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話基本上就是把普京在空難發生之初所說的話再重複一次而已。
然後,在初步調查告告書已出爐的現在,藉此機會把MH17空難中常見的一些謬誤做個解釋
荷蘭安全局的初步調查報告書-完整版
![]()
1.MH17殘骸上有30mm機砲彈孔,足可證明是烏政府空軍所為。
這個說法是來自OSCE調查員Michael Bociurkiw的說法,原本他的說法是「there have
been some piece of the fusilage that has been popped marked with what look
likes machie gun fire, very very heavy machine gun fire」,也就是說"有像是重機
槍造成的損傷"。但是調查團的主流意見是這傷痕比較可能的成因是SAM的破片。
事實上調查報告書中只說是"大量高能量物體",至於是SAM、AAM的破片還是機砲砲彈造成
,這點尚無定論,也就是說目前並沒有能證實機身曾受到機砲攻擊的證據存在。
2.MH17在出事前曾經被烏克蘭航管要求從35000呎降到33000呎高度,接近Su-25的最大升
限。
這個是個誤解,或說是惡意解讀。出處應該是來自這篇報導
Malaysia Airlines says requested higher flight plan
![]()
意思是說MH17原本的飛行計劃是要飛在35000呎高度,但航管要他們飛在33000呎高度,於
是就被解讀成"烏克蘭航管要求MH17降低高度"。
不過從FlightRadar24的資料中可以發現,MH17不但沒有降低高度,反而是從31000呎爬升
到33000呎高度,初步調查報告書也證實了這一點。
事實上,MH17在德國與波蘭境內一直保持31000呎高度,直到進入烏克蘭的利沃夫飛航情
報區後,在航管的要求下爬升到33000呎高度,之後聶伯城航管中心曾詢問MH17組員能否
爬升到35000呎,MH17回答不行後航管便讓MH17保持33000呎高度,改讓另一架班機爬升到
35000呎。
3.MH17之前數天的飛航路線都正常,唯獨出事那天北偏進入戰區上空。
初步調查報告書有寫了,當天MH17原本的預定航路前方有惡劣氣候,所以MH17在向聶伯城
航管中心取得許可後北偏以避開惡劣氣候。
4.事發時一名在基輔Borispol航管中心工作的西班牙人Jose Carlos Barrios Sanchez用
推特送出了許多訊息,聲稱烏克蘭軍方擊落了MH17,現在想接管航管中心以湮滅證據
MH17出事時是位在聶伯城航管中心的責任範圍內,真要滅證也應該是去接管聶伯城航管中
心,而不是當時並不負責MH17的鮑里斯波爾航管中心。
5.烏克蘭遲遲不交出航管與MH17的通話紀錄,烏克蘭聲稱紀錄遺失了。
初步調查報告書就有包括聶伯城航管中心、羅斯托夫航管中心以及MH17組員的通話紀錄,
這說法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