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中國盜印四庫全書 故宮竟幫忙脫罪

作者: b3b4 (不三不四)   2014-09-24 21:44:43
我覺得這位JJ網友影射的太過份了。
繪聲繪影講東講西,然後再丟個合理懷疑來入人於罪,
這跟那種含沙射影的不入流政客有兩樣嗎?
※ 引述《JeremyJoung (J.J.)》之銘言:
: ok 進入正題
: 關於故宮的洩漏情資的事情真相 老實說我完全沒概念
: 但我只能根據我們館在內執行數位典藏時的一些基本規格讓板上眾魯參考一下
: 數位典藏說穿了其實也沒什麼 不過就是拿個手機來拍一下
: 然後每年就可以藉此跟國科會詐騙 喔不 是申請一筆計畫執行經費
: (當然沒可能這麼輕鬆 至少都是k牌xxD系列 而且拍完還要寫METADATA報告)
自己都說數位典藏沒那麼輕鬆了,前面卻又「戲稱」跟國科會詐騙。
是你詐騙還是誰詐騙?是你們申請了錢,國科會也預期你們會好好幹,
但你現在卻說是詐騙?
不給錢說國科會嚴苛錢都只給大老,
給你錢又說自己詐騙。
自以為有趣,核給你錢的國科會是傻瓜嗎?你老闆,還有跟你一起工作的碩士,
都是騙子嗎?
你後面自己都說這工作沒那麼簡單,那為什麼不能用嚴肅一點的態度來看這個問題?
在現今解析度越來越高的時代,誰知道FullHD、4K、8K能撐幾年?
難道幾年後新工具新規格出來,再花錢把所有的東西再搞一遍嗎?
所以當然就是以現今符合經濟效益的方法,利用數位方式儘量進行高解析度的典藏。
誰知道下一輪新的數位典藏計畫再來一次時,這批文物古物會不會變質?
我們都希望現在可以看到一千年前的東西,
但更希望一千年後的子孫還可以看到狀況一樣的東西啊。
更何況,有機材質的文物,每照一次光都是傷害,能少碰就少碰。
但如果這樣乾脆埋起來可以保存的最好,只是這樣不就跟你沒了這東西沒兩樣?
所以始終都是兩難啊~
此外,這些圖檔不僅有參考價值,現在也都開始有了附加產值,例如文創商品。
這些都是數位典藏的意義所在。
一系列很有意義的事情,被你講成一種「詐騙」,
我真的看了很生氣。
: 我們館內大約動用了3名不等(依大環境景氣決定) 國立碩士級約聘工讀生來執行典藏業務
: 每個計畫每年的產能基本上不超過1000張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 因為 這不是那種素人自拍 隨便拍拍就能交差
: 除了最基本的'全局圖'另外還有'特寫圖'
: 該怎麼拍才能表現出藏品的重點都是要討論與請示的
: 而且 敝館的蒐藏項目非藝術或文史纇蒐藏 是以實物藏品為主
: 所以取鏡角度的問題更明顯
: (館內研究員都說 我們的藏品都是無價之寶喔)
是你(們)遜還是你們瀆職?一整年下來只拍一千多張?
這樣可以說國立碩士也沒啥了不起嗎?
我去日本玩一個禮拜也可以拍出一千多張哩~
當然不是這樣。
拍這種照,你自己都講「沒那麼簡單」了,拍完照要不要挑圖調色調光以免失真?
拍的時候還要打光,比一般人拍一生一次的婚紗還講究。
這不是簡單的工作,否則國科會也沒必要特別編預算讓人家來申請計畫。
: 然後重點來了 即便是這樣卑微的無價之寶
: 我們的業務執行標準都是單眼畫素全開 以raw格式紀錄
: 在數位典藏的執行規範中 圖片由高到低分為四種層級: 原圖 大圖 中圖 縮圖
: 縮圖理所當然就是大家上網站檢索時看到的預覽圖
: 而點進藏品明細時 讓你看到的也只是中圖而已
: 如果 有人跟博物館申請照片時 我們會勉為其難的審核後把大圖傳給你 而且還只是jpg
: 那好 問題來了 原圖是幹嘛用的??
