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爆卦] 今天是兩甲子前日軍開始征討台灣的日子

作者: sizumaru (8-BALL)   2015-06-21 14:26:55
這個問題我想藏書界的竹野內豐有資格出來聊幾句。
台灣文學館在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五月底舉辦"從甲午戰爭到乙未割台文學特展",
其中的展品,大約有三分之一是我家借展的。
https://goo.gl/bm7g6P
要從我收藏的抗日文獻聊抗日,
我想不妨從"甲午戰爭乙未割台文學特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拉洋片"講起。
https://goo.gl/6yco2w
展場內有一個"拉洋片",展示1895年日本人做的征臺版畫,
其出處是《風俗畫報.臺灣征討圖繪》。
這套《風俗畫報》是我在舊書店購得。
當時在老闆桌上看見這一疊舊書,包括:《臺灣征討圖繪》五本、
《臺灣土匪掃攘圖繪》兩本、《臺灣蕃俗圖繪》兩本。
吾雖粗淺,也知道碰上不得了的東西,
心裡讚嘆這等只合放在博物館櫥窗的古物,竟然有朝得能親手翻閱。
料想價值非凡,但多少知道行情以增見聞也好,便向主人詢價;
價錢竟不如想像中高昂,欣喜如貧童得嘗八寶飯,當天遂將之帶回。
https://goo.gl/GISkrP
由於畫報中的報導是由隨軍記者寫的,因此保存了日治第一年親身經歷者的見聞。
這種圖文並茂的畫報,比起一般只有文字說明的報導來得生動、有感染力,
受到了大眾的歡迎,而且繪畫更能呈現相片無法表達的內心層面。
除了記者親身的戰地見聞之外,
畫報中也收錄了各種公私信函、公報、檄文以及臺灣民間的風情等,
內容相當豐富,可補正史之不足。
https://goo.gl/SAo5R3
當然,這系列畫報是以征服者的立場來書寫,內容不免或有渲染之處;
然而作為日治初期的歷史、美術文獻,
雖然畫報的敘述是主觀的,但重要性絲毫不減。
然而,其實在日軍正式登臺之前,日本早已對臺灣展現高度的企圖心。
早在牡丹社事件時,日本突破了清廷對臺灣原住民疏於關注的漏洞,
成功地佔領部份臺灣土地,甚至築起了房舍。
這是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第一次對外用兵,而且取得了大勝利;
這等大事,自然值得大書特書,
在1875年日本出版的山口謙《近世史略》與田代幹夫《臺灣軍記》皆有詳細的紀錄。
https://goo.gl/1vwYaZ
不過《臺灣軍記》中附錄的臺灣地圖,橫看豎看都不太像今天的臺灣,
並非這一百多年來臺灣島地形起了翻天覆地變化,
而是當時對臺灣地形探勘不夠全面。
不過,從牡丹社事件結束後的1875到乙未割臺的1895年,
這二十載中日本人肯定仍然隔海密切注意臺灣,
期待哪天大清國一個手滑把臺灣給掉在路上了馬上撿回去養。
尚未簽訂馬關條約時,日軍已經先行佔領澎湖,到1895年5月,
軍隊通譯官岩永六一便在澎湖將《臺灣地誌及言語集》完稿,
雖然倉促之間,編輯未臻完美,但仍足見日本的企圖心,展現出速度的力量。
https://goo.gl/27myFj
除了日本觀點之外,臺灣人也用自己的筆桿記錄政權交替之際的心情。
洪棄生等詩人寫下血淚詩史,王石鵬和連雅堂雖然編寫臺灣史發揚台灣意識,
但由於他們也與日人交好,他們到底算"抗日"還是"親日",遂成為後人爭議的問題。
https://goo.gl/onwnkd
除了日本、臺人觀點,大清國當時也關注著抗日問題。
1897年,一本奇書《說倭傳》(後改名《中東大戰演義》)在中國出版了,
這是由晚清作家洪興全所撰,一本共三十三回的章回體演義小說,
以甲午戰爭到乙未割臺為背景,創作出一幕又一幕臺民奮起抵抗的故事。
故事後半,由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獨挑大樑,率領臺民英勇抗日,
連他女兒劉大小姐也是巾幗英雄。黑旗軍神威到處,日軍無不喪膽,有詩為證:
「黑旗士兵素威揚,殺敵堪誇膂力剛;笑煞倭人真膽怯,至今猶怕到臺疆。」
雖然這段紀錄看起來像是發生在平行世界,
不過,小說嘛,這樣寫才有人看。
而這本《中東大戰演義》也成為除了「征服者」、「被殖民者」之外,
從「第三者」筆下,想像建構出來的「抗日史」。
洪棄生、王石鵬、連雅堂,從1895年之後,不論願不願意,
不折不扣都是「日本人」。
他們的個性、學識、生長環境不盡相同,
表現出來「抗日」的強度、方法,或許無法歸納在同一個光譜上,
有時候對於新學科、新文明、新建設,他們甚至還有些「親日」。
在臺灣人的精神而言,「擇日不如撞日」(選擇日本,不如衝撞日本);
但葉榮鐘詩說得好:「無地可容人痛哭,有時須忍淚歡呼」,
在日治時代的高壓統治下,有時還要適時用「親日」掩護「抗日」;
必要「抗日」時,還得用迂迴婉轉晦澀象徵的方式,以免惹禍上身。
反正自己的日本自己抗,態度要步步為營、且戰且走;
同志們遍地開花,以筆為鋤,默默在書頁中,種下抗日的種子。
昨天讀李筱峰教授的文章寫得好,蔡正元批評他們這群教授是皇民史觀,
事實上李教授的祖上,曾經加入台灣文化協會進行非武裝抗日,
李教授編寫臺灣史時,也對抗日活動著墨不少,何來"皇民"史觀?
我的立場也是如此,我的國籍不是中國,也不是日本,我是台灣人。
至於"歷史",我有多少文獻,就說多少話而已。
作者: asd2507 (叭啦叭啦)   2015-06-21 14:27:00
專頁
作者: aya16810 (深紅眼鏡)   2015-06-21 14:29:00
專業推
作者: gca00631 (囧)   2015-06-21 14:30:00
作者: all0pha765 (765)   2015-06-21 14:32:00
一個專頁不夠 你有來第二個嗎~
作者: q13461346 (jimmy39)   2015-06-21 14:32:00
作者: LeeGarDer (Legendre)   2015-06-21 14:33:00
作者: lolic (lolic)   2015-06-21 14:35:00
專業推
作者: japan428 (牽著妳走 :D)   2015-06-21 14:36:00
等到臺灣人能以自己的角度出發去看坂上之雲時,才有可能進一步去審視自己與日本的對抗史吧
作者: aidao (愛到)   2015-06-21 14:40:00
作者: just8811   2015-06-21 14:41:00
作者: resetmymind (我想想)   2015-06-21 15:05:00
好猛
作者: gameguy (gameguy號:)   2015-06-21 15:05:00
困上加困,正宗皇民後裔旁邊路過留人無法選祖先,台灣人自己要靠自己,墨綠 皇民後裔無感路過留
作者: okiayu (殊沫)   2015-06-21 15:09:00
作者: eterbless (守護之翼)   2015-06-21 15:13:00
作者: selina0508 (傳承纜線隊的精神)   2015-06-21 15:15:00
。推
作者: urchinchuang   2015-06-21 15:31:00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5-06-21 15:38:00
倭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