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怎樣的中心思想,才能算是個仁?

作者: holymars   2015-04-06 08:56:28
※ 引述《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之銘言:
: ※ 引述《sweetmiki (屎胃踢米奇)》之銘言:
: : 從小開始就接觸的孔子的子曰
: : 最有名的莫當就是孔子的中心思想是個仁
: : 之前日劇仁醫也非常的有名
: : 但是還是不太了解仁的定義
: : 請問該怎樣才能算是個仁呢?
: 把「仁」這個字拆開來看, 就是一個「二」字和一個「人」字.
: 故此有人在推測, 在字字出現「仁」這個字, 本來的意義, 就是形容兩個人
: 之間的關係, 而且是一種正面的關係, 清朝的段玉裁就是這樣認為. 這可以
: 解釋成「個人對個人」的一切善意, 包括兒女對父母, 父母對兒女, 朋友對
: 朋友, 同事對同事, 都是仁. 因此古早時代的「仁」, 指的是對人友善.
: 孔子推廣儒學, 講仁這個字, 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 天下歸仁焉,
: 天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及後擴充, 非禮勿視, 非禮勿言, 所謂仁, 就是
: 不對別人做不合自身認可道德標準的事情. 故此孔子的仁, 較接近是維持真
: 理.
孔子的仁即是恕之道
子貢問一言可以終身行之,子曰:其恕乎
曾子也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恕是會意字,「如」他人之「心」,也就是「體會別人的心情」
所以說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因為我不喜歡的,別人可能也不喜歡,所以不要這樣對人
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變化到「己所欲施於人」
這是個邏輯上的謬誤,犯錯的人是晉代的傅玄,他說
「聖人說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要推己所欲及於天下」
這是他個人邏輯沒學好,請大家不要強加價值觀到別人身上
子曰:忠告而善導之,不可則止。
: 孟子的說法, 可以參看香港國文課本有的「四善端」, 他認為, 仁是源自惻
: 隱之心, 便是看到別人受苦, 受害的時候, 想要解除別人苦難的感情. 孟子
: 的人算是較有深度的, 那就是針對他人受苦的同情.
: 以上簡略一點點列的話,
: 1. 對人表示友善
: 2. 不對人做自己認知的壞事
: 3. 理解和同情別人所受的苦難
: 這三點綜合起來, 得出的共通點, 就是以下的兩點:
: 1. 讓別人感到愉快, 或解除痛苦
: 2. 不讓別人受苦, 或破壞其快樂
: (原文下略)
上述這些,是孔子思想中「仁」的核心
接近於今天所說的「利他主義」
而利他主義最大的問題,在兩千年前就碰到過了
從春秋傳承到戰國,以「仁」為核心思想的儒家無力於解決現實問題
所以系出於儒的各家思想,或多或少都是要提出「利他主義」要怎麼與現實結合的問題
孔子的「仁」是以「禮」來表現的
可惜形式化的「禮」功用是讓已經理解「仁」的人提醒自己「仁」的存在
是讓「人」在階級社會中尋找適當的人際關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行為模式
大家都是仁者,禮才有其意義,否則就是有禮無體
這個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孔子思想很大部份重視自我的修為、思考,然後作出適合的行為
亂世中誰會有空去想「如果我這麼作世界會更好」..
所以不合時局的思想勢必要作出改進
孟子的改進方式是提出「義」,「義」就是「仁」的具體實現
人的行為經過「仁心」的判斷之後,就有所謂的「義(宜)」與「不義(宜)」
從此「仁義」就變成了連在一起用的詞
不過他這人很個性很嗆,大概就是
「即然多數人不懂得思考怎樣是適當的行為,那就讓我來幫大家思考吧」
所以他就依他的仁心定義了一系列的「義」與「不義」然後整天找人吵架
還要裝得很無奈說自己不好辯是不得已的
但是他的學說無視於人類的個體差異,也忽略了反社會人格的存在
(反社會人格正是利他主義最大的盲點..孔子和孟子都是敗在這點上)
墨子的思想也是出於孔子的「仁」(利他主義)
但是他是走極端派的,他把「仁」進一步推廣到「兼愛」
並且認為「禮」這種徒具形式的規範是不行的,需要更強而有力的組織來推行利他主義
所以他創立了一個以利他主義為黨章的剛性政黨
黨魁有超級權力而且有一大批死士以性命支持
在戰亂之世強而有力的組織反而容易興旺,所以很快就成為天下顯學
(根本列寧...有沒有列寧其實是抄墨翟的八卦?)
