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爆卦] 美國人權行動中心創辦人傑克希利聲援扁文

作者: mlkj (￾N )   2015-01-05 16:12:27
※ 引述《dandanhanbau (丹丹漢堡)》之銘言:
: https://www.facebook.com/tingkuei.tsay/posts/763451193740106
: 誰在台灣製造仇恨?
: 作者:傑克希利,美國人權行動中心創辦人
: Jack Healey, Human Rights Action Center, Washington D.C., USA
: 節譯者:凃瑞峰
: 原作:
: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jack-healey/vengeance-in-taiwan_b_6393962.html
: 三年前初次得知陳水扁人權案的時候,我並不以為然。和絕大多數人一樣,印象中陳水扁
: 只是一個腐敗政客,不值一顧。數月之後,我才幡然認知,這是個不折不扣的人權冤獄。
: 然而讓我納悶的是,為什麼國際上對此冤獄大多不聞不問?甚至美國國會特使團到台灣祝
: 賀馬總統的第二任就職典禮,也在一位邁阿密女性代表的堅持下,對扁案絕口不提。陳水
: 扁被判19年半的徒刑,被指控所涉案件,林林總總,但沒有一件涉及暴力。
: 要了解陳的人權案,必須了解陳本人的時空背景。台灣歷經38年的戒嚴到總統直選,陳先
: 生是唯一代表本土反對黨、兩度擊敗中國國民黨的台灣人總統。他應該是新台灣的成功典
: 範。困在牢中,他反而成為過去國民黨軍事高壓統治的慘案象徵。
: 我曾在解嚴前後訪問台灣兩次。為了瞭解陳案,確定人權行動中心正確行事,我派了兩位
: 人權好友,漢斯華爾(Hans Wahl)和哈瑞丁勤時(Harreld Dinkins),到台灣實地考察
: 。他們原本以為會見到一位健康活力的壯年人,然而在他門面前卻是一個重病纏身、十分
: 虛弱的老人。這哪是一個年入千萬的海事律師、台北市長及兩任台灣總統?
: 人權行動中心開始在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撰文平反陳先生的人權。我仍然無
: 法了解為什麼這麼少國際人權組織以及美國國會願意以決議文替他仗義執言,他似乎被遺
: 忘了。靠著我們及其他少數但持續的支援聲音,馬政府終於在國際與國內的壓力下,將他
: 轉到一間有床的病房。但超過4年的不人道監禁環境,刻意的醫療疏失,24小時的強光監
: 視,無床無桌、無抽水馬桶、無熱水,和每日23.5小時的監禁,已經造成陳水扁的身心鉅
: 創,陳已經成為無法自理生活的重症病人。
: 今年11月,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全面挫敗,救扁的聲音因而高漲。新當選的台北市長是陳
: 的民間醫療團隊召集人。呂副總統顧慮到陳先生隨時有生命危險,在12月28日開始絕食,
: 要求馬英九即刻釋放陳水扁。在這篇文章發表時,想必她已經絕食超過48小時。我和呂女
: 士在華盛頓DC有一面之緣。我對她的智慧以及情義,印象深刻。她冒著生命危險來挽救她
: 的總統以及患難之交的生命。馬英九現在的支持率是個位數。他的冷酷,無視陳的處境,
: 可以解讀為他是在製造仇恨。民進黨在此選舉大勝,可以說是台灣選民對馬英九這位過去
: 的政治寵兒十分厭惡的結果。儘管如此,美國福特總統特赦尼克森的範例顯然對馬英九沒
: 有絲毫啟示。
: 台灣民意已經轉向,特別是年輕一代對扁案有重新的認識。他們公開支持陳的保外就醫。
: 我相信陳被指控的案件會被一一撤銷。他被判處十九年半徒刑的案件處處有程序正義及偽
: 證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台灣人民的象徵不應該被允許在獄中腐蝕。一位前總統是一個國
: 家的象徵。陳先生不僅是綠營的象徵,他也是土生土長台灣人的象徵。
: 陳先生必須被釋放,他回家與家人團圓。他在獄中死亡會造成台灣民主退步,國民黨也將
: 因此成為仇恨製造者。如果他被指控的案子又被撤銷,國民黨更是殺害無辜。是發揮同胞
: 愛的時候了,台灣的未來不應有讓一位前總統死於獄中的污點。讓一位重病患者回家並不
: 困難,只須遵照醫療專業的建議。然而,如果讓陳先生死於獄中,這個污點在台灣的歷史
: 永遠不會消失。
前面只有摘譯,小弟作了全文翻譯如下
翻譯連結
http://mlkj24.pixnet.net/blog/post/30627748
The Huffington Post 12/30/2014
三年前,北卡州大的涂瑞峰教授寫信給我,關心台灣前總統陳水扁在獄中的處境。陳水扁
在總統任期結束後,立即因為貪汙 - 無論是真是假 - 被捕入獄。涂瑞峰教授覺得沒人
關心這位前總統在獄中的處境,也沒人關心加諸在他身上的那些莫須有罪名(false charg
es)。最初我也不太關心這個議題,我對陳水扁的印象跟其他人一樣 - 就是個貪污的政