: 原圖除了是館內最核心的財產之外 是當有高階的重製或研究計畫時才會動用到的資料
: 在我們家 就算只是用個相機拍攝 每張原圖都是50MB+
: 而我們目前已製作了幾萬張的原圖(可見跟國科會騙了多少年[煙
: 多年前 我們動用了兩座磁櫃 一座20TB+ 來存放這些研究數據
: 要知道 這還只是我們這種雜魚館在執行業務時的操作規模
: 就故宮這種負責國寶文物的一級博物院 使用的都是大型全平面掃描器
: 如果一張原圖大小沒有沒超過1GB 我不相信他們能這樣交差
: 而且小於這個水準的品質也不可能能用於文物重製
: 而根據WIKI紀錄
: 「共收書3503種,79337卷(據文溯閣本79897卷),36304冊,近230萬頁,約8億字」
: 230萬頁
上述這段大致上是事實,我沒有意見。
您們申請到計畫也很認真執行,累積了成果,值得欽佩。
但您卻又夾雜一句說是跟國科會騙錢,讓我很不能苟同。
難道是其他人很認真工作,但也有騙錢的人濫竽充數混在其中嗎?
: 假設他們很偷懶 每個藏品都只需要拍一張全局圖 (我們是都要連續複數張以上的)
: 它的必須容量都至少是1G*2.3M = 2.3PB
: 怕非資訊的鄉民不熟悉PB這個單位 它是TB的1000倍 而當前市面上的主流硬碟是2-4TB
: 也就是 如果想要帶走四庫全書的完整影像檔 至少都要將近1000顆硬碟才有辦法乘載
: 而每顆裸機硬碟的重量是700G 體積自己想像
什麼叫做「假設他們很偷懶」,這種說法一開始就拿墨汁往人家噴。
我知道您是說即使是最低標準,檔案還是天文數字地大。
但為什麼要做那種「假設」,根本就是欲加之罪。
: 如果 真的有所謂"數位典藏資訊外流"的這一事實
: 納麼肯定不是區區一個打工約聘的研究員能做到的事情
: 也不可能是網路駭客入侵什麼的 那個流量根本無法忍受 而且也都是使用私人網路
: 若要實現這個可能性
: 必然是有上層的某XX會XX長 帶著大批人拿著金鑰加上一整櫃的全新硬碟進機房
: 不眠不休的花上數個月的時間來拷貝磁櫃(就是要這麼久)
: 在物理上才有可能拿走這些數據
這是以「假設」來入人於罪。
如果根本沒有外流,那您的所有的假設都不成立了吧。
: 所以對於這則新聞我持有幾個存疑點
: 1. 是否真的有故宮資訊財產外流這一事實??
: 但就故宮的回應來看 似乎並非完全子虛烏有之事實
: 2. 外流的圖檔真的是"原圖"嗎?
: 不過 若只是區區"大圖"以下的劣化品 我很難相信強國人敢這樣號稱正版 還開價6000萬
: 但我希望他們就是這樣無恥 能讓問題在此得到破解 因為麼最恐怖的問題才來了
: 3. 到底是誰有這樣通天的權限與本領 能用這麼久的時間 去取出這些最高級的大資料???
: 別忘了 故宮是一級單位 完全不用甩江華華的
: 現階段除了館長以外 就只有在江華華頭上的那兩隻 才有資格勒令故宮
: 我沒有什麼預設立場
: 但我只是根據物理面與制度規範面上的邏輯性來描素
: 若要實現上述行為 必需要有哪些不可避免的物理前提
: 剩下的就已經不是我的責任範圍了 我只是乙名卑微已失業的約聘打工前MIS
: (滾到角落去
最後這一段影射的太過份,如果真的有人為了捍衛清白採取法律途徑,
我認為講這種話是要負責任的。
數位典藏的內容包括資訊設備的物理假設,大致上是正確的。
但這都是簡單明確的「事實」。
但全文用專業的數位典藏解說,然後包裝起自己的影射,
事實上沒有半點證據,甚至就連有沒有外流都尚未清楚就想入人於罪。
我覺得真的很過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