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醫糾法》真能解決醫病夢魘?

作者: urjin (urjin)   2015-05-20 23:36:06
1.媒體來源:
新新聞
2.完整新聞標題:
《醫糾法》真能解決醫病夢魘?
3.完整新聞內文:
撰文/林筱庭
醫界灌爆民進黨網路,立委「統統搞錯了方向」
  國會推動醫療糾紛的相關立法,卻遭醫界群起反對,甚至在網路上群起連署表明立場。然而立委們則埋怨整個立法過程醫界都有人參與,如今在最後關頭大動作反對,恐讓過往十七年的努力全部付諸流水、一切重新來過。
  十八日上午,立法院出現一場「快閃」記者會,短短三分鐘內,民進黨立委姚文智、台北市議員謝維洲二度九十度彎腰鞠躬,神情凝重地表示,「向台北榮總婦產科醫師陳志堯慎重抱歉。」
  事情起因一場醫療糾紛,三十七歲的黃姓產婦,五月初向姚文智陳情,認為台北榮總醫療疏失造成胎死腹中,也不滿醫院將死胎遺體比做廢棄物處理,以塑膠袋包裹並裝入紙箱,於十五日在姚文智、謝維洲陪同下舉行記者會。
醫界群起反對,三.八萬人聯署
  沒想到才三天,便引發網友、醫界激烈論戰,輿論也一面倒痛批姚、謝等人不明就裡,將讓已送入「加護病房」的醫療環境更為險惡,未來恐怕沒有醫師願入高風險科別,使姚、謝不得不再次召開記者會解釋、道歉。
  這僅是台灣諸多醫療糾紛的一景。醫療糾紛不僅是醫師揮之不去的夢魘,同時折磨著病人與家屬,如今推動的《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立法,就是希望能降低居高不下、逐年增加的醫療糾紛數量,共創和諧的醫病關係。
  沒想到,立意良善的立法,卻讓醫界群起反對,以醫勞盟為首的醫事人員發起網路連署,至今已有超過三.八萬人參加,認為日前推動的《醫糾法》是衛福部為好大喜功而強推入法的急就章版本。
  同時,也有醫事團體透過民進黨「開放中常會提案平台」提案,盼藉此要求民進黨立院黨團阻止修法通過,八天內連署即破萬人,成為該平台成立三個月來第一個成功提案,依規定民進黨中常會將於五月二十七日會議中排案討論。
  事實上,《醫糾法》從一九九八年立委沈富雄提出至今,國會已歷經六屆、十七年,數次公聽會、朝野協商,可見其法案複雜度。而此次版本於二○一三年通過一讀送入委員會審查,幾乎可說是醫、法、行政機關與立委們的最大共識版本,原可望在此會期內通過立法。
紛爭難免,上法院能免則免?
  該草案以「調解制度」及「補償制度」兩大部分為核心,前者為建立醫糾發生時的解決機制,得先經第三方初步鑑定釐清責任,並經調解,否則不得提起訴訟。後者為成立補償基金,以醫療事故與醫療行為「有因果關係及無法排除者」為限,讓病人得獲取金錢補償以取代漫長訴訟。
  「若此次沒過,相當可惜。」過去大力推動《醫糾法》的立法委員陳節如認為,此次最大爭議點在醫療事故補償基金的「金源」,原訂由政府預算出三成、菸捐四成、醫師或醫療機構出三成,「對醫界是好的,不能希望訴訟少,又不願出錢,有規定只需繳醫療收入的千分之一,其實對醫師影響不大。」
  她認為,不能一面倒要求政府出全額,且醫界擔憂病人或家屬將輕易申請補償而使道德風險增加,「其實有審議機制在前頭把關,補償也得證據齊全,要拿補償也沒有那麼容易。」陳節如擔心,此法沒過會使得因治療致殘、死亡等急需孔急的病人家屬,須經由漫長司法程序才能得到補償金。
  不過,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指出,衛福部及推動此版本草案的立委「統統搞錯了方向」,「醫療糾紛」與「醫療訴訟」是兩回事,絕大多數的醫療糾紛,有九成是私下和解,只有剩下一成會走入訴訟,「《醫糾法》要解決的應是前者,而不是減少訴訟。」
  根據統計,醫審會受理的醫療糾紛鑑定案件已破一年五百件大關,自○九年至一三年,每年平均約有五四○.二件委託受理鑑定,而這還只是法院或檢察機關的委託案件,若依張志華所述比例推估,台灣平均一年醫療糾紛案件可能逼近五五○○件。
