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曾幾何時,臺語變成閩南語了?

作者: dodo4250 (文植)   2015-06-13 23:40:26
原文恕刪
這裡並不是要和其他聲韻學專家強調台語的不同
我所關心的則是台灣歷史上「台語」是怎麼形成的
一個語言不只內含一個族群,就像我們說「閩南人」時也不可能包含到所有的族群那樣。
都只是為了尋求方便,以及在一個對照組之下才會說閩南語、客語等等(像是漢人/
原住民)等區隔;於是當他者與你不同時,在這樣立場下你會界定對方是怎樣的語言。不
管我們怎麼逃離,怎麼尋求認同,任何語言常常有其不同或相同之處。而我們現在認識到
的「台語」也並非是特地指哪一種腔調聲韻的方言,而是在族群社會的衝擊下漸漸誕生出
的「語言」。
有在台灣的人都聽過台灣有「四大族群」,族群這一詞並非是有確切定義的解釋(我相信
文化兩字也是如此吧)。我們很難輕鬆劃分任何一個人屬於哪一族群(像我閩南語客家語
都會),我在面對閩南人時或許我也會答我是客家人,我在面對外國人時,我會答我是台灣
人;哪種族群認同,有時候的確是自己決定的。那要怎麼決定呢,就取決於你遇到哪種人
、以及遇到哪種情況而發揮了。台灣的四大族群,其實很多人都聽過是閩南人、客家人、
原住民、新住民(泛指1945以後來台人士),他們都是透過族群間的對抗而產生的「族群」
。在清治台灣時代想必大家都聽過泉漳械鬥,在日治時期也有台日人情結,這些
「非我異類」的族群或是他者常常定義不明,兩者都是在一個共同體的情況下而建立,
互相區隔、甚至仇敵。而「台灣人」又或者是「台語」也是在類似環境上形成。
自國民政府來台以後,政治上受到政府打壓,不少立志推翻威權的人士紛紛於國外建立黨
派籌組政治活動,這些人在國外受到民主知識洗禮而推廣群眾甚至是台灣意識的活動。而
美麗島事件以後,更多刊物紛紛挑戰威權,出版更多台灣的文學(像是笠詩刊),並且以
書寫台灣的題材做為他們依託「台灣主體」的精神象徵。在這情形下,黨外的群眾活動也
是以「台語」對比「北京話」來區隔他我不同,像是在演說時也是以「台語」做為基本語
言,當然也不稱「北京話」為國語了。同樣地為了要反威權化,他們也從來不稱中正紀念
堂,而是稱呼為中正廟、而當權的國民黨也是有人以「外省豬」來命名。這種做法即是以
一種族群做為對象,先凝聚歸類他者不同(外省/本省),即可形成他與我不同之處(閩南、
客家等)vs.(外省人)以尋求更多支持,而如此想像的共同體的確也能塑造內部認同與共同
體外的仇敵。因此「台語」兩字,是在外省人與本省人這種區隔下建構出來的,在當時他
只是為了對抗「外省人」的北京話,企求凝聚台灣本省人主體性的「語言」。
時過境遷這麼久,現在稱呼台語的意義想必又不同了,現在的族群可能比以往來的複雜多
元。倘若哪天有人真的吵起「台語」到底是什麼語言時,不妨問問他的立足點是什麼,他
認為台語的歷史脈絡又是什麼,想必這樣會有比較令人信服的答案。若你要問我台語是
什麼?我會說以台灣主體內發生的語言,就是台語。因為任何語言(包括國語)不能取代其
他族群的語言,也不能剝奪你語言的主體性,更不是區分你我他者、製造仇敵的工具。
作者: aidao (愛到)   2015-06-14 00:15:00
我反而會把焦點放在國語定義,因為這才是法定通用語,成為國語才是真正有實益的事。按原po的觀點,那為何台灣本地的閩客原三大本土族群的母語不能成為在台灣所使用的國語?只有遠在千里的華北人的母語才能充任台灣的國語?這才是真正問題所在,即-意識形態導致對於國語的選擇。以華北官話充任國語,反而是政治介入的結果。若真要論通用語,先不談閩客原本土母語,英語遠比華北官話更國際化及實用
作者: f544544f (夢*像毛毛雨,降雨量太ꐳ)   2015-06-14 00:20:00
因為台灣現在是被中華民國統治
作者: aidao (愛到)   2015-06-14 00:20:00
cd中,等下補推,雖不認同原po部分觀點
作者: aidao (愛到)   2015-06-14 00:23:00
作者: f544544f (夢*像毛毛雨,降雨量太ꐳ)   2015-06-14 00:23:00
因為台灣根本不是一個國家 只是地理名詞台語根本上不能單指台灣閩南話台語應該泛指 台灣 閩客原 這些族群的語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