)。
但實際控制粵軍的陳炯明很清楚,陸榮廷雖然垮了,但粵軍統治不了廣西,
實際上只能以廣東一省對抗整個北方,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而陳炯明自己也對當時流行的聯省自治運動有些傾心,
希望說服孫中山暫緩軍事行動,先穩定內部比較重要,但是被大砲打槍,還被拔了兵權。
當時還是個小參謀的老蔣曾向孫中山提議,先解除陳炯明親信的兵權再發動北伐比較好,
但孫中山卻又「念及舊情」而拒絕。
在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之際,由於湖南的趙恆惕稍為妥協,
孫中山決定派出北伐軍兵分三路(他很堅持這一招)大舉進攻江西,一度逼近南昌,
直系的江西督軍陳光遠兵敗跑路。
但隨著奉軍在第一次直奉戰爭潰敗(1922年5月),
直系順水推舟的把原本的大總統徐世昌(皖系)轟下台,
倒楣的黎元洪再次被拱上大總統寶座,並宣布恢復「臨時約法」。
而孫中山在護法運動之初曾說過,只要徐世昌下台,他也會跟著下野已示負責;
這下徐世昌滾蛋了,要護的法也回來了,但孫中山卻遲遲沒有兌現諾言,
頓時遭到各界輿論圍剿,只好暫時回到廣州避風頭。
但孫中山回到廣州後,反而抱怨陳炯明扯他後腿,並嗆說要鎮壓反對的粵軍,
這時陳炯明本人已躲到香港不管事,他手下的粵軍將領們聽到孫中山的言論後幾乎氣炸,
便在6月16日發動兵變,逼孫中山離開廣州,在軍艦上住了兩個月後轉往上海。
這是課本上的「陳炯明叛變」,實際上陳炯明本人幾乎從頭到尾都在香港,
孫中山走了之後三個月才回來收拾殘局。
至於那些北伐軍在撤退途中遭到粵軍攔截,大多潰散或投降,
只有少數撤到福建邊區躲避,一年後才和孫中山重返廣州。
====
1923年3月,孫中山在滇桂軍協助下第三次在廣州建立政府,
當然他沒有忘記發動北伐這個每日任務,
在整理軍隊的過程中也和張作霖、段祺瑞搭上線,結成反直系三角同盟,
打算在直系、奉系開戰時從南方響應。
不料第二次直奉戰爭在馮玉祥亂入下草草結束,直系兵敗如山倒,
孫中山的第三次北伐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作者: TaipeiLeo (Leo)   2015-09-09 00:40:00
北伐是對北洋政府的軍事奪權國民政府之後被共產黨如法炮製軍事奪權 剛好而已
作者: boyhjw (boyhjw)   2015-09-09 00:49:00
孫大炮真的的是大炮,相比之下還是老蔣有手段
作者: suaijiu (莫聽穿林打葉聲)   2015-09-09 01:23:00
作為一個國際承認的政府很爽阿,可以跟外國銀行團借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