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爆卦] 國軍病徵與流言終結者

作者: shawntanco (雄探可)   2015-04-27 21:01:44
打臉文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29909044.A.D8F.html
作者dasfriedrich (天行健)看板Warfare
標題Re: [轉錄] 兩蔣時期遺留下來的國軍的病灶(Part 1)
時間Sat Apr 25 04:57:19 2015
很抱歉晚了好幾天才來回應這篇文章,如果不嫌棄有點炒冷飯的話,有請各位先進指教。
※ 引述《shawntanco (雄探可)》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LCcVd9g ]
: 作者: rhino0314 (鬼島夢想家) 看板: Gossiping
: 標題: [爆卦] 國軍病徵與流言終結者
: 時間: Sat Apr 18 22:19:15 2015
: 「國家有綱常,軍隊有軍紀,軍紀是軍隊的命脈…」軍中有首<軍紀歌>是這麼唱的,但
: 從洪仲丘案、八軍團資通連連長性騷案、F-18相片外流案,至近來沸沸揚揚的阿帕契案
: ,足顯我國軍紀問題層出不窮,而每次遇到問題,國軍發言人總是:震怒痛心à積極檢
: 討à基層管休。於是軍紀事件常常出事的都是高層或志願役,被檢討到的都是士官跟義
: 務役。很多人都覺得國軍「出了問題」、「爛」、但卻很少有人去探究國軍糟糕的原因
: 出在哪裡。
軍紀事件常常出事的,不僅僅是志願役,義務役也有。以往義務役佔大多數時代,逃兵、
逾假、吸毒、車禍等等的軍紀事件層出不窮,導致許多志願役軍士官一樣被牽連、懲處。
以軍紀事件來製造義務役、志願役之間的分化對立,其實正與共產黨「見縫插針」的手法
如出一轍。而實際上,無論是志願役或是義務役出包,基層的軍士官,無論是哪種役別,
通通得背負接下來的苦果。而有許多的軍紀事件,在各層級單位主官(管)的遮掩下,是
沒有爆開(上媒體)的。軍中的督察部門幾乎每季都會發佈軍紀事件評核檢討報告,裡面
有各役別的肇案比率,有高有低,但是因為近年志願役人員比率增加,自然志願役的肇案
百分比也會增加(況且偶爾仍有義務役高於志願役情形),比較這個根本沒有意義而且模
糊焦點,合先敘明。
: (一) 兩蔣留給台灣軍界的幾大病灶:
: 而每當談到國軍戰力議題,總是有一種「貴古賤今」的說法,認為兩蔣時期是國軍戰力
: 的高峰期,現在國軍素質戰力低落都是自李登輝以後,不停裁軍所造成的結果,然而筆
: 者卻曾聽過一個榮民伯伯評論蔣家的兵「專愛立正稍息;不愛打靶射擊。」言下之意,
: 其實就是國軍花很多時間在做門面,實際的戰鬥訓練長官不愛。再來就是笑說共軍打來
: 國軍一定完蛋。這讓我很驚訝,原來以前的國軍問題就已經多連榮民都覺得廢。以下將
: 闡述自兩蔣時期遺留下來的國軍的病灶。
這裡的敘述其實很有問題,來台之後,其實不能用所謂「蔣家的兵」的這個形容詞,這種
說法是很突兀的,跟老共說「蔣軍」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在眷村成長,週圍老兵很多,有
曾經當過吳佩孚的兵的,有老北洋的,也有川系的,當然中央軍自然也不能少,但從未聽
過有人說啥「蔣家的兵」。而當時仍然與共產黨在外島你一槍我一砲的對著幹,怎麼可能
訓練輕鬆?還別忘了以前常常本島、外島師級部隊換防,為的就是讓各部隊能有實戰經驗
