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臺灣什麼時候才有群眾暴力革命?

作者: susophist (阿凱搬家)   2015-05-23 01:01:13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3/21.htm
《台灣民族英雄林爽文大革命(1786年)》
滿清政府將台灣以統治敵境的心態來處理,所以自然而然以虐政和苛稅加於台灣本地人的
身上。因此,台灣本地人也不得不成立組成各種的「會」,藉以保護自己。這些台灣本地
人的「會」,有的是由幾個村莊結成一種互保互衛的攻守同盟組織較大,同時也有由個人
組成或由幾宗族結合而成的神明會、爐主會等較小的組織。但是組織最健全、規模最大的
就是「天地會」。這種會是鄭成功、陳永華所創立的洪門天地會所延續下來的,也就是百
年前就有的抗清組織。滿清對任何有組織的結黨是絕對禁止的,所以天地會是以地下組織
的方式組成抗拒貪婪成性的大小滿清官員。
天地會的盟友遍佈全台灣。這個組織到了二十世紀初,也就是距鄭成功死後二百五十年,
中華民國的創立者孫文就是運用天地會,對滿清革命而獲得成功的。在滿清統治台灣二百
一十三年間的虐政與苛稅之下,台灣本地人社會中普遍存有「天地會」的組織,並且各設
據點,盟友眾多。
林爽文之父林勤,在中國生活困苦,於一七七三年(乾隆三十八年)攜家眷渡過黑水溝來到
台灣,定居在彰化縣大里杙莊,藍興堡(台中縣阿罩霧.今之霧峰),大里杙莊近高山地區
。來台之後以耕田、趕車為業,努力生產,於是就有了積蓄。林爽文也曾任彰化縣捕,人
緣佳結識各路英雄。當時,台灣經過勤墾經營和水利農業改革(請參閱p62八堡圳),人口
增多,糧食豐富。一七七四年(乾隆三十九年)林爽文成為台灣天地會的北路領袖。
一七八六至一七八八(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台灣爆發滿清據台時期規模最大、範圍
最廣的農民革命起義事件,滿清多次由中國派遣軍隊來台,不能平息革命,最後集合全中
國各省最精銳的部隊,傾全國之力來台。乾隆皇帝為此項軍事戰勝利,定位在其一生中的
「十全武功」之一,為此自稱為「十全老人」,可見滿清為台灣民間的革命起義讓居在北
京的政府傷透腦筋。 大革命義軍的領袖就是彰化縣大里杙莊的林爽文,他成為天地會盟
主後發動革命,鳳山縣的天地會南路盟主莊大田也起來革命,南北相互相呼應,其聲勢極
為浩大。
滿清據台時期因視台灣為異域、為敵境,其所派來的官吏個個貪得無厭無,政府腐敗,貪
官橫行。當時台灣府是的官員有如下的形容:
「貪婪之吏,以宦為賈,舞弄文墨,剝民脂膏,三年報罷,滿載而歸」
既然官員以剝削台灣人民為業,以獲得金錢為榮,所以台灣知府孫景燧任意虧缺國庫,以
公肥私。總兵柴大紀任職兩年,貪污所獲達,"金銀五、六萬兩"。
全體的台灣本地人眼見如此貪官,廣大人民自然而然對據台的滿清王朝的懷恨在心。自然
自求多福,趨向天地會,其組織在台灣迅速擴大,入會人數不斷增加。許多困苦及不滿現
實的民眾紛紛入會。天地會原本是延平郡王鄭成功所創,以反清復明為宗旨,從台灣散佈
到中國長江以南,以致全國。
