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谷歌佩奇批矽谷太短視:不再追求“大創意

作者: joezzzzz (MeteoraSoul)   2014-11-02 02:05:39
1.媒體來源:
騰訊科技
2.完整新聞標題:
谷歌佩奇批矽谷太短視:不再追求“大創意”
3.完整新聞內文:
騰訊科技訊 11月1日,谷歌(微博)CEO拉裡‧佩奇(Larry Page)日前接受《金融時報》專
訪,他認為矽谷正變得短視,那裡沒有足夠投資者願意投資那些可以改變世界的突破性技
術。全文如下:
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如果世界上90%的人類工作由機器人完成,世界會變成更快樂的地方嗎?你能以5萬美元
的價格買到矽谷中心的住宅嗎?你或你的孩子將來有一天能享受無限的廉價電力嗎?人類
壽命能大大延長嗎?這些一直都是佩奇在苦苦思索的問題。佩奇現年41歲,是谷歌聯合創
始人與首席執行官,他覺得自己應為更大的思想放飛自己。近來,谷歌實現了管理層重組
,佩奇已經將大多數當前業務移交給新的副手,以便給自己留出更多空 間實現更遠大的抱
負。
這個信息暗示: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互聯網公司已經準備好將搜索引擎壟斷獲得的巨額
現金,投向下個世紀的科技熱潮。佩奇表示:“現在我們已經可以展望未來100年的前景,
我們可以解決當前人類面臨的大多數問題。”谷歌2004年實現上市,現在距其理想主義首
次提出已經過去10年,谷歌的“不作惡".“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等口號聽起來讓人覺得
有點兒怪異。谷歌的強大和富有已經激起憤恨和反彈,特別是在歐洲,那裡已經對谷歌壟
斷互聯網搜索展開調查。
可是佩奇依然堅持其利他原則和大號雄心,堅決不後退一步。這些原則與雄心都是佩奇
與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在純真年代定下的。佩奇說:“我們的社
會目標依然是主要目標,我們總是想通過谷歌實現,但我想目前我們還未取得想象中的成
功。”
在佩奇看來,即使谷歌著名的深遠使命——整合全球信息、令其人人可用,依然不夠大
氣。佩奇的目標是利用搜索廣告業務獲得的資金,去資助未來的繁榮產業,從生物技術到
機器人等。
批矽谷變得短視
近來,我們在谷歌位於矽谷的總部中對佩奇進行了專訪,他展示了典型的“試探性”個
人風格,這與大多數公司老闆的果決自信形成鮮明對比。毫無疑問,管理一家擁有5.5萬名
員工的大公司讓佩奇日益曝光在聚光燈下,也讓他的措詞比以往更加謹慎。但是他的雄心
以及思想擴展顯然沒有改變,即使已經成為2個孩子的父親。佩奇表示,他越來越意識到
諸多長期問題,比如教育。
佩奇發現自己正在一個歷史時刻領導世界上最強大的科技公司之一。當前,技術變革的
洪流正威脅或給社會和企業帶來顛覆性變化。谷歌的目標比大多數公司更大,它將大量資
金投入新的冒險中,這些資金不斷累積,現在已經超過620億美元。佩奇說:“我們正處於
一個未知的領域,我們正努力弄清楚:我們要如何利用這些資源……對世界產生更積極影
響。”
許多谷歌投資者近來對谷歌公司豪賭長期未來開始變得謹慎,但這還只是個開始。在佩
奇看來,這一切都要歸結於一個雄心:世界還沒有足夠的商品供應。當矽谷處於週期性繁
榮期時,它依然是科技界的震源,矽谷已經變得短視。佩奇認為,矽谷沒有取得根本性的
突破。他說:“顯然有許多資金和激情,這些東西都是週期性發生的。但是未來100年中,
你可能不會太在意。”
佩奇說,大量資金湧入科技行業,最新的消費互聯網繁榮讓人們產生容易獲利的印象。
你可以創建僅有10人的互聯網公司,可能有數十億人使用你的產品。這不需要太多資金,
而且可以賺許多許多錢,每個人當然都喜歡這樣的方式。
佩奇估計,矽谷中大約只有50名投資人正在追求真正的技術突破,這些技術有對地球上
大多數人生活產生影響的潛力。如果有人支持這些大創意,不會存在資金短缺或技術障礙
。佩奇稱,這類技術突破才是他所追求的,它並非受到任何基本技術優勢驅動,而是由雄
