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R: 化學算是背科嗎?

作者: khara (高陽酒徒)   2015-06-17 06:07:06
※ 引述《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之銘言:
: 你理解的只是高中文理組的分法,尤其又是後段高中的狀況
: 所有的學門總共分成四類:
: 1.人文學科
: 2.社會科學
: 3.自然科學
: 4.應用科學
你這分類顯得有些任意且未必盡然。
德國的 Wissenschaft 就未必與你的論說相符。
抑且國民黨固然是垃圾,
但你借由這個稻草人去打整個中國文化也弄得太誇張。
知識論與某些方法論上固然中國文化上發展得相當低,
但某些具體的領域則過去中國其實有相當程度的發展,
沒必要一味去否定。
(這倒也不是說低能到就變成認為中體西用啥的。)
你說到五四,
我還是不得不推薦一下反五四運動的學衡派健將湯用彤的文章:
〈評近人之文化研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0733901014g6u.html
(只有殘體字的打字,但原文1921是正體字,收於湯《往日叢稿》中)
這文章到今天已近百年了,讀來還是很有味。
「時學之弊,曰淺曰隘。淺、隘則是非顛倒,真理埋沒:
 淺則論不探源,隘則敷陳多誤。」

「歐西科學遠出希臘,其動機實在理論上之興趣。……
 數學者,各科學之基礎也,而其組織全出空理。」
湯用彤這觀察深度遠高過許多人!但
「華人立身講學,原專主人生、趨重實際,於政法商業至為擅長」
這一點湯用彤的觀察也是相當敏銳的。
(當然前提是別帶那種CCR心態,外國的一切鳥意識形態都了不起的看法。)
當時學衡派很有些有意思的人物,
但聲音到今天多半被那些愛搞運動的低能學生給淹沒,可惜!
回歸到原問題。
事實上一切學習免不了都有記憶、理解、以及更深一層的融會鎔鑄等。
歐洲學問一樣有他們的記憶術,也沒少得了。
而即使是最重視理解的數學,
除非你是超級天才,公式到你腦裏都已自動內建,
否則不仍有許多東西得記憶?
甚至先記憶而後理解
(許多人文學科的教學程序是如此)
在數學的某些情況亦然。
差別只在教師怎樣能向孩子解釋罷了。
榮格回憶裏就有他對初等數學教學非常不爽的地方:
https://goo.gl/oj2jn0
不過這裏的翻譯依的是英文版,有些錯誤。
原文
a als Apfelbaum, b als Birnbaum ...... ausdrücken
是「蘋果樹」與「梨樹」並舉。
榮格是上上個世紀末受的教育。但今天呢?
其實俗物理學教學上仍有些莫名其妙的東西。
例如「電流總會走最小阻力的路線」這種俗物理學的說法
還是有人會提(畢竟好記)。
https://goo.gl/xX0pri
四年前的問題:
「我搞不懂我的老師說,例如當有兩條線路時,電流總會找較短那條路」
底下有人回應
「你老師根本在放屁!」
話說得太嚴重,
但俗物理學的通俗說法造成的紊亂可也凸顯了。
問題中重要的一點也在:因為不好理解,所以找個說詞讓學生記住。
但這不還是記憶的一環?
也如同藉由韻律與複誦讓孩子先記憶某些前人的體會般。
記憶並沒有不重要。
作者: officina (officina)   2015-06-17 06:08:00
中國文化裡面也有一些很有用/很先進的東西 課本避開而已主要應該要防範的就是這個會偷你錢刻意避開的文化不然也有天工開物 水經注醫學天文阿很理科 簡直鬼隱呢然後到了現代又刻意反過來(雖然文藝美術也沒多重視過)你戰文理 講廢話的坐享其成 應該先把講廢話的抓下來其實基本上 就互相尊重而已 學習當然還是有一定方法
作者: 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   2015-06-17 08:14:00
中國只有類比法,連歸納法都沒有然後科學和技術兩者原本是不同的東西,到了十九世紀還什麼時候兩者才合一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