在彰化之劉升、陳泮、王勳(王芬)、諸羅之楊光勳、黃鍾、張烈、淡水之王作、林小文,
遠至鳳山,多人加入天地會,立盟約,有事相救援。這一群勇敢的台灣人聚集達萬人之多
。當然滿清政府是一如往常,只顧括錢其他事不關已是不用知道的。 一七八三年(乾隆四
十八年),有一位嚴撰(嚴煙)自福建平和來台灣,也來傳佈天地會教義,倡導「反清復明
」,林爽文禮遇侍之。
一七八六年(五十一年)秋七月,台灣道李永福、知府孫景燧得知天地會的活動暴光,就密
命所屬兵營前往緝捕。 石榴班汛把總陳和將天地會的黃鍾拘捕,並押解到諸羅。
同時天地會的楊光勳與其弟弟楊媽世不和,楊媽世自行設立「雷光會」,組織結黨以對抗
。 攝縣事董啟埏原本應捉拿有組織的楊媽世及楊光勳。是滿清官吏卻逮捕楊光勳的父親
楊文麟。威脅楊文麟交出其子楊光勳。此時滿清軍把總陳和又拘捕天地會的張烈。是夜滿
清把總陳和將兩要犯夜宿於斗六 門,天地會認為機不可失將滿清把總陳和殺死,劫走天
地會黨員。 總兵柴大紀接報自已的軍士被殺,要犯被劫,就與台灣道李永福等人整兵齊
赴諸羅,認為諸羅全都是反清天地會人士,並放縱兵士當街隨便拘捕數十人以充數。
此時天地會為了掩飾,將革命黨人所組成的「天地會」改為「添弟會」以矯飾。並以楊光
勳、楊媽世兄弟不睦為理由,歸罪於楊文麟一家,一如以往滿清官員士兵找到了對象就將
楊文麟的財產全部洗劫一空。 此事從中國內地派來的按察使李永祺來臺勘審,也以歸罪
於楊文麟一家定案而上奏。定獄。
在滿清政府下令解散天地會,到處搜捕該會會員,並借此機會,有理由向民間公然燒殺搶
奪,中飽私囊,並也濫殺無辜。此時諸羅已成人間地獄。 天地會黨人林泮、林領等人不
得不從諸羅(嘉義)移居至大里(台中縣)。十一月初旬,柴大紀北巡,至彰化。滿清理番同
知長庚請柴大紀派兵駐守彰化,但是柴大紀不允而歸,知府孫景燧得知以捕捉天地會員有
利可圖,於是派兵進駐彰化,命知縣俞峻和游擊耿肚文進駐大墩(今台中市)。大墩離大里
杙僅七里,地約今日之台中市,當時清廷由知縣俞峻、副將赫生額、游擊耿世文等率兵三
百進討駐此。先放火燒幾個村莊來恐嚇、威脅本地人無辜婦孺,號泣於道。。各地盟友接
到警報,紛紛趕到大里杙,企圖籌謀反抗。
十一月二十五日,彰化知縣.俞峻,北路副將.赫生額,游擊.耿世文等滿清政府官員,
見楊文麟之財產可以明目張膽洗劫,所以就發動捉捕天地會黨人,並率兵駐營大墩(大里
杙之鄰村,今之台中市),肆意捕獲無辜百姓,並放火焚燒民房。因為這樣的貪官橫行,
林爽文眼見盟友及一般居民的憤怒到極點,又天地會是以除貪抗清為目標。終在一七八六
年(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夜被迫率眾起來抗暴,即時攻入大墩,盡殺此地的文武
官員。十一月二十九日旋攻陷彰化縣城,殺知府.孫景燧、理番同知長庚、攝縣事劉亭基
、都司王宗武、署典史馮啟宗。及文武官員數十人,知縣俞峻,游擊耿世文等亦被殺之。
竹塹的王作、王勳(王芬)即響應彰化方面的起義,率眾襲擊清軍,革命義民軍於十二月一
日攻佔竹塹街。殺竹塹巡檢張芝馨。起兵僅五日就擴及至竹塹街,可見滿清在台的官員從
南至北受到全台灣人的唾棄,林爽文登高一呼,全台響應,在此又可証明滿清一貫統治台
