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范雲評陳為廷:性騷擾是公共議題 非私德

作者: chesterhe (chesterhe)   2014-12-25 21:54:58
※ 引述《winwoeld (pp)》之銘言:
: http://goo.gl/wKPKVO
: 風傳媒
: 范雲評陳為廷:性騷擾是公共議題 非私德議題
: 陳為廷自曝性騷擾往事後,震撼政壇及社運界,持護航或批判態度者皆有,外界也好奇
: 公民組合理事長、前婦女新知董事長范雲會作何表示。
: 范雲25日於臉書發表公開動態,以「讓政治回歸人本」為題表示,性騷擾是公
: 共議題,而非私德議題;范雲也強調,如果將性騷擾當成不重要的輕微事,不僅會進一
: 步造成所受害者二度傷害,更嚴重會造成整個社群內部的分裂或價值危機。
: 范雲臉書全文:
: 讓政治回歸人本
: 男人和女人活在不一樣的世界裡。不少男人聽到性騷擾,會誤以為是自己也經歷過的
: 失敗性邀約,甚至宣稱是每個人年少都有過的荒唐事。女人聽到性騷擾,想到的是自
: 己經歷過的不舒服與不尊重,某些女性,甚至是不想回首的創傷經驗。
男性或中性被害人(不管被男被女加害)如果看到這番話做何感想?
他們是否也會因你這番話感受到不舒服與不被尊重
彷彿他是性騷擾防治保護下不被看重的、邊緣化的弱勢族群?
他們只是很幸運地被這個為女性而設的法律與政策給順便照顧到了?
而你這番話,是否也可能
加深女性的自我矮化、男性對自我權力信心的膨脹
甚至加深男性絕對宰制女性的權力結構印象 也就是你所說的父權社會
而擴大社會男女雙方的對立與衝突、加深彼此不信任的鴻溝
由與你可能有很多的不知道,做為一個出名的學者、老師與社會運動者
可能透過影響力影響許多層面的人事物
實在不適合在還未站在一個客觀或彈性的立場與充分了解的前提下
就做出一個可能造成各種你所不知的負面效應的偏頗言論
: 性騷擾不是性邀約。性騷擾和性邀約之間的差異,是對權力的使用(與濫用)。性騷
: 擾的本質上是強迫,是權力的展現,是攻擊,不是吸引。
: 性騷擾是一種對他人身體以及尊嚴的侵犯,也是一種對他人,特別是對女性的歧視。
: 彼此合意的性行為,是私領域的個人道德選擇。性騷擾不是彼此合意,它不是私德議
: 題,它就是公共議題。
: 為什麼性騷擾是公共議題?被騷擾者被迫經歷她或他不想要有的身體接觸或帶有性意
: 味的口語內容。經歷性騷擾受害者,有可能會感受到創傷、沮喪、焦慮,孤立,自責
: ,甚至影響其與伴侶的親密關係。
: 性騷擾是公共議題,因為它造成敵意環境,特別是對女性的不友善環境。無論是公車
: 上的性騷擾,或是職場上的性騷擾,都使得弱勢者,在父權社會中,經常是女性,必
: 須承擔更多的身心壓力。職場、組織或是社群中,一旦出現了性騷擾,特別是騷擾者
: 若處在較有權力的位置,會使得該群體中的潛在被騷擾群體(通常是女性,但不必然
: 是女性),無法有平等的機會發展生涯與自我。
: 在婦女運動十多年的努力下,台灣社會在面對性騷擾上,已經有了法律與政策,得以
: 讓受害者求助。如何協助加害者,則是目前比較缺乏討論的。國外不少研究提出,加
: 害者根據情節輕重,需要接受性別教育、認知治療(找出認知上的原因)、心理治療
: 、同理心練習、再犯預防、行為治療,以及協助其建立一個能夠督導與避免其再犯的
: 負責性計畫。比較複雜的是性騷擾的累犯,可能有強迫症問題,非常需要特殊的相關
: 諮商與專業協助。
從文中很明顯的 作者有以下立論
1.性騷擾特別指的是對女性的歧視
2.性騷擾防治的產生是針對對女性不友善的環境
3.現在依然是父權社會 所以性騷擾防治基於這個原因而持續存在
不反對女性是弱勢,但不斷地強調女性弱勢
究竟能夠強化對弱勢的保護
還是加深女性的自我矮化與被男性絕對宰制關係的印象
甚至強化一些男性將性騷擾視為等同你所強調的權力宰制關係印象
而從中得到宰制的快感,方能證明自己是個男人?
如果這樣論述會加深這樣的印象
那麼強調女性的弱勢
我想只會助長這樣的權力關係以及象徵該權力關係的不合法行為
性騷擾防治法除了保護受害者,難道沒有可能由於不斷擴大或模糊的定義解釋
而造成保護權力的濫用、對性的壓迫、各種的歧視、限制性知識傳播等
而這些負面的效應都可能反而是助長性騷擾行為發生的因素?
顯然性騷擾防治法並不完善,也還有很多空間可以討論
: 性騷擾並不可怕,可怕的其實是我們看待性騷擾的態度。只要態度正確,性騷擾的傷
: 害可以被修復與撫平,行為可以被避免;然而,一個團體或社群,如果將性騷擾當成
: 不重要的輕微事,它不僅會進一步造成所有受害者的二度傷害,更嚴重的是,可能造
: 成整個社群內部的分裂或價值危機。
: 增進對性騷擾的公共理解
: 所以,面對陳為廷的自白,我們需要的不是爭辯原諒或不原諒,支持或不支持,
: 參選或退選。我們需要的是,增進整個社會,特別是所謂的「進步社群」,對性騷擾
: 的理解與認識。
: 如果,我們根本不了解性騷擾的原因、本質以及可能的解方,我們有什麼資格討論支
: 持或不支持他的參政?如果,我們無能理解,受害者以及曾經的加害者的創傷與需求
: ,我們又有什麼資格,以改革或情誼為名,為他人的人生提出建議?
: 我們所想要的新政治,應該是一個以人為本的新政治。在這追求的過程中,面對不利
: 的大環境,如何盡可能地不將別人,以及自己的生命工具化,真正尊重與愛惜每一個
: 人,是所有關心新政治朋友的重大課題。
最後引用作者最後一段話
“性騷擾並不可怕,可怕的其實是我們看待性騷擾的態度。只要態度正確,性騷擾的傷
害可以被修復與撫平,行為可以被避免;然而,一個團體或社群,如果將性騷擾當成
不重要的輕微事,它不僅會進一步造成所有受害者的二度傷害,更嚴重的是,可能造
成整個社群內部的分裂或價值危機。”
同樣地
如果有人將性騷擾當成一種限定的主客體對象或結構,並透過其影響力大力的宣揚這樣的
觀念,我想它同樣不僅會進一步間接或潛移地造成所有受害者的二度傷害,更嚴重的是
,可能造成整個社群內部的分裂或價值危機。
(用很長的段落描述女性在性騷擾的弱勢受害地位,然後只是稍微提到要注重加害者的處遇
,我以為結論應該主要是朝針對陳為廷如何在父權社會利用他男性的權力宰制女性去討論
,結果竟突然變成加害男性與受害女性應被同等理解與協助,好像有點前後比例怪怪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