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張彥文殺紅眼原因?友人:薪水都給女方花

作者: HermesC ( )   2014-09-24 09:44:55
: 麻煩的地方在於, 收禮當下交易成立, 雙方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 如果餽贈方認為他換回了某樣寶物-譬如忠誠-
: 實質上卻只得到了感謝甚至只是陪伴的時間.
: 違約的念頭就會反噬並激發不理性.
看到有專業大神回文,手癢斗膽也冒犯為文一篇闡述。
作為一個資深 "前" 憂鬱症病友,併發解離性人格疾患,八年被霸凌經驗
地中海型貧血、心律不整-右束枝傳導不完全阻滯障礙、十年被家暴經驗
近十年PTT使用者、三版前版主、曾在詐騙集團工作、多位精神疾病患者相處經驗
海軍陸戰隊712T、自行創業者
女僕咖啡廳文化研究人員,一點都不專業的路人兩性專家...等等等
除了詐騙集團工作經驗與此文無關外,
請容許小弟在這邊略為用自身經驗試著替張先生說幾句話。
以個人的貧血、心律不整等狀況來說,
這是屬於「生理」疾病,我無法要求我的紅血球攜氧量高一點,
也無法命令自己的胸口還是心臟不要三不五時就來點刺激的。
就好比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如果靠意志力就能降血壓降血糖,
那怎會有一大堆的藥廠與生技業者想靠此維生呢?
(離題了,拉回本文)
我們用三個論點下去討論張先生發生了什麼問題吧。
1.情緒控管
2.社交、行為模式、溝通方法與自我認知
3.戀愛相處過程
本文開始前,請注意此段文句。
『這個世界任何事物都是彼此相關的,
也許你現在並不明白它們會如何彼此連動,
不過,將來某一天,會有某個時機點能夠明白。』
原文出自 Steve Jobs某次言論,(也許他也是從某個人口中聽來的)
往者已矣,請更加珍惜你身邊的「所有人」
那麼,先從『情緒控管』開始談起吧。
從剛剛吃早餐被電視新聞與桌上報紙的瘋狂報導洗臉的三十分鐘當中,
得知張先生具備著些微的『情緒控管』問題
例如一吵架就會動手毆打女友,
例如會瘋狂地打電話、到人家家門口敲門、死纏爛打跪求挽回。
例如會有些自行腦補與妄想症狀、瘋狂曬恩愛與特殊性癖等等。
有點類似我認識的某位朋友,兩者間有以下幾點共通特質:
1.思維上的奇怪邏輯:
跟我吵架 > 你不愛我 > 你為什麼不愛我
> 那你愛的人是? > 你有其他愛人了
> 那我只好用某些方式來證明我對你的愛
> 毆打、爭吵、發洩情緒 > 道歉、挽回、希望被認同
『再度重複吵架的過程....』
對於這類型的患者而言,要求他們「處理情緒」
是具備著相對應的困難性的,
當他們已經被某件事情激發出情緒時,
希望他們能夠合理思考此一事件,或者對情緒有所管控,
這就好比你要求一個心肌梗塞發作的病患在沒有任何協助的情況下,
心臟能夠馬上恢復正常的運作。
聽起來很不合理,對吧?
不過,這就是我們的社會常常去要求『精神病患』必須要做到的事。
我們常常要求那些躁鬱症、憂鬱症的患者,
不要隨便發洩你的情緒,不要動不動就在那邊鬱鬱寡歡。
自閉症的孩子應該要開朗一點,過動的孩子應該要學會如何控制自己。
如果無法做到,與我們這些「正常人」無關
那是"醫生"、"特教老師"、"家長"、"專業人士"的責任,
與"我"無關。
一個健康的人分以下三種層面:
1.生理 2.心理 3.社會
十幾年前某次偶然間發現,已經陷入重度憂鬱傾向時,
選擇採取人格擬態的偽裝過程,讓自己能夠不要那麼負面與悲觀。
這是在"社會關係",還可以控制住"心理"層面的時候,
透過某些大腦的自我防衛機制,將過於痛苦的事物與回憶解離出來,
假裝這不是 "我" 發生的事情,進而避免陷入 "憂鬱"的無限循環當中
在2009年12月時,我的憂鬱症得到了最好的緩解。
透過前去國軍806海軍總醫院精神科病房當『看護』的一個月時間,
親身與這些各式各樣『精神病患』實際相處,
然後被對方用『為什麼你沒有一起來住院』的眼神回望,
只要我人在病房裡面,基本上床上的病患都會乖乖不惹事生非。
要說原因的話:『旁邊的看護真的要鬧起來應該比我們還嚴重吧....』
同房的幾個病人 & 我的看護對象也許心理或多或少都是這樣想的吧。
退伍後,有幾個女孩子讓我印象深刻,
其中一個女孩子,是當手機門市時遇到的客人
幫她做了門號NP與手機挑選,互相留了聯絡方式
當天晚上20:00下班,21:00打電話約來我家樓下一起吃消夜,
21:30說要上樓到我房間看看,22:00發現她的手腕上面有幾條割痕。
對某一類型的精神疾患而言,容易釋放出情緒,
讓"感性"主導"理性"是很容易做到的。
透過以上兩個例子帶入此一事件。
簡單推論以下四點。
1.張先生的思維模式與正常人不太一樣
2.這類患者都很容易簡單將自己的情緒釋放出來,並擴散給身邊眾人
