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台青年願赴澳洲當屠夫 為何台農業還要外

作者: A19870720 (清明上河豚)   2015-04-26 22:54:35
※ 引述《gn00324893 (OMaNiYaBoo)》之銘言:
: 這種問題吼
: 比較外勞在外國工作跟在自己國家工作的薪資比根本就放錯重點了
: 要就要用當地薪資跟當地物價來比才能反應出問題在哪
有關農業薪資架構的比較,g大已經在文章中用很簡單的方式說明
本身也想回應一下這篇文章
我做農業外勞研究有一段時間
在這個研究中,接觸過許多的農村業者、學者還有農民團體
除了薪資結構這種比較關鍵性的問題,其實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
導致台灣的農業政策開始走向農業外勞的引進
講白點這根本就是業者的需求,而非政府政策的初衷
為什麼這樣說,讓我粗略的進行一些描述
台灣農業的落寞
常說台灣是個以農立國的島嶼,70~90年代,很多邦交國家就是因為需要台灣的農業技術
所以才願意與我們這個根本沒辦法稱為一個國家的地方建交
農業外交30年民國50至60年代,台灣在西非各國所執行的稻作生產計畫,開啟了亞洲
國家援助非洲的先例,也讓台灣得以順利的利用農業這項技能外交。
近10幾年來,台灣的農業發展逐漸緩慢、停滯,農地逐漸被財團收購蓋房、蓋農舍
被投資客買來炒地皮,販售農地,因為農保的福利很好
不然就是被徵收做為國家建設,當台灣農地全部變成零散的時候
農業技術再好有什麼用?
這些現象在民國90年左右的時候
國內有些農業專家學者,開始發現到這些問題
台灣農業可能會在不久的未來走到一個瓶頸,甚至變成夕陽產業
所以有些有遠見的農業業主開始嘗試產業轉型
有的開始引進農業機械化、種植新品種的作物(品種改良)等
有的則是朝休閒農業、開放式的觀光果園進行轉型
政府對於土地政策也嘗試整合,結果是有些產業成功了,有些則直接消失
土地、技術有了,卻才發現台灣農村人口的外流嚴重
原因不外乎薪資結構跟不上通膨、近幾年溫室效應的影響,氣候更加多變
農作物無法承受極端氣候的轉變,造成農民過多的損失
以上原因導致農村人口老化的速度過快,很多農村在10年前就已經是一個小型的高齡社會
韓國目前農村勞動人口平均為52歲左右,可是這是台灣農村10年前左右的數字
到這邊,政府才發現不管農業機械化多麼的厲害,可以替代多少的人力
不管農產改良技術多麼的尖端,可以抗拒多少的外在因素
不管台灣農地開始進行政策面上的保留,開始正視國家糧食最低限度的範圍
不管農民政策的福利多好,退休金的給付等
沒有"人"回到這些農地上,根本什麼都沒用
更何況,扯農業後腿的還有其他政策(開放產品引進、自由貿易區等)
農業政策似乎變的不再重要,什麼都是先犧牲農業(限水事件)
農業、農民的需求已經不知道從檯面上消失多久
直到這一兩年,才有一些政治人物重新想到農業這一塊
開始有一些政策希望青年可以回歸農村,可是....很像一切都來不及
農業技術很多都是老一輩的人經驗相傳,子女不願意回歸、技術又不願外流(傳統觀念)
就算重新學習,也是需要時間....
"台灣目前農村平均年齡62歲",試問年輕人還有多少的時間可以學?
在這邊還是必須先說明,台灣的農業技術,到現在仍然是世界級的
包含農業生物技術(農改場)、農業機械化技術等
民間團體農陣,曾抨擊農業外勞政策的引進
台灣失業率那麼高,為何不引進這些失業人口、新移民,進入農業
如果,無法明確的知道今年的收入,而且還要一季才能收成,才有現金
在有時候只需要領社會救濟金、補助,都可以過得好好的現在
憑什麼要多花體力去從事收入不穩定的農業工作?
講白了,有些人寧願當街友、當社會福利體制下的寄生蟲,也不願意從事農業
難得有青年想投入農業,家裡沒祖傳的土地,如果依現在的收入
根本連塊地都買不起,農業不被看好,銀行資本家也不願意提供優惠借貸利率
在這個惡性循環下,有些青年人想從事農業,還真的進不了這個門檻
長大後我也才明白,兒歌中的王老先生,是個有錢人
當然,現在也有很多有土地、有資金的年輕人回歸農村
但是,他們往往是想當老闆,而不是在一線付出勞力的工作者
農業勞動力需求並沒有因為這些人的回歸,而得到補充
反而更推動農業外勞引進的需求性
以上,這就是為什麼台灣終究會必須討論到農業外勞引進這個爭議性議題的原因。
很多人常說有多愛台灣這塊土地,但其實真的愛台灣這塊土地的
往往已經累到無話可說,現在的教育離我們的根和土地越來越遠
政策也沒有重新審視,哪天農業從台灣消失,也不無可能
到時候只會剩下滿滿民宿、政治人物的農舍,一些盜版卡通的偽農村藝術
還有那難看的要死的LINE貼圖,充斥在台灣的農村中
對一個口口聲聲以農立國的地方,這種現象很諷刺也很可悲。
作者: a1122334424 (kuroneko)   2015-04-26 22:56:00
w台灣之光
作者: losel   2015-04-26 22:57:00
農民不想再種作物,要賣地 你能有什麼辦法呢? 怪投資客?
作者: willy1103 (華裔台灣人)   2015-04-26 22:57:00
不能租地嗎? 我外公就是租給別人種
作者: a1122334424 (kuroneko)   2015-04-26 22:58:00
歡迎來到資本主義社會當短時間能撈到的錢是第一考量時(當然真的活不下去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完全不意外
作者: kininan (奇尼)   2015-04-26 22:59:00
沒多久就一次收成大崩盤 年輕人不會想再進去碰很正常
作者: losel   2015-04-26 23:00:00
而且你說財團收購農地就錯了,你要不要先去看一下農發條例?台灣農地零散起源是政策問題,耕者有其田/375導致農地零碎化農改場沒話講,農機技術有待商榷,只有小型農機在撐.
作者: elle ( )   2015-04-26 23:08:00
說得很好 我爺爺梨山做果園 不肯交手給我爸做 因為那是財產
作者: summerleaves (內湖全聯先生)   2015-04-26 23:08:00
優文
作者: elle ( )   2015-04-26 23:09:00
要給他想給的兒子 但偏偏那兒子又不想幹活 怎麼辦 就請外勞
作者: horseface (馬臉)   2015-04-26 23:10:00
食品不漲價,不出口,哪能賺錢
作者: elle ( )   2015-04-26 23:10:00
外勞說好聽是借來的 為什麼不請台灣人 不好找而且比較貴我爸還是會幫會希望有天能做山 但機會是抓在不肯放的人手上
作者: stelladream (dreamworker~!)   2015-04-26 23:20:00
梨山大部分都用租的喔 有果園是少地租 要做還是可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