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50萬人追蹤她! 「中學生女神」紀卜心

作者: delaluna ( ̄︶ ̄y)   2014-10-12 17:26:15
本魯認為這之中有很多的盲點
※ 引述《whatthefuxk (到底是葡萄柚還是香蕉)》之銘言:
: 之前人渣文本有針對這個寫一篇
: 其實還蠻有道理的不過沒人貼過來
: 不過我猜在這應該會被噓到X
: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41011/485611/
: 人渣文本:為何看不見紀卜心
: 日前我在臉書頁面提起紀卜心這位「中學生女神」,引發了不少有趣的反應。大多數讀者
: 從沒聽過這位20歲的當紅女大學生,對於「憑空」蹦出這位高支持度人物感到驚慌與不解
: 。
老實說有在用FB的人對於這種"按讚數很多"的"網路名人"一點也不會感到驚慌不解
而舉紀卜心單一個例子我相信就是為了舉例方便而已
其背後其實是代表著一整族群的例子
就是"單純按讚數很多"的"網路名人"
: 有些人google之後,認為她的支持者八成是每天窮耗在美髮美妝的小屁孩,不然就是口味
: 怪異的蘿莉控。其他人則進一步探究為何從沒聽過這個網路名人,更有幾位朋友發私訊與
: 我討論此人走紅的可能成因。我本來想談世代落差,卻引發了一陣叔伯阿姨討論紀卜心的
: 熱潮。
: 這種慌亂狀態,就像大家突然發現阿基師是那米克星人,於是匆忙google那米克星的資訊
: ,接著紛紛提出地球人該如何與阿基師互動的見解。當然,這只是個比喻。阿基師也可能
: 來自普隆達星。
: 我的讀者集中在25到45歲這個年齡層,他們對於上一個世代的人充滿怨言,總認為45至65
: 歲的世代佔據了經濟與政治上的權力,態度過分保守,而且根本不瞭解下一代。
: 但這個中堅世代對於比他們年輕的台灣人,其實也沒什麼概念。關於紀卜心的認知空白,
: 就是個明顯的例子。
: 你無法用常見的媒體角色來定義紀卜心。她會代言一些產品,上上節目,但不算「藝人」
: ,也不太算「小模」。不過,她在造型方面能引領潮流,也廣受年輕世代歡迎和肯定。
^^^^^^^^我實在搞不懂這一段在講甚麼?
上上節目 但不算藝人?
會代言一些產品 但不算小模?
從他的用字遣詞可以看出他對於這類網路名人的角色定位也不太有把握
他用"不算"藝人 這可以理解
畢竟藝人不是偶爾受邀上節目而已
應該要有常態通告、有點hold住節目進行的本事
這是一般人對"藝人"這個title的基本期望
但是拍照片代言一些產品 "也不太算"小模
事實上就是小模阿......
他似乎試圖把這種"單純按讚數很多"的"網路名人"歸類為一種新型態文化
認識她跟不認識她會造成某種族群間的代溝?
我是覺得不必大書特書
: 她發出幾個字的文章,就可以在瞬間拿到幾萬讚。她的臉書頁面有五十萬上下的追蹤者,
: 其中多數是國高中女生。你可能對這個數字沒什麼概念,但現在台灣國高中生不到一百八
: 十萬人,女生最多也才九十萬。就算紀卜心的五十萬追蹤者只有三十萬人是國高中女生,
: 這也代表每三位女中學生就至少有一個在追她的動態。若考量台灣各地的資訊硬體落差,
: 這會是個極度誇張的「市佔率」。
臉書的市佔率根本不能這樣看
因為同一個人可以重複按讚
事實上會按他讚的人 大概也會按好幾十個類似人物頁面的人讚
這並不是一個market share的概念
: 即便是學運「帆神」「廷神」的追蹤者總數,也大幅落後於她。她顯然是個非常重要的人
: ,那為啥多數成年人會對她完全無知?如果她宣布去總統府、行政院快閃發送美妝贈品,
: 那中華民國政府會不會在無預警的狀況下,就被幾萬女中學生佔領?
^^^^^^^ ?????
性質完全不同
如何以按讚數來評估一個人的重要性及動員能力?