3.在大多數相處過程中,身邊的「人」並無法及時給予有效「回饋」。
4.要求這類型患者『自我康復』,大概跟某些癌症不藥而癒病例的稀有度差不多
從第一項「情緒控管」延伸到第二項的進階討論:
『社交、行為模式、溝通方法與自我認知』
1.大多數此一類型患者都會保持著正常的「社交行為」
甚至會比一般的正常人還要相對應的「活躍」
但是如果你與此一類型的精神疾患深入相處,
會發現他們其實具備有最少兩套以上的不同行為模式,
或者是在不同情緒與事件發生下,會做出某些不同的特殊行為。
這可能來自於過往的某些事件所導致,或是偶發性的思維誤差。
偶發性思維誤差比較難以逕行判斷與預防(例如跳樓、跳軌、突然自殺/殺人等等。)
過往某些事件慣性思路則比較類似於「自殘、酗酒、抽菸、性交...etc」
透過某些動作來解決某些事件的帶來的壓力。
2.行為模式
從以上論述可簡單得知三點推斷
1.思維邏輯差異
2.異常行為反應
3.慣性重複
3.當您發現身邊的朋友有這些『特殊行為模式』時
請在其能夠「理性思考」,尚未陷入「思維邏輯差異」的狀況,
以「朋友」的身分去告訴對方他有「這樣子」的情況發生。
切記,千萬別用「指責」、「勸導」、「強迫」的方式去告知。
可以簡單地說:「你有時候會有『不一樣』的情況發生。」
大多數的精神病患都得要依靠對「自我認知」的重新建立,
來完成思維的調適與自我康復的過程。
時間可長可短,依每個個案而定。
(不過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逃避就是了....)
4.自我認知
當患者已經開始自我認知的重新建立,
這段過程可能會很漫長,但請花費耐心、耐心、耐心,
做好一切的心理準備,陪著這個人慢慢地調整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狀態。
每一個精神病患的情況都是「獨一無二」的,
病患會不會復發,有什麼樣的症狀,會不會有其他的併發症 (生理/心理/社會)
這都是必須要依照此一單一個案過往的記憶,現今的生活環境,
還有其所選擇的相處對象與可控制因素有多少來決定。
有的人可能認為簡單的換氣過度或者是一些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就是精神疾患
也有的人處在重度憂鬱or多重人格也能夠慢慢調整回來。
這類型患者與 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幻聽等症狀不同,
大多都是可以透過一般的心理治療、行為治療等各種治療方式痊癒。
但首先必須要先控制住思維的偏差傾向,
一但已經進入無法被控制的階段,那就得要尋求專業人士(藥物)協助了...
最後,也是最多人談到的「戀愛相處過程」
從雙方在O2版認識,張先生也是個活躍的PTT使用者而言,
可以斷言其具備一定程度的「網路依賴症候群」
也就是如果把這個人的網路斷上半天一天來著,
大概就會出現一定的戒斷症狀。(這句話是亂掰)
談戀愛這件事情,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
一個人能夠做到的是「單戀」
只有雙方不斷給予對方回饋,這才算是「戀愛」的開始。
但是請注意,在某些精神疾患的世界當中。
他們的邏輯是有誤差的。
也就是他們學不會某些重要的「規則」
例如花錢送貴重的禮物,不代表對方就要接受你的愛,
接受了對方某些東西,也應該可以不用回應對方的心意。
這些來來往往的例子有著許多,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大概就是前兩年的FB許願池,
還有常見的火山孝子、酒店小姐養小白臉、大老闆包養小三小四小五、
小狼狗一口氣被三個小三外加兩個貴婦包養、最後錢通通進去財團口袋。
這類型的無限循環。
會從去年十月開始成為一位兼差女僕咖啡廳研究者與不專業兩性行為嘴砲人士
也跟在AKIBA碰到這類型的特殊宅男居多。
好比我的某位馬來西亞國際友人,半年在東京@home cafe花了一百萬台幣。
一位三十來歲的企業人士,一天平均可以在該店消費10~20萬日幣。
他們也許是對現存的愛情關係感到恐懼,
或者是根本就學不會如何正常的與女孩子交往,
透過前往這類型店鋪尋求與"異性"互動的可能性,
進而得到「假性戀愛」的滿足感。
比起 成人影片/用品的生理滿足、酒店/俱樂部/八大行業的虛假。
此類型工作更多是在賣一種「互動體驗」
小弟就曾在AKIBA的某間女僕咖啡廳看見一些相當「不舒服」的行為
也認識了最少數十位「特別」的常客。
這些人的「瘋狂」也算是某種另類的特殊「社會性疾患」吧。
= = = = = 不小心又離題了,話題轉回張先生 = = = = = =
從張先生的過往發文與思考模式斷言,