灣的方法就如前述的以敵境、敵民的方式治台。
十二月,林爽文在彰化城內,被擁為「盟主」,改元「順天」,創建台灣農民革命政權的
獨立王國。以駐竹塹的王作為征北大元帥,王勳(王芬) 為平海大將軍,劉懷清為知縣,
劉士賢為北路海防同知。林爽文的台灣革命義軍發兵攻諸羅,十二月六日再攻破諸羅縣,
殺攝縣事.董啟蜒,原署縣事.唐鎰,其他典史鍾燕超、左營游擊李中揚及台灣道幕友沈
謙、沈七等貪官全部正法。 諸羅為台南府治的門戶,諸羅破則台南府治垂手可得。而是
時各處響應,斗六門、南投、貓霧俱破,殺縣丞周大綸、陳聖傳、巡檢渠永湜。
林爽文派偏師王作為征北大元帥,經略當時未全開發的廣大淡水廳(今新竹以北)地帶。攻
占淡水,滿清護淡水同知程峻自殺。平日欺壓百姓,當場臨危無法守城,在十二月十三日
敗死在義民之手。
消息傳至南投.斗六各地人民也立刻加入反清行列。如此僅數日全台,除了台南府城及鹿
港外,盡歸革命民軍之手。當時滿清的分化工作使鹿港的泉州系漢人,與大里的漳州系漢
人不合有族群械鬥,對林爽文的起義竟然視為械鬥的延伸,失去了台灣人的立場,甘願繼
續成為滿清的奴隸。
林爽文的革命義軍雖是農民子弟軍,沒有正規的軍事訓練與組織,但是以同是本地人的心
境,所到之處,與地方百姓和睦相處,不像滿清軍隊藉機搶奪民間財物。林爽文並反復發
布告示:
一. 反清是為剿除貪官污吏。凡貪官污吏,皆依法處死,沒收財產以供軍需和濟貧。
二. 對革命軍嚴令不許"妄殺一人,混取一物",犯者"按法究治,決不姑寬"。
三. 消除滿清的分化,申明無論閩粵民番,一視同仁,共同完成革命。
未幾而鳳山莊大田起義,莊大田為首在南部是天地會的首領,他也不甘人後立即有數千人
參加反清。莊大田也平和縣人,於一七四二年(乾隆七年)渡台,種田為業。一七八七年(
乾隆五十二年)正月,莊大田率南路起義軍攻打鳳山縣城。一如其他滿清軍南路營參將胡
圖里只聽到義軍攻來,並不守城也不照顧同袍,立刻逃亡。鳳山縣滿清千總丁得秋、把總
許得升等戰死。莊大田攻佔了鳳山後,捕獲知縣湯大紳於是公開在鳳山縣群眾之前,列數
貪贓枉法之事後就地正法,全民歡呼。接著,南、北兩路義軍乘勝進兵台灣府城(今台南
市)。這時的南北義軍,"號稱十萬",控制著除府城和鹿耳門外的西部廣大地區。
林爽文自率兵征伐,旬日之間,連破諸羅(嘉義)、斗六門、南投、貓霧梀等城鎮,席捲彰
化、諸羅等大片地區,直迫台南府城。十二月十三日,莊大田起兵響應,破鳳山城,南北
二軍,合圍府城。滿清方面的海防同知楊廷理兼府事,召募在台南府城的本地人,這群受
分化後並以為「義勇」為名,替滿清政權修城柵。楊廷理並遣人員渡海向中國滿清告急。
滿清總兵柴大紀懼戰於鹽埕橋,以公文要游擊蔡攀龍率澎湖兵七百,駐桶盤棧;而林爽文
之軍已據大穆降,距城二十里,循山行,可達南路。滿清楊廷理與守備王天植伐之。千總
沈瑞先行,戰林爽文於大灣而死。楊廷理、王天植受圍危急,但棄城突圍而出。林爽文之
軍隨後逐之,並且立即遂圍府治。當時清兵疲怠,全靠各城親滿清義民助陣,可惜府城竟
不能入。
(上圖即為在鹿港的福臨宮,為尊崇天地會林爽文的平海大將軍王勳(王芬)所建立的廟宇
。)
起義軍的迅猛發展,引起滿清政權的驚恐,立即在中國內地調派最強悍的兵將前往台灣鎮