換到了我父親的時代,入伍有震撼教育,這是打實彈的,伏進通過低絆網那裏,.30 cal
的曳光彈就從頭上30~50公分的高度飛過去,旁邊還有TNT爆炸模擬砲擊,操刺槍術更是磨
到虎口起水泡......。而這裡還有個弔詭的地方,後文有說都在練無意義的刺槍術,前面
卻說專愛立正稍息?很明顯的前後文邏輯不連貫。
因此由「蔣家的兵」與前後文「刺槍術與立正稍息」的對比,幾乎可以判定,作者在這裡
的敘述明顯有故意造假的情形,而這種情形會嚴重減損這篇文章的可信度。
: 1.海島國家用大陸國家的編制
: 台灣是一個海島,一旦發生戰事,若要實施境外作戰,能跨境實施打擊的海空軍才具真
: 正的重要性,若是海空軍一敗退,僅剩陸軍在無腹地可據守的孤島,肯定撐不了多久。
: 惟於兩蔣時代將反攻大陸視為首要目標,故整個建軍方向也是以這種大陸國家的思維在
: 進行,致使臺灣長期以來皆維持「軍」、「師」這種編制。而陸軍比例過高,亦壓縮到
: 海空軍的發展,過去也一直有專家認為,若以「地面部隊與領土比例」來看,國軍的地
: 面部隊比例不像海島國家,反而像是大陸國家。
有人講過這是當時各國陸軍編制仍然停留在軍、師的情形,但除了這點之外,我還要提出
幾個問題,大家可以參考研究。
(1)老美的戰略想定:
以前曾經讀過資料,韓戰後老美在東亞為了要防堵共產主義,採取的作法是這樣的:
扶植日本重新武裝,讓日本擁有最強的作戰艦隊(日本海自),也擁有不弱的空中武力(
空自),但是在陸地武裝(陸自)日本僅僅只能自保。南韓因為與北韓交壤,自然保有強
大的陸軍,也擁有還不弱的空軍,但是海軍卻只有屈指可數的大型艦艇,並以近海作戰為
主。至於中華民國(台灣),擁有東亞排名第二的作戰艦隊,也擁有最多的兩棲及運補艦
隊,空軍則是老美規劃了8.5~9個左右的戰鬥機聯隊,陸軍(也包含陸戰隊)數量則是僅
次於南韓。為何要這樣規劃?因為一旦與蘇聯為首的共產集團有事(傳統武力衝突),朝
鮮半島自然會成為烽火焦點,那第二戰場的開闢,自然以華南作為首選,此時國軍的陸上
部隊就十分有用。順帶一提,冷戰期間,有能力實施3個正規師登陸的國家,第一是美國
,第二是蘇聯,第三就是中華民國台灣!另外,台灣同時也是少數能發動大規模空降作戰
的國家之一。
但是前面這一切,在1950年代末中蘇交惡之後,有了改變......(由台灣為主的觀點,八
二三砲戰的爆發其實也是中蘇交惡原因之一)
(2)陸軍人數過高壓縮海空軍發展:
這個論述很明顯忘記了前面老美的影響,以及自主國防能力的限制。套句電影對白:「朕
沒給的,你不能搶」。空軍的戰機來源是美國,海軍艦艇的來源也是美國,而且兩者是軍
援,意思就是:你台灣能有多少戰機與軍艦,我老美說了算(因此把原因通通丟給兩蔣實
在有過於偏頗)!而陸軍嘛,相對來說資源最便宜,因為有很多的美軍「剩餘物資」可以
便宜獲得,再加上輕兵器與彈藥可以自己生產,當然陸軍人數會居高不下,況且除了配合
老美戰略、反攻大陸之外,一支強大的陸軍,對於當時尚未有強大海空軍的解放軍來說,
台灣的確是很難啃的一塊骨頭。就算是放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在擁有絕對海空優兵力的情
形下,就能輕易逼迫敵國低頭。這個例子,美國的越戰、蘇聯的阿富汗戰爭以及目前的阿
富汗、伊拉克情勢是很好的例證。最近的ISIS,多國聯合空襲,還是得靠陸地部隊一塊一
塊地打回來。
此外我還得吐槽兩點:
(1)若以文中「地面部隊與領土比例」的邏輯來推論,日本現在空自共47,097人,海自
45,517人,陸自159,816人,合計約21萬人,那日本該算是大陸國家囉?
