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松菸淪「卡通」園區? 文創比例不到5成

作者: cgi0911 (勝者的迷思)   2015-05-07 21:30:56
所謂「文創」(雖然我常常懷疑到底什麼算是文創)通常離不開大城市的市場,
但大城市高昂的土地成本往往壓得創意工作者喘不過氣。這裡我稍微聊一下紐約
的藝術家們是怎麼撐過來的。
紐約第一批被藝術家復興起來的社區是SOHO,我想大家應該聽說過這個地名(倫
敦也有一個SOHO但跟紐約的基本上沒有關係)。二十一世紀的今天,SOHO在紐約
被視為除了第五大道/麥迪遜大道商圈以外,第二個標誌性的時尚商圈。但是這
社區當然不是一開始就這樣。1960到1970年代,SOHO主要是一個「零工區」,也
就是比較小型的家庭式工廠,業種主要是印刷、小飾品和紙盒之類的東西。在二
戰到戰後初期,紐約曾經是美國最大的輕工業都市之一,但是來到1970年代,輕
工業已經外移得很嚴重。這使得SOHO這社區衰敗得很厲害,而當時市府也沒有積
極的對策,甚至想把SOHO附近的大水溝(Canal Street,字面上的意思就是運河
街)加蓋起來弄一條高架道路。
當時的SOHO是個很不待見的爛社區,環境水準和治安都是曼哈頓最差的等級。但
是這時有一群不怕死的人來了-藝術家。俗話說,沒錢的人最不怕死。這些藝術
家需要很大的工作室空間,口袋又淺,所以找上了SOHO這些外移的舊廠房。反正
擺張床睡覺,弄個小瓦斯爐煮飯,連公寓的租金都省了。1960到1980年代,這些
藝術家就這樣苦過來了。而且這些人不只是進駐,還成了社區歷史風貌保存運動
的健將,悍然把市府與聯邦政府的高架道路計劃擋了下來。從現在的角度看起來
,這些人當然是非常有遠見的;但在當時紐約市民其實幹譙他們幹譙得很厲害。
在廉租、大空間,再加上曼哈頓本身的產業條件,諸多因素影響之下,SOHO今天
已經足以列名世界前十大的時尚商圈。有些世界一流的時尚設計師像Marc Jacobs
也都是從SOHO這鳥地方發跡的。但這些藝術家的努力,後來被房地產商的鉅大資
本給蠶食收割,現在的SOHO已經貴到連很多一線時尚名店都租不起,開始有排擠
效應。
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SOHO現在的狀況。講到SOHO的房產神話,就不得不提到包厘
街上面的Jay Meisel House。Jay Meisel是紐約布魯克林出身的名攝影家,在他
年輕手上現金還有限的時候,他買下了這裡的一棟六層樓、七十幾間房間的廢棄
銀行大樓,然後把它改裝成自己的住家與工作室,只花了大約十萬美金(1973的
幣值,計算通膨到現在的話,也才差不多五十多萬美金)。1990年代以後,SOHO
身價暴漲,但攝影大師本身倒是無動於衷,於是這棟看起來破破舊舊的工作室,
成了SOHO的一個神話。房產商喊買喊了十幾年,直到今年初,攝影大師大概覺得
維護和稅金成本也受不了,終於把大樓賣給了開發商。你知道賣了多少?嚇死人
的5500萬美金!換而言之,是老大師當年付出成本的(計算通膨以後)一百倍。
繼SOHO以後,紐約第二批復興的社區,應該是Chelsea 。今天的Chelsea 以藝廊
與觀光市集聞名全球,尤其畫廊密度之高,被美國人譽為是美國當代藝術的展示
場。但是在1970年代,這地方也是工業地帶,而且連同旁邊的Meatpacking Dis-
trict 都是髒兮兮的食品加工廠。今天很有名的High Line 鐵路公園,當時是從
美國各地載送牛羊來紐約屠宰的貨運鐵路。除了環境不好,這裡也是紐約最早的
同志社群聚居地,這段小歷史在白先勇的《紐約客》一書當中也有側寫到。當時
的同志,等於是社會邊緣人,很多都是從事創意工作,經濟狀況當然也好不到哪
去。所以Chelsea 也是由都市邊緣人的社區,一路發展到現在的樣子。
近二十年,這種「舊工業地帶→藝術家進駐→社區淨化→房產升值」的模式迴圈
,不斷在紐約市區裡重演。包括現在被認為是「紐約最潮」的Williamsburg、在
電影『教父』與『四海兄弟』裡面出現的貧民窟DUMBO ,現在都成了高檔社區。
然而,現在紐約最大的問題是,房產開發商手裡的現金太多,而嗅覺也太敏銳。
很多因為游牧藝術家的進駐而略有起色的社區,馬上就被房產開發商挾大筆資金
殺入。結果藝術家的屁股都還沒坐熱,就已經因為房租上漲而不得不離開。很多
有識之士都同意,開發商的貪婪,很可能會變成將紐約文創導向衰敗的殺手。
台灣的情形比紐約來得更嚴峻:紐約因為工業外移的社區衰敗,使得藝術家在這
裡找到了喘息的空間。講白了,藝術家就是以不怕死、不怕髒、不怕血汗、不怕
改造,外加口袋沒錢這「四不一沒有」的大無畏精神,來紐約尋找自己的創作養
份的。以SOHO來講,藝術家進駐到房產商炒作之間,大概有二十年的空檔,足夠
讓藝術家發展自己的職涯了。可是台北不是,什麼松菸、華山,一開始就已經是
以BOT 為宗旨;這些有著舊工業遺跡外表的所謂「文創園區」,骨子裡根本就是
房產炒作的最前線。創意工作者還沒辦法在這裡找到喘息的空間,就得赤裸裸地
面對二房東富邦、三房東誠品的聯手壓搾。這樣的「文創園區」根本沒有成功的
可能性。
作者: ilovelol (我愛英雄聯盟)   2015-05-07 21:34:00
作者: infoman (路哲)   2015-05-07 21:37:00
可以解讀成文創必須要從很差的環境創造神話成功才算數嗎照這樣說來 政府任何補助文創產業的政策都是在扼殺文創不喜歡文創這個詞耶 請問有沒有別的詞可以代替啊
作者: iincho (世界的盡頭)   2015-05-07 21:47:00
你的意思是松菸華山最好放著不管便宜租給藝術家就好?台北市這樣搞保證被附近的居民幹到半死
作者: francine (Roj)   2015-05-07 21:49:00
推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