心勃勃的人趨勢。沒有足夠的機構發現,我們對這些方向的投資不足,特別是政府機構。
工程師思維發揮作用
對於是否應由私人公司而非政府機構負責世界上最長期、最雄心的科技項目,佩奇的觀
點是:總得有人去做吧!這就是佩奇的工程師思維在發揮作用。作為計算機學教授的兒子
,佩奇不喜歡太多的內部會議,而是直接深入到技術問題。比如,佩奇曾介紹自己如何讓
谷歌數據中心運行起來,他提及谷歌應支付多少電費問題,甚至可能需要重新設計電網。
但佩奇認為,只要正確關注和應用,沒有什麼是不能改善的,電網可以更高效運轉。
佩奇最近訪問了一個專攻核聚變發電的初創企業,他對實現低成本能源的突破性技術非
常熱心。另一家初創企業也給了佩奇驚喜,這家公司可以通過顯示視覺圖像的方式讀取人
的思維。佩奇說:“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團隊,僅用5000萬美元就在許多問題上取得重大
進步,但這顯然還不夠。”
谷歌本身在某些領域的豪賭被佩奇稱為“外圍”,即這些賭注有技術解決方案,在因為
某種理由而未能受到關注。比如,佩奇選擇自動駕駛汽車和影響老年人的疾病進行研究,
後者曾是其妻子在斯坦福大學實驗室從事的研究課題。佩奇稱:“這不是很複雜的研究。
”通過下屬的生物技術子公司Calico,谷歌計劃投資數百萬美元進軍該領域。佩奇說:“
我們從人們的信任中受益匪淺,當我們表示自己要做什麼時,人們相信我們能做到,因為
我們有資源。 ”
計算機將接管9/10人類工作
但與早期令人興奮相比,現在的技術變革洪流開始令人恐懼。早期時,每個大膽的倡議
都會得到放縱,就像溺愛的父母慶祝孩子的手紙畫一樣。佩奇說:“我認為人們已經看到
顛覆性技術,但他們並未看到其真正的積極影響。他們沒有將其視為改變生活的動力,原
因可能是人們沒有感受到他們參與其中。”
作為一名樂觀主義者,佩奇認為所有技術都將改變。比如,他認為人工智能將獲得迅猛
發展,計算機以及機器人將可以接管人類大多數工作。佩奇認為,9/10的人將放棄今天正
在從事的工作。人們會為失去工作而後悔嗎?佩奇說,技術的發展將令許多工作變得過時
,無需再為此浪費時間。他說:“每個人都應按部就班地工作,以便低效率地做事,確保
工作安全,這種想法對我沒有意義,也不是正確的答案。”
佩奇還看到技術的另一個好的影響,即會令許多日常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通貨緊縮時
代來臨。佩奇說:“即使人類工作被顛覆,但在短期來看,我們需要的產品成本會大幅下
降。我認為這很重要,只是還未被人發現。”佩奇認為,新技術不是令企業效率提升10%,
而是以10倍速度提升,這就會讓價格下降。他說:“我認為,能讓你生活更舒適的東西將
變得非常非常便宜。”
崩潰的房價是這個方程式的另一部分。隨著技術發展,政策需要改變,人們獲得建築用
地將更迅捷。不再需要100多萬美元,矽谷心臟地區帕羅奧圖的平均房價也不會超過5萬美
元。對於許多經濟拮據的人來說,這種變化無異於天上掉餡餅。
數以百萬計的工作過時,私人住宅價值狂跌,日常用品價格螺旋式下降,這一切聽起來
好像天堂。但是在資本主義體系下,通過技術根除低效必須追尋符合邏輯的結論。佩奇說
:“你無法擺脫這些事情的發生,你會有一些驚人的經濟能力。當我們擁有可以從事更多
工作的電腦後,那將改變我們對工作的看法。”
耐心等待打破隱形天花板
在涉及政策問題時,像許多技術專家一樣,佩奇立即顯示出沮喪。他說:“我們非常擔
心這些事情,我們希望能將其轉變過來。”聽起來佩奇似乎已經有了具體想法,他說:
“作為一個社會,做些不同的事情很困難,我認為這很不好。一些最基本的問題人們還未
想到,包括我們如何組織、如何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是:如何組織我
們的民主?如果你看看美國人的滿意度,它正在下降,這令人感到非常擔憂。”
為了獲得科技界的終極獎品,谷歌可能偶然撞到了公司發展的限制瓶頸。佩奇經常與蘋
果已故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辯論,他說:“喬布斯總是告訴我,你做得