壓。福建總督常青聞台灣人民全面起義,急調水陸二支大軍赴泉州,常青為林爽文革命起
義後由中國主導滿清政府征台的指揮領導者。在一七八七年(乾隆五十二年)正月,派出水
師提督黃仕簡率金門、銅山之兵二千由台南地區的鹿耳門登陸台灣,陸路提督任承恩統提
標長福、興化之兵二千至台灣中部的鹿港登陸,共計四千名福建兵馳援台灣清軍。
其他中國福建的海壇鎮總兵郝壯猷、副將徐鼎士也派兵來台。滿清水師提督黃仕簡命柴大
紀取諸羅。而海壇總邱郝壯猷南出二十里即遭受阻止;頓兵五十日,不敢與革命軍接觸,
最後到達鳳山時,才發現鳳山城已無革命軍守,所以招民復業,革命黨人也乘機混入鳳山
城,當然滿清官員是根本不知道的。
三月初十日,林爽文的革命軍再攻入鳳山,鳳山光復。據守在鳳山的滿清福寧游擊延山、
安平游擊鄭嵩、同知王雋均死,郝壯猷逃至台南府。任承恩逃至鹿港,距大里杙不遠,亦
不敢進。滿清第一波派來台灣的勇將戰敗了。黃仕簡、任承恩被"革職拿問"。
林爽文之起義時,在滿清對台的族群分化下,剛發生漳、泉人械鬥後,鹿港為泉州人聚集
的都市,而林爽文卻是漳州人,滿清知此關連,急忙加以分化,泉州人一時不察,墜入滿
清分化的殼中,所以對林爽文的為台灣人起義大事視為漳泉的族群械鬥。滿清兩提督,見
再度分化台灣人成功而驅策泉州人。清廷為挽回軍事危局,乾隆皇帝親自下詔任命以常青
為將軍前往台灣督師,李侍堯為閩浙總督。再度調集清軍,這是第二波從中國所調派的大
軍,此次由廣東出兵四千、浙江出兵三千、駐防滿兵千人,以江南提督藍元枚赴軍,與福
州將軍恆瑞均為參贊。誅郝壯猷,逮任承恩,以柴大紀代之(柴大紀本身也是個貪官)。
江南提督藍元枚至台督師,沒多久即死於鹿港,主帥未戰即死。於是閩浙總督常青親自肩
負起主帥大任,披掛上陣來台,統兵萬人,一時清軍軍勢頗振。
二十四日,革命軍莊大田再來攻台南府治,滿清軍防禦不敵,退守中洲。次日,革命軍的
陳靈光、謝檜掠東郊,逼草店尾;許尚、陳聘亦攻小北門,屯柴頭港:皆大田之黨也。林
爽文之弟林永率所部千人至大目降(新化)。與莊大田會師。二十七日,自擊桶盤棧,以莊
錫舍攻小南,謝檜攻大東,林永攻大北,許尚攻小北,四路合圍,號稱十萬。
常青將部隊分派任務,以游擊邱維揚、守備黃象新守柴頭港,守備曾紹龍守草店尾,守備
王天植守小東,都司羅光照守小南,參將宋鼎守大北,參將左淵守小北,行文給蔡攀龍固
守桶盤棧,而常青自佩弓矢至大東門督戰,受到分化後親滿清之義民萬人出城助滿清。自
黎明至於日中,戰況極為劇烈。清軍敗退。莊大田引軍向東進軍,但在桶盤棧之蔡攀龍暗
地尾隨莊大田之軍,被識破,中伏,清軍傷亡大半,蔡攀龍不能逃脫,坐騎亦受傷。常青
在城上看到了,令參將特克什布馳救出攀龍,但滿清的把總余典、王澤高俱戰死,兵丁沒
者百數十人。而莊大田之部將謝檜等又進迫小東門之下,縱火焚城上的觀敵樓,清將王天
植將火撲滅。親滿清之義民饑不得食,退入城。城中人亦無糧,大家競爭走海口。
一七八七年(乾隆五二年)五月十二日,常青下命清軍開始總反攻,但各路清軍的戰況皆不
利。諸羅被革命義民軍圍困日久,城中乏糧,幾乎瀕於危急。常青看林爽文及革命義民軍
聲勢猶大,所以不敢出城作戰,而不得不厚起臉皮向清廷中央政府請求全國最精銳的援軍