在其能夠「正常理性思考」的狀況下,相信應該是比一般人優秀的。
但是一旦陷入「思維誤差」的問題時,
便會因情緒而導致衝動,因衝動轉為瘋狂,
由瘋狂,釀成悲劇。
我們無法挽回已經逝去的生命,
但是,我們可以開始關心身邊的人。
不管是任何一種「不正常」
如果你有機會去幫助身邊的人,請你認真的去幫助他們,
陪他們聊聊天,說說話,試著聽他們想要說的事情。
也許他們不一定會說,但是請一定試著嘗試去做。
這件事情很麻煩,也很費時,
所以千萬不要輕易的對某個不是你的「重要對象」如此做。
這比「談戀愛」還要難操作,
如果你根本不愛一個人,就不要去窺探對方最深處的秘密。
大多數的精神疾患都會希望能夠被另一半,
透過一段穩定的戀愛關係來拯救自己。
所以他們會不斷地炫耀自己的愛情,
希望能夠被羨慕、被證明、說服別人、也說服自己。
如果相處上出現了一點小裂痕,只要又陷入思維誤差,
就有可能導致第一點的怪異邏輯發生,進而產生異常行為。
= = = = = = = = 寫得有點遠了,做個結論。 = = = = = =
言而總之,總而言之,
由於相處過上百位被排擠、霸凌、情緒異常疾患等等對象。
雖然並沒有受過太多的系統化訓練,不過還是可以簡單整理出一些心得。
1.大多數的情緒異常疾患都會有「異常的重複性行為」
2.不要去「指責」、「怪罪」、「強迫」
3.溫和的傾聽與陪伴,『不管要花多久時間』
4.不要輕易地就對另外一個人如此操作,尤其是沒受過專業訓練的情況下。
END ?
P.S 我的某些小毛病在八月初被某個女人誘發出來,
導致近一個月無法處理工作上的許多事情,
並沒有強迫自己用過去的手段壓抑,而是選擇慢慢調適,
由於是自行創業的緣故,工作時間比較自由,
可以選擇與自己對話,不斷對話,
這幾年來,許多的症狀都被慢慢解除,
在前幾天,連最後的一點小毛病也被搞定了。
會不會復發,能夠維持多久,誰也不能肯定。
感覺自己算是一個運氣很好的例子,
能夠在龐大的遺傳病史跟外在環境壓力下調整過來。
這篇文章也許不是那麼容易理解,感謝您耐心看到這邊,
如果看完這篇文章,心中浮現出一個需要關心的對象,請打個電話給他/她。
對了,文末還是給個良好建議,
年輕男孩/女孩不要輕易地對自己的追求對象如此操作,
除非你已經打算要跟這個對象相處一輩子,
也做好了「所有的」心理準備。
輕易去窺探對方的內心是件「極度危險」的事情,
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及專業人士請勿任意操作,
當您發現對方的情緒不是簡單可以被化解的,請洽專業諮詢單位/專業人士協助。
話又說回來了,台灣有這方面的專業嗎... XD
再P.S 陳意涵,我喜歡你!
作者: iam0718 (999)   2014-09-24 09:47:00
簡單說 每個人都有病 只是這個殺人畜生比較嚴重
作者: accin (acc)   2014-09-24 09:47:00
好強的資歷阿
作者: lea109 (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2014-09-24 09:49:00
都叫人家專業大神 也不保留原原波 怎樣搜尋原文阿?
作者: weirdgrape (葡萄搭捷運)   2014-09-24 09:54:00
我可以end嗎。。。
作者: JOJOCK (子平)   2014-09-24 09:54:00
推好文 讓我想到挪威森林的直子 不要去窺探一個人最深處的
作者: oiu368 (oiu)   2014-09-24 09:55:00
比較想知道詐騙集團工作經驗XD
作者: tsuneo (明樂)   2014-09-24 09:55:00
推..海陸學弟..太專業了
作者: Jasy (傑西)   2014-09-24 09:56:00
臺灣有這方面(心理諮商、精神醫學)的專業啊 只是資源很稀
作者: Francispower (憤怒的關懷)   2014-09-24 09:57:00
作者: walhalla (walhalla)   2014-09-24 09:57:00
以前朋友有個神經質男友,有天說要帶他去看醫生諮詢他就
作者: deepinsoul (Joker)   2014-09-24 10:07:00
推個
作者: fallen01 (優質不OP)   2014-09-24 10:12:00
作者: pboy (小飛)   2014-09-24 10:24:00
這不是在LOL版辦活動辦到開天窗的專業人士嗎
作者: fakeimage (假寐)   2014-09-24 10:25:00
推認真回文
作者: kaoru1992 (黑草)   2014-09-24 10:27:00
push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