太多了。我更喜歡你做得不太多的地方。”而佩奇回答說:“我們有很多錢,我們應該投
資讓人們生活得更好。如果我們只做以前做過的事情,不去做新的事情,對我來說那就像
犯罪。”
但是理想主義並未讓佩奇實現自己的雄心時變得盲目。他說:“喬布斯說得很對,他說
我只能應付某些事情。”如果佩奇以及谷歌要獲勝,他們必須擊敗過去大公司的掣肘,特
別是科技公司。佩奇說:“最大的公司現在幾乎都處於差不多的規模,當然這是就市值來
說。你說我們正接管所有的事情,但還沒有公司能做到這一點。”
佩奇思索如何打破隱形天花板,他的思維似乎已經進化。谷歌內部實驗室Google X首先
開始對新的大創意進行嘗試,項目包括谷歌眼睛和自動駕駛汽車。儘管布林正逐步退出谷
歌主要業務,佩奇稱兩人依然是親密盟友。他說:“ 我們常在一起,很少有人能分享我們
那樣的經歷。”對於布林總是下最大賭注,佩奇稱布林總是站在極端重要的一端。
超越Google X後,佩奇正嘗試建立獨立業務部門,這位半獨立的領導人正視圖藉助谷歌
的羽翼建立更大的新業務。
除了Calico,谷歌近來透露,其新舉動包括“智能之家”Nest,互聯網接入以及能源投
資。在過去2年間,谷歌已經崛起為矽谷最大的風險投資本者。
佩奇表示,像谷歌這樣的公司,最終將發展到哪一步無跡可尋。但是如果要選擇一個他
認為能夠應對前方挑戰的人,他認為著名投資人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很合適
。佩奇說:“我們正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提供長期、耐心的資本。”以他這樣的年齡,佩奇
依然等得起。但與雄心沒有界限不同,耐心可能會引發問題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news.cnblogs.com/n/507446/
5.備註:
Larry Page的遠見~
作者: a1122334424 (kuroneko)   2014-11-02 02:07:00
嘴巴說說很容易 難在他看起來真的做的到@@
作者: detinge15 (Elmo)   2014-11-02 02:07:00
Obov: QQ我被桶惹
作者: krishuang (五柳先生)   2014-11-02 02:08:00
你投資特斯拉了嗎?佩董。
作者: potionx (YEN YUAN-YEN)   2014-11-02 02:09:00
最大前提是 能源問題先搞定 後面的就簡單了
作者: yhchen2 (Sean)   2014-11-02 02:10:00
END
作者: bimmers0 (be it)   2014-11-02 02:14:00
以為矽谷人都跟你和賈伯斯一樣?大多廢宅!
作者: peoplefu5566 (舞舞溜溜)   2014-11-02 02:19:00
Google如果做金融資訊絕對打爆彭博 不過銅臭味太重
作者: wolf9420 (Mr.Rorensu)   2014-11-02 02:20:00
google近年不是商業很多了嗎......
作者: krishuang (五柳先生)   2014-11-02 02:23:00
Google Finance有點陽春
作者: peoplefu5566 (舞舞溜溜)   2014-11-02 02:26:00
Google finance那哪算金融資訊產品 當然要像彭博那樣 光Google搜尋引擎mining投資人setiment就很恐怖 sentiment
作者: krishuang (五柳先生)   2014-11-02 02:28:00
我記得有這功能
作者: siro0207 (希羅)   2014-11-02 02:42:00
google早已不是以前那不作惡的google了
作者: s0914714 (YA)   2014-11-02 03:56:00
成立機器人王國 應該比美國利害
作者: bhis (XXXS)   2014-11-02 07:19:00
壟斷互聯網?計算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