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有沒有空氣吉他的八卦?

作者: sunrice (蘇打餅乾)   2015-05-28 15:06:24
※ 引述《beontop (站在頂端)》之銘言:
: 小魯以前搭捷運通勤
: 最常在學生下課時間的捷運上
: 看到戴著耳機,手在腰子附近抽動的高中生
: 第一次看到以為是耳機漏電還是什麼隱疾發作
: 趕緊按鈴通報列車長
: 後來才知道他是在練吉他啦 b>v<d
: 嚇屎我惹
: 有沒有空氣吉他der八卦呀?
空氣吉他也有世界性的大賽,世界空氣吉他錦標賽
自1996年起在歐洲芬蘭奧盧省舉辦,每年都吸引了上千名空氣吉他愛好者前往觀賞。
https://youtu.be/TMIws86ZLyk 2011年的前三名
比賽方式(參考維基百科)
每個參賽者分兩個回合彈奏,每個回合限時1分鐘:
第一回合:參賽者彈奏自選的音樂,音樂被編輯成約60秒的長度;
第二回合:參賽者彈奏主辦單位指定的音樂,通常曲目予先沒有宣布,
因此參加者必須即興創作。
表演限制
參賽者必須是單獨進行彈奏,不允許使用真實的樂器和樂隊伴奏;
協助者可以給予參賽者一些明確的引導,但必須在彈奏開始前離開場地。
參賽者呈現的必須是空氣吉他,不允許空氣鼓、空氣鋼琴或其他樂器加入演出。
參賽者沒有服裝上的限制,並且被鼓勵採取可以增加表演感染力的裝扮和物品;
不過,所有真正的音樂設備(如調音控制台、功率放大器等)是禁止使用的。
評分方式
裁判通常包括著名的音樂家或音樂評論家。每位裁判給予參賽者4.0至6.0的評分,
最高和最低的評分會被捨棄,其他的評分總和最高者為優勝。
評分標準
評分的標準如下:
獨創性,參賽者除了單純的模仿以外,能不能演繹出個人風格;
音樂感,參賽者所選的曲子是否切合參賽者本身的形象;
精準度,參賽者彈奏的真實度,節拍、指法和撥弦的準確度;
舞台感,賽者與群眾之間的互動;是否表現出怯場或遲疑;
印象分,參賽者的魅力和感染力越大的話,印象分也就越高;
空氣感,這是主觀的標準,純粹考驗參賽者除了機械式的模仿外,能不
能演繹出「搖滾精神」 。
空氣吉他何時開始出現?
1957年在電視節目上,當鑽石樂隊(The Diamonds) 在電視節目中演出「Words of Love」 一曲時,
貝斯手Bill Reed出現了彈奏空氣吉他的動作,由此可以相信早在1957年以前,
就已有樂隊將空氣吉他的彈奏帶入表演之中。
1969年伍茲塔克音樂節 ,Joe Cocker 在演唱「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 」時,將彈奏吉他的動作帶入他的表演當中。
1970年代出現了在重金屬搖滾(Heavy metals rock)樂迷之間的空氣吉他浪潮,
鐵娘子樂隊(Iron Maiden) 發行的紀錄片「The Early Days」 裡,
樂隊的前任和現任成員聲稱,樂隊的狂熱追隨者帶著「自製木製吉他道具」
到演奏會現場進行即興的模仿表演,最後這股風氣傳染到其他追隨者身上,
並從演奏木吉他道具演變成演奏空氣吉他。
搖滾樂與空氣吉他
搖滾樂從二次大戰(1945年)後開始風行,直到1950年代貓王的出現,
媒體大量撥放,搖滾樂才有明顯的形象和音樂風格,而在音樂的實踐層面,
節奏藍調配合電吉他的運用是搖滾樂的基礎,貓王的表演形象吸引了大量
年輕人拿起電吉他或鼓棒把這種音樂延續下去,同時也卻讓他在流行樂壇
佔有一席之地。
重金屬音樂的形象在1960年代後開始建立在搖滾樂、電子樂器和炫技
的彈奏手法之上,而在樂器的彈奏手法演變。1960年代中末期英國的披頭四和
美國反戰嘻皮文化脈絡下下的迷幻搖滾樂團,開始有了不一樣的嘗試。
其中,和重金屬這樣一個風格最為相關的是被稱作「吉他之神」的Jimi Hendrix
在電吉他演奏方式上的創新,把「精湛技藝(virtuoso)」這種演奏上的概念
帶入了電吉他的領域之中 。此時期的重金屬音樂裡,電吉他的演奏在技巧上
已經成為表演裡最受矚目的焦點;而搖滾樂是一種處於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藝術,
在1960年代與1970年代之間更為明顯。
1969年代的美國內外社充滿了社會矛盾,其中包括人權問題、和針對越南
戰爭的反戰示威等等,當時的美國社會充滿著混亂與不安。1960年代初的年輕人對
於社會較無反叛意識,而二戰(1945年)之後出生的大部分成為嬉皮(hippie)族。
反戰、愛情、和平的訴求是他們所追尋的,但實際上他們並不是出自對社會的關
懷而是逃避現實世界並追求夢幻生活的消極層面。Woodstock 音樂節 即是在這種
社會環境下產生的。而搖滾樂作為了一種文化活動的實際作為,這代表搖滾樂
不僅存在於音樂的形式上,也包含表演者與聽眾的聯繫上的關係。
