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英國大選現場直擊》決戰最後一周 各政黨

作者: Cassander (Cassander)   2015-05-02 17:02:43
英國大選現場直擊》決戰最後一周 各政黨放手一搏
距離英國大選投票只剩下7天,民調公司「ComRes 」29日結果顯示保守黨與工黨各擁35%
支持率。保守黨有機會贏得最多席次,但工黨可能獲得較多小黨支持,組成少數政府。民
調顯示,仍有41%民眾尚未完全決定票落誰家,也使得選情更加撲朔迷離。
放手一搏的時候已到來
尋求下一個5年任期的保守黨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在《衛報》(Guardian)專訪
中表示,他相信保守黨一定能達陣,但也是時候放手一搏了。競選活動開跑以來,卡麥隆
依政黨規劃,以審慎的態度談論新政府的長期經濟計畫。但過去幾天,他在語氣上展現了
更多熱情。
「作為首相,你需要字斟句酌,」卡麥隆描述,「但有些時候你也得放手一搏,展現激昂
的一面,讓人們知道你真正的想法。」卡麥隆希望能強調這次選舉的風險與其重要性,「
我深深相信保守黨能提供正確的答案。」針對民調僵持不下,卡麥隆認為「人民需要多一
些時間思考與觀察。」
卡麥隆指出,5月7日英國選民將面臨這個世代最重要的經濟抉擇,「全球都在看著英國,
並認為我們在過去5年間建立了一些不錯的基礎。」他指出,合邏輯的作法是在這些基礎
上繼續建造房屋,而不是拆光它們、重頭再來。
蘇格蘭難題仍未解
最新民調顯示,蘇格蘭民族黨(SNP)有可能囊括下議院所有蘇格蘭地區的席次(59席)
。卡麥隆表示自己並沒有預料到工黨會在蘇格蘭全面崩潰,而這也顯示2014年9月的獨立
公投並未解決蘇格蘭的政治難題。但卡麥隆仍捍衛自己支持舉辦獨立公投的選擇,「否則
蘇格蘭人可能舉行『不合法』的公投......那更會是一場災難。」
SNP已表態不會支持保守黨,但可能透過合作關係協助工黨贏得政權,卡麥隆認為「那會
是非常危險的盟友關係,」他表示,「我只指出這一點:到時候一個不希望英國存續的政
黨將會在政府中擁有關鍵的發言權。」卡麥隆也提到,支持聯合王國的政黨還需要更多努
力,修補分裂的傷痕。
改變國家的機會
最大反對黨工黨領袖米勒班(Ed Miliband)也在最後一星期競選起跑中,向選民強調這
是5年才有一次的「改變國家如何運作的機會」。他將表示,工黨將工作階級視為優先,
保守黨則支持富人與有權階級,「還有7天,讓英國再度為工作階級服務。」
米勒班將表示,英國的經濟復甦並未造福社會福利被縮減的一般家庭。他也控訴卡麥隆做
出危險、無資金來源的承諾。29日,卡麥隆承諾立法禁止增加所得稅、增值稅(VAT)與
國家保險(NI),這總共構成政府約2/3的稅收。
未來7天,工黨預計再完成「100萬次對話」,完成他們自1月以來訪視人民500萬次的目標
。資料顯示,於1月4日至4月29日間,工黨運動人士已與逾4百萬人對話過。
米勒班相信工黨採取的是正確的宣傳方式,「不是從人們頭上說話,而是在每個市鎮的街
頭、門口與人們直接對話。這場選舉攸關的不是任何一個黨派或政客,而是關乎於你
......這是你決定的時候。」
9張卡看懂2015年英國大選
英國時間2015年5月7日,約4600萬名選民將參與5年一度的國會大選,選出新政府與新首
相。這可能是英國自二次大戰以來最複雜、也最難以預測的一次大選,因為直到選前10天
,下任英國政府的組成依然有多種可能。這主要是因為英國大選並不直接選出首相,而是
由國會議員席次數目決定最大黨派,最大黨領袖更不一定能成為新任首相。
對於直選總統的台灣選民來說,這可能有點陌生。以下9張卡片將分別簡明地介紹英國選
舉制度、主要黨派與結盟可能、以及女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西敏制與「最高票者當選」
英國的議會選舉體制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選舉制度之一,政治學者李帕特(Arend Lijphart
)將這種承襲英國制度的議會民主選制依西敏宮命名為「西敏制」(Westminster system
)。英國雖保留君主制,但人民掌有選出共650名下議院國會議員(members of
parliament, MPs)的權利,能夠領導多數下議院議員者出任首相(Prime Minister,PM
)。
選後「懸峙國會」再現?
