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交通局歧視 機車族怒了

作者: HAIWEI (維)   2015-07-03 10:48:56
整篇新聞裡面網友說占了一半以上
交通局新聞稿占了1/4
記者自己打的字有多少大家看得出來
現在記者copy貼上就能當新聞不稀奇
你他馬的好歹多加點字不行嗎
連大學交報告多少比例是網路貼來的都有規定了
照這篇水準就是不及格退掉重寫一份
記者這樣搞還可以領薪水?
編輯是在作三小的領薪水不做事喔
※ 引述《lamda (鋼琴加吉他)》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biker 看板 #1LbSP5mV ]
: 作者: lamda (鋼琴加吉他) 看板: biker
: 標題: [新聞] 交通局歧視 機車族怒了
: 時間: Fri Jul 3 07:16:19 2015
: from:http://www.peoplenews.tw/news/72141d6a-174b-47ac-8f15-22321bd1ec0c
: https://www.facebook.com/tpedot
: 台北市交通局今(26)日在該局官方粉絲專頁「臺北交通大家談」發文「有限空間如何分
: 配,真是傷腦筋」希望尋求建議,但文中以「整條馬路都是我的騎車道」、機車容易「夾
: 縫求生存」等語充滿預設立場,讓許多機車族感到不是滋味,一面倒留言痛罵,批評官員
: 整天講屁話,要官員拿出數據來。
: 網友黃韋傑留言,「可以不要這麼輕佻嗎?看了超火大,車種分流本來就是落後思維,車
: 速分流才真正有效率又安全。整天扯鐵包肉、肉包鐵,夠了沒?自小客肇事率超高不用處
: 理?機車被撞還要檢討機車,根本歧視」。
: 網友張富雄批評,「這種屁話也趕(敢)PO出來,腦袋裝水嗎?大車思維表露無遺,被砲
: 根本是應該」。網友宋俊毅也留言,「啊你都說風險會增加了 出來問討炮」?
: 網友Lin Kuan-Rong則要交通局「要不要拿數據來說話?結論都被講光了,然而數據一個
: 都沒有,臺北市政府交通局加油好嗎」?網友施宗育也說,「汽車不要無時無刻造成道路
: 阻塞 機車會有”縫”可以鑽?這篇文章充滿了偏見與傲慢 ,充滿了歧視」。
: 網友曾子倫也留言怒批,「況且你他媽到底知不知道『婉君』是什麼意思?那是帶有貶抑
: 說人是黨工的詞彙,你媽知道你國文這麼差一定很欣慰,畢竟還是當上臺北交通局長。還
: 有那句整條馬路都是我的騎車道是怎樣?不是整條馬路都是我的停車場嗎,呵呵」。
: 網友徐瑞甫留言,「市區限速不是50嗎??汽車不超速不違規,會有這種問題嗎?整天講屁
: 話,你們不覺得可恥嗎」?網友許鈞奕則說,「可以請官員騎車去一趟延平北路在講屁話
: 嗎」?網友陳昱瑋留言,「推一個、推官員去騎延平北路」!
: 機車族:爲了生命安全走內側,就被罰,爲了荷包走外側,又是跟生命開玩笑
: 網友陳威丞則留言,「白癡,把直行機車丟在外側跟右轉車混流才叫交織,你他媽有看到
: 黃紅牌上路有"交織"問題嗎? 智商低麻煩左轉離職,別胡搞瞎搞,全世界哪個國家搞半套
: 車種分流的? 就你媽的支那政府,天兵」。
: 網友紀乃元留言,外側車道有靠站公車,載客計程車,違規停車,右轉車看不出來哪裡比
: 內側車道安全,交通局的腦袋到底是裝什麼」?網友施政宏認為,「外側有公車計程車,
: 內側有禁行機車,爲了生命安全走內側,就被罰,爲了荷包走外側,又是跟生命開玩笑,
: 官啊,你們領台灣人民的錢,真的有認真在思考嗎」?
: 網友林子宸也說,「車速分流怎麼變成車種分流?排氣量變高就安全啦?太神奇啦傑克」
: !質疑重機不也是「肉包鐵」怎就不分流?網友Yu Arioka 留言,「自己的車道自己用
: 機車的車道卻常常被迫和公車、違停共用。 政府卻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只想到開四輪車的
: 權益」。
: 網友朱承澤留言,「今天的新聞,機車因為閃違停,被校車輾斃,政府每年花那麼多預算
: 獨厚汽車,汽車到處能走能停,所造成的成本全民負擔,造成開車比較高級的老大心態,
: 在共享的路上當然不禮讓機車,開放內側車道,形成恐怖平衡才是王道,肉包鐵怕被撞死
: ,鐵包肉怕撞死人,才會彼此小心禮讓」。
: 機車黨主席董建一說,交通局長鍾慧諭一直說,未來機車路權/安全/停車會是重點,且會
: 好好跟機車族溝通,但今天一早交通局的發文,以及近來在網路上的每一次發言,內容完
: 全是引起機車族更大的怒火,炮火四射,「懷疑她有辦法跟機車族溝通」。
: 他指出,機車族爭取的重點並非內側車道開放,而是三車道開放的合理路權,主要是為安
: 全考量,北市交通局的發文根本誤導社會大眾。
: 「臺北交通大家談」發文全文如下:
: 有限空間如何分配,真是傷腦筋
: 對於內側車道取消「禁行機車」的管制,婉君們的看法如何呢?
: 整條馬路車道都是我的騎車道,暢所欲騎的感覺想必非常方便!
: 我們都知道機車別於汽車鐵包肉,是肉包鐵的交通工具,人身直接裸露在外,一旦與其他
: 車輛或是道路設施發生「親密接觸」,到時再長嘆一聲~這就是「人參」啊~也難以彌補
: 造成的後果!
: 我們也知道機車體積小、機動性高,在車陣中容易使出一招「夾縫求生存」的騎乘方式與
: 其他用路人「競爭」!然而一旦爭不過,產生的傷害難以想像!
: 要取消內側車道「禁行機車」的管制很簡單!但如果取消,機車騎士與其他車輛的交織機
: 會及鑽縫行為將更為明顯,騎乘風險勢必增加。
: 如此一來,取消內側車道「禁行機車」的管制真的好嗎?
: 還是讓機車行駛內側車道,汽車行駛外側車道,婉君們不知道有沒有更好的建議?
: 期盼有那天,「自己的車道自己用」,這是你我心裡所設想臺北市理想的道路交通車道願
: 景,但願「改變成真」#— 在找建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