六萬人來台。這是第三波由中國派遣全國最精銳的部隊來台。
六月二十四日,清軍以魏大斌率兵千五百援諸羅,至鹿仔草而敗。又以參將特克什布、游
擊藍玉田、副將蔡攀龍等三次往援諸羅,皆被抗清義民軍所截斷,損兵大半,才得入城。
諸羅卻被圍愈密,無可得食,掘樹根、煮豆粕以充饑。
常青所部在府城、諸羅同義軍交戰,還是不能挽救敗局,最后縮守府城,對革命軍毫無辦
法。滿清皇帝下詔解常青、及恆瑞之職。不得以之下重新任命,以協辦大學士陝甘總督福
康安領侍衛內大臣參贊海蘭察代之。並飭柴大紀捍民出城,再圖進取。
八月,廣東副都督傅清額、江寧將軍永慶各以援軍至。常青仍頓兵府城,恆瑞及總兵普吉
保兩路援兵各五、六千,亦不敢進,反張皇事勢。詔解常青、恆瑞之任,以協辦大學士陝
甘總督福康安領侍衛內大臣參贊海蘭察代之,這是滿清政府三度更換主帥。並下令柴大紀
領軍民出城抗敵。但是柴大紀又是不服從命令。對諸羅受到分化的台灣本地人,幫滿清政
府抵抗林爽文的革命軍,乾隆皇帝下旨嘉獎,改諸羅為嘉義。這就是嘉義地名的由來。
十月,再次調集全中國最精銳的軍隊來台灣作戰,更改主將為陝甘總督福康安並給予平台
大將軍的封號,十月二十九日,統侍衛巴圖魯一百二十餘員,湘軍 (湖南兵)二千,黔兵(
貴州兵)二千,粵西軍(廣西兵)三千,川軍 (四川屯練兵)二千,共有九千大兵,乘戰船數
百艘,於十月二十九日登陸鹿港。鎮壓台灣人的革命運動。
林爽文聞報,派遣部隊抵抗清援軍。十一月初四日,林爽文軍與福安康軍大戰於八卦山。
索倫佐領阿木勒塔先登,林爽文軍敗走,林爽文的第一重鎮彰化又失陷。福康安南下,遇
戰於崙仔頂。海蘭察率侍衛巴圖魯分兵為五,以義民千餘為左右翼;再戰於牛稠山。初六
日,滿清援軍入嘉義城。初七日,福康安至。初九日,林爽文再率眾數萬,再攻嘉義西北
隅,海蘭察出戰,彼此死傷甚多。林爽文退守斗六門。福康安命海蘭察、普爾普、鄂輝等
自十四甲而北,自與恆瑞策其後,大戰於興化店。護軍統領舒亮亦受策自鹿港而進,伐中
寮,破大肚溪而南,以通海口之路。十八日,攻斗六門。林爽文據壘守,決水以阻。別屯
所部於大埔林及中林大埔尾,復東屯菴古坑以為援。福康安分軍進。在隘口地方林爽文設
下竹釘,防止追兵。林爽文再回到大里杙,築土城高壘,列巨砲內設木柵兩層沿溪置卡,
以拒清軍。
十一月二十四日,福康安至丁臺莊。林爽文乘夜攻,列炬如白晝。雙方射出萬發弓箭,互
有死傷。二十五日,康安分諸將,自西南、西北兩路進,併力搏戰。林爽文不敵,帶妻、
子等走集集。清軍入莊,四處亂殺,屠殺林素、林成、林快、江近、許三江、劉懷清二百
餘人,獲大小百六十餘尊器械糧食無算。
十二月初五日,清軍至集集。林爽文築壘溪磡,斷木塞道,列營山上。福康安遣普爾普繞
山行,海蘭察亦率侍衛涉溪進,四川練兵攀援而上。這是台灣中部高山地形,清將海蘭察
率侍衛巴圖魯分兵為五,侍衛是滿清最精銳的特種部隊,特別由四川的山地(二千公尺以
上的高原)調集而來,大都為藏人,又稱之為「四川屯番」,此部隊是福康安、海蘭察渡
台最精銳的勁旅。 滿清請出這支特種部隊也需供應給特殊的糧食,如牛隻與麥餅,因平
時口食以牛羊肉麥為生,不慣米食,台灣四面環海所產的海鮮為此巴圖魯兵所不習慣。這
次滿清備有習於高山的四川屯番,此番有能力高山作戰。又以義民千餘為左右翼;再戰於