一個常見的誤解是下議院議員席次最多的政黨黨魁會自動成為新首相,但事實並非如此。
首相必須能領導多數下議院議員,若一黨獲得超過半數席次(現在是326席),便可組成
多數政府(majority government)。但如果沒有任何一黨的席次超過半數門檻,就會形
成「懸峙國會」(hung parliament)。
難以預測的英國前景─內政篇
綜合前述卡片內容,2015年大選後的英國政府組成具有多種可能,咸認可能需要聯合至少
3個政黨才得以達到過半席次,或由某一政黨組成少數政府,並祈禱其他黨派不會聯手推
翻新政府,各黨的談判籌碼(得票率)還需等到5月7日投票結果出爐後才可見分曉。
這次選舉結果也對英國自身,及其在國際舞台上的定位有很大影響。倘若SNP成為國會第
三大黨,主張獨立的蘇格蘭國家主義者可能將影響全英權力與預算分配的情況;這將牽動
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與北愛爾蘭的內政與相互關係。
卡麥隆已承諾(若勝選)將在2017年前舉辦英國是否脫離歐盟公投,工黨則抨擊這是一場
高風險的豪賭。4月一份民調顯示,約39%英國民眾希望脫離歐盟,40%民眾選擇續留。有
研究機構估計,如果2015年的選舉結果直接或間接導致英國脫離歐盟(Brexit),英國經
濟將承擔高達14%GDP的巨大衝擊。
難以預測的英國前景─外交篇
英國也將再次評估自己在世界的角色定位。這次選戰中,經濟、國家健保與移民成為核心
議題,在4月2日的7黨電視辯論中,卻完全沒有提到外交政策。有些分析師認為這反應了
英國孤立主義的崛起,並以削減的國防預算及疑歐派(EuroSkeptics)的UKIP崛起作為支
持證據。
也有看法認為這是英國衡量現代國力後做出的戰略性撤退,選擇將有限的資源投注在更重
要的目標;例如她還是參與了對抗「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S)」的多國聯軍,英
國也依然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創始國之一、
以及美國的主要盟友。
英國兩大政黨─保守黨篇
自1922年以來,英國一直是由政治立場中間偏右的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或中間
偏左的工黨(Labour party)輪流執政。雖然這次大選結果難以預測,可以確定的是英國
下一任首相將會是保守黨領袖卡麥隆(David Cameron)或工黨領袖米勒班(Ed Miliband
)其中一人;而落敗的那一方可能必須交出黨魁一職。
現任首相卡麥隆於2010年終結了工黨13年的政權,48歲的他也是英國近200年來最年輕的
首相。作為保守黨領袖,卡麥隆的形象較為「現代化」,領導英國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
及處理氣候變遷的議題。卡麥隆的支持者認為他做事有效率、也有首相的風度;批評者則
認為他來自菁英階級,難以體會中下層階級的生活困難。
卡麥隆2010年選戰時承諾要將英國帶出經濟低潮,而他也的確降低了國政赤字,讓200萬
名失業人口回到就業市場,並保持低通膨的情況。經濟論調是其強項,卡麥隆也力訴選民
不要把政府交還給經濟表現不佳的工黨,讓他繼續完成提振經濟的承諾。
英國兩大政黨─工黨篇
現年45歲的米勒班(Ed Miliband)在2010年工黨敗選後,以極小差距勝過呼聲亦高的哥
哥大衛(David Miliband)成為最大反對黨領袖;雖然至今仍有一些人認為他哥哥比較適
任首相一職,但是曾任能源與氣候變遷大臣的米勒班較服膺工黨傳統的社會主義觀點,曾
公開抨擊工黨政府參與伊拉克戰爭,與未能信守承諾、縮小國民收入差距。