缺點就是理想主義+集權組織,通常是維繫在個人魅力上的
墨子之後鉅子傳不到幾代就分崩離析
再來就是荀子和法家,這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其實是太長了我不想寫了..
快轉..經過了秦末漢初的戰亂,道家興盛了好一陣子
接著傳到漢武帝,他迫切需要一種哲學思想符合封建利益
於是開了場天下第一嘴炮大會
把法家的「術」和儒家的「仁」結合起來,成了獨尊「儒術」
這對先秦思想的破壞力是非常驚人的,「儒術」既不是孔子思想也不是韓非思想
而是把兩者裡最好的部份去掉,把剩下最符合統治階級利益的部份保留下來
同時還借殼上市,舊瓶裝新酒(而且是加了很多化工添加物的那種)
下一步還以極權之力掃掉市場上所有競爭者(罷黜百家)
所以大家在批儒鬥孔的時侯記得要找對債主,問題是在漢武帝和董仲舒..
是他們把山寨品弄了個美美的包裝硬逼你吃的
漢以後的儒學者,基本上就是在作一本論語各自解讀的工作了
這和一本舊約各自解讀是同樣的道理
就是找出聖人說的話裡面符合現實利益的部份出來大肆宣傳一下
兩千年來西方東方都是這麼幹的,相信這套大家都很熟悉了
打了這麼多,要說的其實是
「仁」本來是種很好的思想
但是如何實現「仁」則是一直到兩千年後的今天都沒能解決的問題
本質上是因為利他主義與動物本能砥觸
「理解他人痛苦的能力」是有個體差異的,甚至有些人是完全沒有的
在當今的世局,需要有更細膩的方式去辨別「仁者」與「不仁者」
並且透過不斷的思考與自我修養(克己)
才能正確的找出「與人應對的適當之行為(義)」
比起兩千年前資源匱乏的時代,我們有更充裕的資源與時間去思考
自己能在社會中成為怎麼樣的人
所以請大家不要放棄思考,不然就會變成僵屍喔(?
作者: sakura000 (卍☆㊣煞氣★艋舺㊣☆卍)   2015-04-06 09:00:00
因為你喜歡的 就覺得別人也要喜歡 因而停止了思考原因
作者: holymars   2015-04-06 09:02:00
不管是傅玄笨還是他故意曲解孔子的話,總之「己所欲施於人」絕對不是孔子的原意..若非p則非q => p則q 很明顯邏輯錯誤..
作者: moui0425 (麻糬臉(o'3'o))   2015-04-06 09:13:00
看完推
作者: adonis1010 (adonis1010)   2015-04-06 09:27:00
儒術是指儒家與陰陽家結合
作者: holymars   2015-04-06 09:33:00
陰陽家相對來說不是重點..當然對君權天授觀的形成是起了一定作用,但整體來說法家的法術勢結合儒家的君君臣臣才是最讓人詬病的部份
作者: adonis1010 (adonis1010)   2015-04-06 09:45:00
跟法家結合是黃老,不是董生為武帝精心設計的儒術,儒術是講天人感應,講陰陽,講宇宙中心論,而落實在政治上是重德不重刑,生活態度上也是鄙視功利漢武帝會用嚴刑峻法,緣飾以儒家,跟董生一點關係都沒有,張湯及公孫弘等才是重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