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tta (ptta)》之銘言:
: ※ 引述《shararaitsu (sha)》之銘言:
: : 也沒啥好羨慕的啦
: : 感覺Google這幾年變慈善事業了
: : 作了一大堆事沒錯
: : 全部都是吃搜尋引擎的老本
: : 完全沒有新的獲利來源
: : 要搞創意園區? 先搞好自已吧
: : (小小投資人心聲)
: 樓上真的是充分反映了臺灣的投資心態:要穩賺才做
: 即使毛利趨近於零
: 如果google也抱著這種心態,會去買youtube和Andriod嗎?
: 在併購這兩家時,一個是錢坑,一個沒賺錢且近乎破產
根據我們接觸世界上許多創投的經驗
許多大的創投例如新加坡主權基金..等等
人家平均投資年限為"七年"
反觀台灣
最近的青年創業 => 政府標榜"最高
作者:
l42857 (~.~)
2014-08-29 17:20:00我看你根本就不懂台灣對大的問題是金融監理制度對創投與私募很不友善所以要在台灣投放新公司非常的困難而且台灣的網路業管理人才很少很多叫窮的新創公司根本就是shit, 沒有投資價值.
我們公司是千萬美金的startup,為何你說困難?台灣一堆只會做小App團購那些,當然是shit但是你以為台灣沒有人才可以做很有潛力的東西?那我看你才不懂,我們公司還有人要出千萬美金購買,我們不賣
作者:
l42857 (~.~)
2014-08-29 17:25:00台灣光10元股份制就讓創投不敢茍同了
作者:
reaturn (廿年後回頭看台灣)
2014-08-29 17:26:00台灣政府對創業投資以及扶植產業這方面還在60年前的思維
因為我們有好的題目,創辦人當然願意投大錢一出手就是千萬美金
作者:
l42857 (~.~)
2014-08-29 17:30:00至於中後期已經都是成功的公司, 根本不是文中討論的內容.
14大,台灣創投最大的我自己也找過Uxx capital,基本上
作者:
l42857 (~.~)
2014-08-29 17:31:00我和你說 網路業沒有好的題目 只有進入門檻和商業能力
很多創投是不投angel fund的,管你有沒有潛力也不是甚麼十元面額的問題
你不要老想我們跟那些座小App網路socail 那些一般看待基本上台灣要做網路業"規模"都很難撐起來
作者:
l42857 (~.~)
2014-08-29 17:33:00沒錯, 很多創投不作前期, 但也有想做前期的.
作者:
l42857 (~.~)
2014-08-29 17:34:00但台灣投前期風險就是比人大上很多倍
或是類似題目競爭對手,都至少可以拿到百萬美金(美國)像淡馬錫,投的題目更是包山包海,看似零散,其實它們彼此有關連,從上游頭到下游,年限都很長
作者:
l42857 (~.~)
2014-08-29 17:37:00那淡馬鍚各國都想投, 為何不想投資台灣呢, 必有它的原因.
作者:
l42857 (~.~)
2014-08-29 17:38:00除了人才外, 台灣的法規本身是很有問題的, 重視的人也不多
那為什麼會沒有好的題目?因為環境+台灣年輕人不願冒險
在台灣有好的投資潛力,他會投的,不然來找我們幹嘛?還有一點,台灣人要找國外創投沒有管道
作者:
l42857 (~.~)
2014-08-29 17:40:00應該是高學歷優秀年輕人+優秀的中年主管 不想冒險吧
作者:
l42857 (~.~)
2014-08-29 17:41:00我覺的台灣新公司找主管人才不算好找 因為大家都保守
其實根本不是..要做這種網路平台技術上不難,但難的在網路行銷,推廣,在地經營..等等,根本跟技術無關
作者:
l42857 (~.~)
2014-08-29 17:42:00uber東西簡單 但我認為他們business不簡單耶
但Uber就很多人投,價值也高,難道台灣人做不出來?我現在有朋友也在做類似Amazon平台,在台灣,但我覺得
作者:
l42857 (~.~)
2014-08-29 17:43:00嗯. 如果uber不是外商, 還有點擔心他們公司被計程車砸了.
不要找台灣創投,他也不會找台灣創投,因為他從矽谷來的這次韓國得標的事情,他就很惋惜..因為台灣創業環境太糟了,優秀年輕人只想買房背貸,就是在鬼島井底之蛙
作者:
l42857 (~.~)
2014-08-29 17:45:00台灣有時不是作不出來, 而是... now.in 殷鑑不遠啊
我底下都是台清交的工程師,都只是花頭腦在實作沒有一個人想要創新,除非在自己負責那個部分
作者:
l42857 (~.~)
2014-08-29 17:46:00就像 uber 若不是外商, 除了被砸, 大概也會被法勒令停業.
作者:
l42857 (~.~)
2014-08-29 17:49:00有事先離 這麼好的議題居然沒人討論或許你說的年輕人問題也真的不少..
已經有很多年輕人,一開始說會跟你打拼,結果一買房,就想要穩穩在大公司領20年薪水付房貸了...而不是衝個5~7年等公司上市或是被併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