牛稠山;林爽文敗。次日,福康安至。
林爽文走小半天,匿將妻子等藏於番社。社丁杜敷縛其父林勸、弟林壘、母曾氏、妻黃氏
以獻。清軍復逐之,林爽文竄埔裏社山中。福康安分汛諸軍,檄歸化土番入山搜索。
當此之時,清廷已在台灣派調十多萬軍隊。而林爽文及莊大田部雖號稱數萬,實在僅一、
二萬人,實力不足以抗拒當時最精銳的大將重兵,且轉戰經年,糧援皆絕
一七八八弗(乾隆五十三年)春正月初四日,福康安統師而南,駐灣裹溪。南路的莊大田得
知大勢已去,於是放棄鳳山,走入琅喬據尖山之險而繼續抗戰。二十四日得不幸鳳山亦失
守。莊大田走琅喬。地極險,乃駐軍柴城。
二月初五日,福康安以侍衛烏什哈達(四川番屯)自海進,海蘭察、鄂輝自山行,而自統師
至風港,越菁穿林,深入三十里。莊大田悉眾以拒。三軍會攻,自辰至午,這群勇敢的台
灣人在全中國最精銳的武力攻擊下,不屈而陣亡有二千餘人,遂被擒,及弟大、母黃氏
等四十餘人。莊大田至郡,病亟,磔之。而林爽文、嚴撰、劉升等皆檻致北京,餘斬於市
。二月十七日,福康安至郡,海蘭察、普爾普班師歸。
滿清對其官員將領善後處理是,將大將柴大紀、黃仕簡、任承恩處死,其他如李永祺、李
永福被議。改派蔡攀龍為水師提督,梁朝桂為陸路提督,普吉保為台灣鎮總兵,知府楊廷
理署台灣兵備道,徐夢麟署知府。命福州將軍魁倫渡臺,協辦善後事宜。
北路的王作已在一七八七年年底,為滿清淡水同知幕僚壽同春所誘殺。竹塹亦被清軍攻佔
。清軍進入大里,殺害義民和無辜百姓二百餘人,放火燒村,大里成一片廢墟。林爽文率
部敗走集集,再逃至小半天。清軍繞山抄擊,搜山而俘林爽文。
林爽文於一七八八年(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初十從容就義,時年僅三十二歲。林爽文起義,
前后經歷一年零三個月,參加人數達數十萬,它不僅是台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
而且是清代歷史上一次較大的農民起義。參加起義者,將矛頭直指封建官府。
作者: logitech2004 (ddd)   2015-05-23 01:03:00
end
作者: Bode123 (中肯寶寶)   2015-05-23 01:07:00
聽說他被凌遲 不曉得有沒有跟石達開一樣 連吭一聲都沒
作者: baggio1029 (亭主関白)   2015-05-23 01:09:00
林爽文垃圾到泉州人客家人聯合幹爆他,英雄?
作者: susophist (阿凱搬家)   2015-05-23 01:12:00
反抗壓迫台灣人的體制的台灣人都是台灣民族英雄。
作者: akira911 (ビギナー Beginner)   2015-05-23 01:13:00
客家人..... 顆顆
作者: a840504 (懶懶的貓^^~)   2015-05-23 01:18:00
客家人在歷史上什麼東西大家都知道
作者: susophist (阿凱搬家)   2015-05-23 01:28:00
客家人也是台灣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