工黨抨擊保守黨擴大社會貧富差距,並承諾要建立一個更人道的社會。雖然工黨未主張停
止撙節,但削減開支的幅度比保守黨小上許多。工黨也指出,英國的國家健保(NHS)在
保守黨治理下陷入危急;但保守黨否認這樣的指控。
小黨扮演關鍵角色─UKIP與GP
原由反歐盟(EU)訴求起家的英國獨立黨(UKIP)已伸展為一個更全面的極右派政黨,過
去3個月的支持度約介於13%-17%間。同時批判保守黨與工黨的UKIP雖然被預期能在選戰中
有所斬獲,但應該不足以左右政府組成;保守黨也已排除與UKIP正式結盟的可能。
支持度約有5%的綠黨(Green Party)也逐漸從著重環境主義的政綱拓展為更為全面的政
黨,包括綠黨與威爾斯國家主義黨(Plaid Cymru)等較左傾的黨派,可能與工黨建立鬆
散的合作關係。
小黨扮演關鍵角色─LD與SNP
這次大選民調中,保守黨與工黨兩大政黨的支持度極為逼近,仍沒有任何一黨可取得絕對
多數,在4月27日的英國廣播公司(BBC)民調結果顯示,保守黨支持率為34%,工黨為33%
,這給了其它小黨更多的機會,尤其是可能橫掃蘇格蘭選票的蘇格蘭民族黨(SNP)。
由現任副首相克萊格(Nick Clegg)領導的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s)是目前國
會第三大黨,先前被視為是拒絕支持兩大政黨的中間選項,但與保守黨組成聯合政府以來
聲望下滑。民調顯示自民黨今年可能丟掉57席中近半數席次,但兩大政黨可能還是需要它
的支持以組成政府。
蘇格蘭雖未能於2014年9月成功獨立,但主張獨立建國的SNP支持率大幅飆升。民調顯示,
SNP將可拿下蘇格蘭59席中的40至50席,成為下議院第三大黨。SNP領導人史特金(
Nicola Sturgeon)已表態,倘若保守黨拿下最多席次,她願意與工黨合作阻止卡麥隆續
留唐寧街10號;雖然SNP與工黨都排除建立正式聯盟的可能性。
作為交換,工黨可能也必須接納部分SNP的政見,這也代表下一任英國政府將由一個想脫
離英國的政黨協助管理;保守黨已多次攻擊這一點。
英國女王可以投票嗎?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作為國家元首必須保持中立,因此雖然她
擁有投票權,但不會參與投票;王室成員亦然。另外,上議院成員也不能參與大選。
650個選區將在英國時間5月7日當天晚間10時(台灣時間6日凌晨5時)投票時間結束後開
始計票,每個選區平均約有7萬名選民,大部分的選區可以在4個小時內完成計票,於8日
早晨3點至5點間公布結果。
女王將召見贏得最多議員席次的政黨黨魁前往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正式指
派他/她組成下一任政權。如果是懸峙國會的情況,女王將等到政黨協商結束後,再核准
結盟的決定。2010年大選後,當時的英國各黨花了5天完成政府組成協商,但外界估測今
年因選情膠著,協商的時間將會拉長,甚至長達1個月。在協商期間,卡麥隆及其看守內
閣將繼續留任,直到與新政府完成交接為止。
風傳媒
http://www.storm.mg/article/48163
作者: Benbenyale (想讓貝魯君更爽♥)   2015-05-02 17:04:00
英國吱蛆
作者: ams9 (大發利市)   2015-05-02 17:11:00
好報導 推一個
作者: Arsenalhenry (橙香烤兔肉)   2015-05-02 17:19:00
YESNP!
作者: pikakami (我買不起徠卡)   2015-05-02 17:43:00
專業文反而沒人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