Woodstock音樂節營造了夢幻似的烏托邦情境,深刻帶動了嬉皮世代的青年文化。
先前提到的重金屬樂迷之間的空氣吉他浪潮,1970年代樂迷帶著自製的吉他
道具到演唱會現場模仿樂手的彈奏,在之後演變成空氣吉他的彈奏,樂迷在搖滾
音樂的流行現象之下積極追求搖滾樂生活實踐,也有研究者將搖滾樂迷的意識形態
分類成身體的、情感的,政治的,在身體的意識上他強調「熱血」與「共感」
並認為當代閱聽人閱聽歷程的特性便是先將事物「景觀化」,再將景觀「奇觀化」
,最後將奇觀融入每日生活。樂迷在搖滾樂裡的表現追求的是一種直接的情感表現,
這樣的表現更容易讓樂迷作為自身對於搖滾樂的生活實踐方式。
回到空氣吉他的世界錦標賽
空氣吉他的專業玩家在前往世界空氣吉他錦標賽之前必須通過各國家的相關組織
所舉辦的比賽,世界空氣吉他錦標賽主辦單位目前配合25個國家 設立了各國當地
的空氣吉他錦標賽制度,各國在國內通過地區預賽決定出預賽優勝者,再經過決賽
遴選出決賽優勝者,決賽優勝者成為國家代表參加世界空氣吉他錦標賽。各國當地
的大賽採用與世界大賽相同的規則,不過個別國家大賽往往也會附設幾個條件,
包括參賽者必須是本國籍者、預賽優勝者在各預賽中選出並晉級決賽、決賽優勝者
將會成為國家代表出賽世界空氣吉他錦標賽、優勝者有義務協助推動空氣吉他活動。
從個人的娛樂到世界的競賽,空氣吉他的參與和表演已經跳脫了一般人對於傳統
樂器表演的印象,而世界空氣吉他錦標賽的世界性與專業性就如同奧林匹克運動會的
視覺競賽相當,像是跳水、體操項目等,並讓世人理解如同荒唐行徑 的空氣吉他演奏行
為在搖滾音樂表演領域也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而空氣吉他演奏的表現技巧上更注
重技術層面、即興和創意的表現,因此,空氣吉他不只作為一種表演的場合裡的重要
主角,觀眾對於表演的情緒表現也是整體表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空氣吉他不是真實的樂器,但是依循搖滾樂發展的脈絡可以發現空氣吉他的彈奏
及流行現象跟隨著社會背景和音樂風格轉變而產生變化,我們也可以說如果搖滾樂
代表人類情感以及生活實踐的展現,那空氣吉他則成為了一種面對現實與夢想的生
活方式,1960年代到1970年代的環境使人民尋求烏托邦的心靈慰藉轉射到搖滾樂上
,時至今日,面對生活壓力的解放則促使空氣吉他成為一種愛樂者選擇的方式。
空氣吉他的實踐含括了個人到群體,個人的層面著重在單獨空間的享受,無受
限於時間與空間,而空氣吉他在人與人之間又可以建立起社交圈的連結,那是一種
共同愛好或是共同崇拜目標的展現,在專業的表演或比賽場合裡,空氣吉他的比賽
建立起屬於空氣吉他專有的美學和藝術價值,其包含創意、執行、場域、觀眾互動
等各面向的考量,讓空氣吉他這種想像式的彈奏呈現與真實樂器表演下的意義相差
無幾。
空氣「吉他」相較於其他空氣「樂器」有著不同的背景含意,空氣吉他起於特
殊的搖滾音樂文化,近年來重金屬型態的空氣吉他表現成了主流形式,這和搖滾樂
在近年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依附這層關係,空氣吉他的技巧與形式有別於其他空
氣樂器的呈現與發展。
參考文獻
王怡晴,《台灣搖滾樂迷的認同與展演:以2000年後的英搖、金屬樂迷為例。
王啟仲,《遙望十字街頭:論台灣搖滾樂場景中吉他技藝的養成與轉化》
Rufus Carlin著,李明娟譯,《台灣首次舉辦空氣吉他大賽!》
中国日报网,《看过“空气吉他”表演吗?》
何穎怡,《天下無敵凱蒂貓空氣吉他手》
連庭瑜,《無樂器搖滾空氣吉他嗨翻台大》,政治大學第1455期大學報。
閻驊,《Air band show》,一千零一Yeah專欄,第188集。
國際空氣吉他冠軍賽官方網站
音樂與藝術的集合-Woodstock
維基百科:The Diamonds
維基百科:空氣吉他
維基百科:鐵娘子樂團
作者: L0v35 (是零不是歐)   2015-05-28 15:07:00
空氣吉他王..?
作者: gn01642884 (領域中人)   2015-05-28 15:09:00
靠北XDDD這篇真的長知識了
作者: shamoe (因為這是我的夢想)   2015-05-28 15:24:00
揮空裝白癡的東西,也能夠講出一堆淵源真是誇張
作者: ce270651 (zzz)   2015-05-28 15:24:00
三小啦哈哈哈
作者: kamisun (水銀燈的主人)   2015-05-28 15:25:00
兩津勘吉表示:
作者: jamver50   2015-05-28 15:26:00
空氣吉他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