客。但涂教授繼續寫信給我,並更新情況。最後,在多次電話、電子郵件交流後,涂教授
跟我說,「Jack,接下這個案子吧。這真的是人權問題。」
一開始僅有一些作家報導陳水扁在獄中的條件跟環境,這些作家多數是右派。有一些共和
黨人也幫忙發聲,但並沒有太多人。美國國會祝賀馬總統第二任就職的特使團,因為某位
出身邁阿密的女性議員堅持,甚至無法在馬英九總統提出這個議題。對陳水扁的罪名指控
,沒有一項涉及暴力,一件都沒有。他被控在總統任期內貪汙,被判了19.5年徒刑。
要了解此事,陳水扁的背景很重要。他出身泛綠,代表民進黨,而民進黨的支持者,多數
生在台灣、長在台灣。而泛藍的國民黨,則是掌握在跟隨蔣介石的那些人手中,蔣介石在
1947-48年內戰輸給毛澤東後,逃到台灣。國民黨在1949年至1987年間,實施戒嚴,掌握
總統大位,直到非國民黨籍、非外省人的陳水扁就任。他曾經是「新台灣」成功故事的典
範。而在獄中,無論出於好或壞的理由,陳水扁反而成為「舊台灣」戒嚴時期的象徵。
我曾拜訪台灣兩次,一次還在戒嚴時期,當時機場還佈有軍人,頭盔閃閃發亮;另一次則
是解嚴後不久。但我腦中的雷達一直忘記這個故事,直到涂教授打給我。
我開始關注此事。我希望我所屬的美國人權行動中心(Human Rights Action Center, HRA
C)能做些正確的事。我請兩位人權運動的友人去看陳水扁。 Hans Wahl跟Harreld Dinkin
s原本以為,他們會看到一位曾是成功海商法律師、台北市長、兩任總統的健康人士。但
在他們面前的,是一位虛弱、有各種疾病的老人。美國人權行動中心開始在哈登芬郵報(H
uffington Post)的部落格上發文,指出這些錯誤。但我還是想不透,無論是平常的書信
也好、拜訪也好、國會議論也好,人權組織跟國會為何那麼少人願意對此人表示關心。他
完全被遺忘了,而且他的健康情況很糟糕。我們的部落格,跟一些關心陳水扁的人,持續
盯著馬政府,最後馬政府終於願意將陳水扁移到醫院的一張病房上。但醫師的草率訪視、
得來速式的醫院檢查、非人道的監獄環境,比如說24小時不間斷的強光監視、擁擠的牢房
(無床、無桌、無沖水馬桶、無熱水)、放封時間極短(每天30分鐘),讓陳水扁身心俱毀。
他非常衰弱,也產生許多健康問題。
許多強力發聲開始浮出水面;民主、共和兩黨人士,比如說俄亥俄州的Steve Chabot跟薩
摩亞的Valeomavaega 拜訪了陳前總統位於台中培德監獄的牢房。俄亥俄州參議員Sherrod
Brown跟伊利諾州參議員 Dick Durbin則為這位前總統的處境發聲。紐澤西州的Robert A
ndrews則要求國會要支持陳水扁保外就醫。美國人權行動中心持續撰文,且得到越來越多
迴響。國際特赦組織秘書長也加入發聲行列。甚至馬總統邀請來台的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
Jerome Cohen,也公開支持陳水扁保外就醫。
越來愈多台灣人加入支持聲援陳水扁的行列,原本只有一些死衷支持者。曾在1990-1995
年間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的白樂崎,也支持保外就醫。
民進黨在11月的縣市長選舉中,取得大勝。新上任的台北市長柯文哲,是陳水扁民間醫療
團隊的召集人,他也呼籲保外就醫。前副總統呂秀蓮,意識到陳水扁的生命,有明顯且立
即的危險,從12月28日起開始絕食抗議。我曾在華盛頓跟呂秀蓮有過一次午餐會談,對她
的智慧跟同志情誼印象深刻。在這篇文章發表的同時,她應該已經絕食超過48小食了,冒
著自己的生命危險,來拯救前戰友跟前總統的生命。馬總統的支持度已經跌到個位數。他
對陳水扁處境的冷處理,被視為是復仇及冷酷。民進黨的勝選,僅是代表曾是政治金童的
馬英九,現在對台灣人來說,是個討厭鬼。此外,福特總統曾經特赦尼克森的例子,馬英
九也沒放在心上過。
臨界點已經來臨,尤其年輕人聲援陳水扁的力道特大。他們舉辦音樂會、遊行,誓言要用
盡一切方法,讓陳前總統能遭釋放。一位曾對馬總統丟書(柯喬治所著,被出賣的台灣)的
年輕學生,拜訪了在獄中的陳水扁,寫了一封公開信,表白自己曾經也相信媒體說法,認
為陳水扁有罪,但現在他想跟隨著陳水扁的腳步,成為新一代的台灣之子。
不論泛藍泛綠,過去都有許多人認為陳水扁貪汙,而多數人現在都重新審視陳水扁被指控
的罪名。那些指控的罪名,現在數量上越來越少了,多數是無罪或是不起訴。而那些讓他
被判19.5年徒刑的指控,在司法上有嚴重瑕疵。我猜這些案件最後都會撤銷,但台灣人民
的象徵不應該在監獄腐爛。陳水扁是泛綠陣營的民族象徵,而他對許多在台灣已經住上許
久的民眾來說,也同時是國家象徵。
陳水扁應該要回家。他若死在牢中,將會讓台灣的民主時鐘往回走。國民黨會被認為是報
復者。如果那些案件的指控都撤銷,馬總統執政下的刑罰制度,將會殺死一位無辜的人。
仁慈和憐憫的時間到來了,台灣的未來,不應該在2015年加上一個汙點。讓一位體弱多病
的人回家,是很容易的。應該要注意醫療端的意見。讓陳水扁死在獄中的故事,將會永遠
留在台灣的歷史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