(2)之前有人說日本白團指導了古寧頭與八二三砲戰,國軍貪居全功。那也是同樣一群人
指導了當時國軍建軍的方向,怎不見有人批評?
: 李登輝上台後力行國軍「精實」,一方面精簡「軍」、「師」這種不合台灣戰場環境的
: 大型陸軍軍團編制,另一方面也對國軍現有的人數進行裁減。然而如前述,國軍的問題
: 是出在陸軍獨大,違反海島國家的軍隊編制,惟兩蔣時代以來,陸軍體系一直較為強勢
: ,比例上高階將官的人數亦多於海空軍系,在各軍系角力之下,裁軍精實只能各打五十
: 大板,在維持三軍現有比例的情況下進行齊頭式的裁撤。而海、空軍的編制也因此變得
: 更少,戰力更形低落。
這段只有前面幾句正確,後面的敘述錯誤很大。
第一次的「精實案」,陸軍改採「聯兵旅」的方式編組,師級單位虛級化,變成所謂的地
區防衛指揮中樞(有部分後來直接轉型成為現在的陸軍地區指揮部,例如關渡地區指揮部
、蘭陽地區指揮部、台東地區指揮部),許多的廠庫與群級單位也一一整併。陸軍在精實
案後其實是最完美與平衡的編組。海空軍也是裁撤、轉出、簡併掉一些不需要的廠庫、後
勤與老舊裝備單位,並無所謂「齊頭式裁軍」的毛病。應該說,國軍在「精實案」後反而
是變得戰鬥與後勤能力同時增強的情形。然而其後的「精進」、「精粹」與目前叫停的「
勇固」案,才是「齊頭式裁軍」,而且很多根本是單位在軍種間移來移去的文字遊戲。例
如新訓旅改隸後備後來又回陸軍;三軍的後勤整併到聯勤後又廢除聯勤回到各軍底下;精
美的飛彈指揮部更別提了。
再來講到「陸軍獨大」的問題,請參考前段有關日本自衛隊的敘述,各位認為陸、海、空
自的將官應該是何者為多?此外,台灣之前的建軍方向根本跟哪個軍種將官多無關,一開
始是看總統與美國顧問來決定,後來多數時間是看是誰擔任參謀總長來決定,之後一段時
間則是看國防部長是哪個軍種來決定,現在則是看立法院高興來決定。說到底,就是我國
從一開始就沒有確實建立「文人領軍」的文化有關,參謀總長退伍脫下軍裝就是「文人」
,直接轉任國防部長,講白了就是台灣把參謀總長的權交還給國防部長而已。但這種「假
文人」部長腦袋裡的思想仍然是之前當兵的那一套,思想開明的人反而很少。日本連防衛
大學校長都可以由文人擔任了,我們的國防大學依然是上將軍銜,這是怎樣的問題我想各
位很清楚了。
順道一提,現任的日本防衛大學校長是國分良成先生,曾在平成十年來台當台灣大學法學
院客座研究員,也是日本台灣學會的會員,而之前也曾到大陸當復旦大學與北京大學的客
座研究員,算是對海峽兩岸很有研究的學者。
: 2.用老舊的教條約束軍人
: 對歷史略有了解者可知,蔣介石的用兵思想中,受日本、曾國藩、戚繼光影響很大。「
: 曾胡治兵語錄」可說是國軍將領必讀的書籍,我們不能否認上述軍事書籍的重要性,但
: 仍要講求因時制宜,而非照本宣科,將這些多已過時的約束部屬做法照單全收。
這段完全錯誤,就算是西方軍人,一樣會研究古代的戰史,凱撒的「高盧戰記」、斐特烈
與拿破崙的戰例、約米尼的「戰爭藝術」與克勞塞維茲的「戰爭論」等等,都是鼓勵閱讀
的書籍,更別提「孫子兵法」也是西方鼓勵閱讀的兵書。我們的問題,是出在軍事教育上
(甚至是整個台灣的教育方式都有問題)。
: 曾國藩、戚繼光所處的時代,從軍只是為了吃飽,其實並沒有什麼崇高的保家衛國的概
: 念,而且軍隊素質也不高,為了能達到令行禁止的目的,必須用血緣關係或是傳統的忠
: 孝節義來約束部隊。所以曾國藩的湘軍、戚繼光的戚家軍,多是在農村招募同鄉、甚至
: 是親戚。
: 而為了能更有效地管理部隊,除了用忠孝節義來教化士兵外,最常見也最有效的就是「