  張志華說,醫界過去不乏經調解、由醫院給予病人家屬補償金後,醫師私下又被病人家屬「追加」百萬元補償金的個案,「讓懂得吵的人有糖吃,反變相增加醫糾數量。」「道德風險如此高,因為發生醫療事故時不會有病人會滿意。」
名為「補償」,實為「賠償」
  即使衛福部表明將控管補償金額,但在台灣醫病關係如此對立氛圍下,結果恐怕更不樂觀,張志華建議,與其立法,不如從醫院評鑑中列入「醫糾關懷及處理制度」,並朝「不責難」方向著手。意即事故發生時,先鼓勵醫師講出真相,有機會預防下一次事故,「有過失也不由醫師賠償,而是就其醫療論理懲罰,例如要求再進修、停業一段時間甚至是吊銷醫師執照。」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謝坤川質疑,該法雖名為「補償」實為「賠償」,無論是與醫療行為「有因果關係」或「無法排除」,都是在責難「醫師有過失」,在此之下,不會有醫師願意配合說出真相,即無法針對醫療體系的系統性錯誤加以改善。
  至於病家權益,則可類似藥害救濟制度由政府出資「補償」,醫師在友善環境下執業才會避免採防禦性醫療,「懲罰是沒辦法讓社會進步的。」張志華說,草案甚至規定調解時醫師一定要在場,與現況不同,該過程反而增加醫師痛苦。
  目前醫界普遍希望《醫糾法》能先擱置,甚至希望「一切歸零」。不過,也有一部分醫師贊成,大多以外科、婦產科醫師為主。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認為,或許可從婦產科醫學會自二○一一年起實施的「生育事故救濟試辦計畫」借鏡。
  黃閔照指出,計畫試辦以來成效良好,已使產科的司法訴訟鑑定案件數大幅減少七二%,三年來耗費救濟金平均每年約六千萬元,遠低於試辦前估算一年約需三、四億元的猜想,「可見並不一定會因有補償金而誘發更多醫療糾紛。」
  不過,產科有一定生產風險且能計算,黃閔照提醒,不同於醫療行為可能有不可預期性傷害,國家鼓勵生育因此經費理當由國家編製,此與《醫糾法》的基礎稍有不同。他表示,《醫糾法》破局相當可惜,如果無法通過,不排除先推動《生育風險補償條例》完成立法。
一切得重新再來過?
  對於醫界炮聲連連,衛福部醫事司長王宗曦回應,醫界擔心極端病家會因有補償金而動輒申請補償,但從「生育事故救濟試辦計畫」看來並未如此悲觀,目前也以就各界建議提出十一項建議修正內容重點,希望能以最小爭議達到最大共識,「當初推試辦計畫時,婦產科醫師大多也不願加入,也是慢慢溝通才有如今成果。」
  推動歷程如此久遠的法案,卻在臨門一腳之際引發諸多爭議,有立委私下抱怨,「醫界可能也忙啦,推了好幾個會期,當時也都有醫師代表在場,如今卻大反彈,不過討論也好,可讓法條更細緻。」但此案要過恐怕「凶多吉少」,立法院也將於明年二月換屆,到時恐因「屆期不連續」,一切得重新再來過,醫糾問題恐怕又得再拖上一陣子。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goo.gl/t4adf1
5.備註
婦產科醫生已經算瀕臨絕種了 還這樣搞 以後沒人幫我水某接生怎麼辦啦
作者: cloud7515 (殿)   2015-05-20 23:37:00
滅台三部曲 第一部摧毀勞工 第二部摧毀教育 第三部就是輪到摧毀醫療了
作者: howard83715 (醉月羽觴)   2015-05-20 23:38:00
立意良善?怎麼不去吃屎比較實在
作者: fasciculus (fasciculus)   2015-05-20 23:43:00
騙子 騙你不用出錢 不夠時再強迫你出
作者: maxboy06 (阿翔)   2015-05-20 23:43:00
可以讓波波陸陸來開刀阿 開死了最好 告醫生賺大錢
作者: lostinblue (三月花。阿藍)   2015-05-20 23:44:00
哪裡良善啊
作者: cicici (兩片土司。整天吃)   2015-05-20 23:56:00
醫糾法趕快過拉,整天洗板很吵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