: 網路所建構出的世界,乍看之下是連通的,也對所有年齡層開放,但裡頭仍存在許多無形
: 的牆。因為臉書或其他社群軟體的推送機制,我們通常無法跨出這些牆,看到其他人的世
: 界。
: 這牆為何存在?我認為這牆不是他人造成的,而是自己設下的。是我們自己篩選掉這些資
: 訊,而之所以篩選掉這些資訊,又是因為個人的「偏見」。正如同老人看我們,橫看、豎
: 看,怎麼看都是爛草莓。
: 這種遍及所有年齡層的偏見形式,起點是認為「晚輩總是搞一些有的沒的不長久的」。這
: 是種價值論偏見。
這並不一定是世代間的偏見
在每個世代內部也都有價值觀的偏見
「晚輩總是搞一些有的沒的不長久的」
把"晚輩"代換成其他同世代不同族群也適用
ex 版上最愛戰的八嘎炯、高職 之類 並不屬於特定世代的產物
: 正如那些瞧不起我們的老頭,我們也瞧不起下一個世代,認為學弟妹們是一代不如一代。
: 當他們捧出了自己的「X神」,我們總直覺認定那幼稚可笑,「一陣子之後就沒了」。但
: 這些「神」對他們的生命可能產生歷時的意義,說不定也像周慧敏一樣,在十幾二十年後
: 仍影響下一個世代的九把刀。
: 價值論的偏見會引發美學偏見,就是認為「晚輩的品味有問題」。
: 我們認為自己的美學欣賞能力較完整、成熟,晚輩的喜好只是被流行產業所「騙」,不會
: 像我們那麼「經典」。所以見到他們的流行符號,我們常哼哼的批評「比我們那時代的XX
: 要遜多了。」但真是如此嗎?過去的「黃金時代」常是種錯覺,實際上根本不存在,或只
: 是種美學口味選擇,沒有高下之別。
: 這美學偏見又會引發一種倫理偏見,即認為「接受晚輩的偏好是可恥的」。
經典、黃金年代的美學偏見從不屬於任何世代
即便同一世代也有明顯的美學偏好歧異
學院派/古典 v.s pop v.s 黑/死金 v.s 後搖滾 ...之類
同一世代某一種喜好的人總是會有一些認為「另一派的品味有問題」
當然我相信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成見
正如老人不一定對晚輩有這種成見一樣
: 年紀大的人,不應該和年紀小的人有同樣的喜好,如果喜歡和他們一樣的東西,那你就是
: 可恥的。像是二三十歲的人去看少女時代演唱會還可以接受,四五十歲的人還去那邊搖粉
: 紅螢光棒,就是老不修,大腦有問題,是噁心的「蘿莉控」,即便少女時代出道時就已不
: 是蘿莉的形象。實際上,個人合法休閒喜好若不影響他人,你很難說這種消費或欣賞行為
: 和倫理學的「恥」有什麼關係。
: 這三種偏見造成了世代之間的誤解與斷裂。老的瞧不起小的,不想去瞭解,或不敢去瞭解
: 。而小的也抱怨老的,說老的總不願意瞭解小的,但自己又歧視更小的。
大錯特錯
一堆追逐韓流的都是四、五十歲的地方媽媽
而年輕世代也有一堆瞧不起韓國流行文化的
: 在某種程度上,太陽花學運就是對應這種代間偏見的反作用力。新世代透過激烈表態,要
: 求老人接受年輕人的價值訴求,並將之列入社群發展的長遠規劃之中。但在開拓溝通管道
: 與重建共識的過程中,年輕人無意間又築造了新的意識形態長城,把年紀更小的世代排拒
: 在外。不只是紀卜心,我們對於下一個世代,認識太少,也尊重太少。
: 或許二十年後,年輕人又再度攻打「我們」的行政院。當「我們」灰頭土臉的在院落裡尋
: 找失落的太陽餅,抬頭卻看見電視中意氣風發的新世代作家化身名導,大力吹噓他挖出「
: 永遠的中學生女神」紀卜心出任新片咖啡店女老闆一角,才低聲嘆道:「對喔,過去是有
: 這個人沒錯。但我的太陽餅呢?」
: 到了這地步,「我們」可能才會後悔,想著當初若多瞭解「他們」一些,多觀察「他們」
: 一些,或許就不會鬧到需要四處找太陽餅。還有屏東的蛋糕。
: 真要等到城破尋餅之時嗎?
: 我們都曾經暗自決定,「不要成為那種我們討厭的大人」,對吧。
這更是大錯特錯
"太陽花運動"本應是社運
將之定調為學運以挑起世代鬥爭 就是國民黨保守派收編分化的伎倆
人渣文本亦落入這種迷思 令筆者感到遺憾
「年輕人不讀書愛搞這些有的沒的」
絕對不是某一個世代特有的想法
即便20歲出頭的也有9.2%
當馬囧、劉政鴻被丟鞋 佔領立法院以及行政院時
拍手叫好的絕對不會只有所謂年輕世代
老一輩大聲喝采者人數絕對不少
「不要成為那種我們討厭的大人」 重點在於「那種」而非「大人」
當我們自己把某種新型態文化定調為對舊世代的反抗
事實上只是在替保守派催票而已 這就是右派擅長的收編分化圈套
作者: vickyshan (瘋狂小精靈)   2014-10-12 17:28:00
你老了,她在國高中生間真的蠻紅的,連FBI也一天到晚在意淫她= =
作者: happytiger (54068)   2014-10-12 17:31:00
我認為上一篇也太偏剖
作者: popy8789 (面對它)   2014-10-12 17:32:00
之前加過他好友 一堆廢文之下讓我痛心退好友基本上只要達成正妹+高中生兩條件就有高追蹤了
作者: w3160828 (kk)   2014-10-12 17:40:00
不是藝人不是小模 就通告素人啊 類似慧慈這種咖
作者: Mues (Mu)   2014-10-12 17:47:00
推 人渣當然不是每一篇都有道理
作者: sexonly (QQQ)   2014-10-12 17:59:00
你真的老了 粉絲人數非常有經濟價值數十萬的粉絲 代表他貼代言可能會有數十萬人看而且這些粉絲族群很類似 原本其他管道集中不要用舊時代的方法或指數來評估新時代的加值
作者: tokyocat (虎虎生風!!!!!)   2014-10-12 18:04:00
一個嘻嘻哈哈就三萬個讚
作者: bkm1 (殷仔 加油!!!)   2014-10-12 18:20:00
等你有20萬個追蹤者 你就知道效益有多大了 人多就是好辦事
作者: novastar (冰冷之心)   2014-10-12 18:24:00
誰跟你說有10萬讚就有10萬支持者 讚可洗可買 純粹造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