: 連坐法」,因為當時的人民教育程度低,較難脫離原鄉生活,若在軍中因犯錯而連累同
: 袍等於不見容於鄉里,「長官不逃而陣亡,部屬處死;全部官兵逃,長官處死」,這也
: 是戚家軍、湘軍鄉勇一脈流傳下來的治軍手段。國軍亦依此制訂「革命軍連坐法」、「
: 國軍抗戰連坐法」。
這段則是混合了錯誤與正確的資訊。
其一,戚繼光與曾國藩的時代,從軍只是為了吃飽的描述太過於簡略。為何不能吃飽?是
因為戰亂,而為了讓自己與妻兒父母能吃飽,從軍來護衛鄉里絕對是一個很好的理由。想
想,莊稼要是被別人無緣無故地搶走,農民會不會跟他們拼命?歷史上多的是農民造反的
例子,那麼農民參軍又有何不妥呢?況且農民的身體狀況一般來說比一般人強壯。而「戚
家軍」、「湘軍」看名字就知道是私人武裝,一開始朝廷只給了基本配給,剩下的得要自
行籌措。最初當然是從鄉里招募適合人選,畢竟同鄉情誼也容易團結。後來有了戰功之後
,轉而成為形同國家正式軍隊,招募方式就有所不同了,國家也主動負擔起給養,不過選
兵勇的條件倒是沒多大變動。國外這種情形也不少,例如鼎鼎有名的麻州第54步兵團、隆
美爾服務的符騰堡山地營。
其二,平民當然不會有行軍作戰的概念,要訓練他們能令行禁止,當然得依靠軍紀與法令
。我想作者應該是沒聽過揚˙傑斯卡(John Zizka)這號人物,他可是用農民狠狠地痛扁
當時依然「看起來」很強大的十字軍騎士!
(還好,我也是之前看了版友介紹的漫畫「乙女戰爭」之後才知道這位大哥XDDDDD)
其三,說實在的,這個「連坐法」也不是啥稀奇的玩意兒,請參考下面這段敘述:
保甲製作為一種鄉村政治制度,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商鞅變法,商鞅在秦國開阡陌
,編什伍,實現連坐制,但其本質上是將軍事制度應用於民間。真正作為一種概
念和基層政治制度則源自宋朝宋代王安石變法,在社會基層實行保甲制度。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tinyurl.com/mgqfnv9
由此可知「連坐法」是中國自古以來對群體的傳統控制方式,全部怪到戚繼光與曾國藩身
上也太過於無理。而西方羅馬軍團有所謂「十分之一刑」,德國農民戰爭之後更是讓許多
支持農民的城鎮被連帶處分。只能說「連坐法」是東西方人類共同的劣根性具體展現...
其四,「戰時軍律」的問題。如果依照文意限定於台灣的兩蔣時代以降,那應該用的是中
華民國 39 年 10 月 20 日制定並於同年11月2日公佈的15條「戰時軍律」(已於民國91
年12月25日公佈廢止),而裡面其實沒有連坐的規定。那個殺來殺去的是民國46年4月4日
核定的「國軍作戰連坐令」,裡面主要還是要求以軍法審判為主。戰況急迫時可以「先斬
後奏」,但要是事後查明濫殺或誤殺,相關人員也是要負責的!而且實行起來,通常都是
主官倒楣的狀況居多,極少數情形會連坐到小兵(罪證確鑿除外),當時的老美一樣也有
這種概念,請參考諾曼地大空降第一集。
我底下摘一段差不多同年代的1949年份的美國統一軍法典(Uniform Code of Military
Justice) 條文,就不翻譯了:
"ART. 99. Misbehavior Before the Enemy. Any member of the armed forces who
before or in the presence of the enemy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