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台灣有能力自製民航機嗎

作者: TrueSpace (天使帝國IV神聖史詩)   2014-08-19 21:39:25
說起台灣要自製民航機,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
華揚史威靈飛機公司(Sino Swearingen Aircraft Corporation,簡稱SSAC)
是由台灣的統一集團、慶豐集團、太平洋集團、台翔航太、開發基金、中華開發等公司
於1994年投資成立的「華揚航太」
在1995年與美國SAI公司各出資50%合組的小型商務飛機製造公司
成立原因除了台灣想要發展航太工業,也有政治考量
當年台灣向美國購買F-16戰機,取得價值數億美元的工業合作額度
經當時時任美國聯邦參議員洛克斐勒引薦促成這項台美合資案
洛克斐勒也是後來促成前總統李登輝成功訪美的要角之一
華揚史威靈成立初期,航太工業景氣欠佳,華揚史威靈原定1998年開始生產第一架飛機
但過程中出現設計錯誤,進度嚴重落後,面臨其他生產類似飛機的公司強烈競爭
靠著政府不斷增資,才得以維持營運
截至2000年為止,台灣對華揚史威靈的投資金額
已從最初的5000萬美元,增加到2億5000萬美元
華揚史威靈研發的小型商務飛機SJ30-2,在小型商務客機機種中
具有航程較遠、速度較快、價格較低廉等優勢,是全球續航力最長的小飛機
2001年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小型商務飛機的安全與隱私性重受青睞
SJ30-2訂單大增至超過300架
2005年10月,SJ30-2終於取得
美國聯邦航空署(FAA)頒發的型別認證(TC),可以進入量產階段
不過SSAC資金實在「燒」得太快
再加上公司內部出現鬥爭,讓這家公司開始走下坡
2006年8月,SJ30-2量產的第一架飛機就發生機翼裝歪的狀況
量產時程延誤,公司面臨經營危機
經濟部緊急派漢翔團隊等專家前往補救
截至2008年3月止,政府前後投入SSAC的6.19億美元資本全數用罄
公司還積欠應付帳款9918萬美元
(其中包括由耀管會、國發基金貸款的8618萬美元)
在此同時,華揚史威靈尋覓策略性投資人並不順利,多次功虧一簣
事後才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EIDC創投公司簽署合併協議
由EIDC投資1.5億美元取得80%股權,分期償還耀管會融資
一直到現在,華揚史威靈的財務官司案仍然還沒有解決
看完了華揚史威靈的故事,讓台灣人自製民航機的願望,如同南柯一夢般的破碎
事實上,飛機公司製造一款新飛機,往往是一場世紀豪賭
生贏雞酒香,生輸四塊板,就連當年波音公司留名青史的Boeing 747客機
也是波音公司押身家梭哈的世紀豪賭的成品,為世界上第一款雙走道的廣體客機
為了這款世紀客機,從機身、機翼、駕駛艙、內裝、引擎、製作廠房...等
全部都要重新來過,Boeing 747的開發和新廠房的建造
讓波音公司幾乎陷入破產邊緣,甚至要向銀行借款,在首架飛機交付前數個月
波音公司再度要求增加資金以完成Boeing 747的開發
如果銀行拒絕波音的請求,波音公司可能就要面臨倒閉
最終,波音的賭注不但成功了,並支配了接下來的數十年的大型飛機市場
接下來講Boeing 777,這是波音公司的第二次世紀豪賭
同樣也是生贏雞酒香,生輸四塊板
這次波音公司學聰明了,把許多飛機的零件採用電腦繪圖設計
同時也把前艙、機翼、尾翼、引擎整流罩、機翼前緣組件、機翼活動面
起落架、支撐架、鼻輪、艙門、鰭片和天線等,分別承包給世界各地的不同公司
這樣就可以節省不少研發製作的生產成本
日本公司川崎重工業、富士重工業和三菱重工業組成「日本飛機發展公司」
負責777約20%的零件製造
而大韓航空(KE)也參與承包小部分零件
最後在波音本身的監管下,完成飛機組裝,並執行試飛
波音投入了大量資源以開發777,是第一架完全由電腦設計的商業飛機
結果證明波音777是一款成功的飛機
事實上,民航客機的生產與製造
除非你的飛機不會賣到別國,或是飛到別的國家去
否則就一定要跟FAA(美國聯邦航空總署)和EASA(歐洲航空安全局)打仗
飛機上大到結構材料,小到螺絲燈泡墊片,甚至一塊標示牌
每一件只要裝上飛機使用的東西就必需要符合認證規範
FAA和EASA的航太專家從飛機引擎到結構,都會有人挑戰
飛機就算買成熟的零部件,組起來也是要打仗的
而且就算仗都打贏,不要說能否大賣,能否銷售回本都是個很大的問題
因為航空公司買任何一架飛機,都是極為慎重的決策
航空公司不會因為不買飛機而倒閉,卻會因為買飛機而破產
上一個大膽買A380的天馬航空(BC,Skymark Airlines)
已經在前些日子開天窗了
就連中國大陸的中國商飛公司開發ARJ-21和C919
都是一件困難重重的事情,最後還要靠中國大陸政府強制
要求如中國國際航空(CA)、中國南方航空(CZ)、中國東方航空(MU)...
等中國大陸的航空公司採購一定數量,才能維持其研發與生產
不然這些中國大陸品牌的客機,你覺得有誰會想要買單?
說穿了航太事業是個非常燒錢的事業
而且這錢燒下去就是豪賭,賭輸了就是血本無歸
再加上現在對於飛行器的安全設備要求越來越嚴
成本也越來越高,銷售也越來越難
很多專做航空器的公司往往走向併購,或是代工的途徑
國際分工合作,已經成為了航太事業的趨勢
舉凡幹線客機,現在只剩下波音和空中巴士而已
又如支線客機,則是有巴西航太工業、加拿大龐巴迪航太、歐洲ATR
中國商飛、日本三菱重工業這幾個,說真的也很難在多容納一個競爭者
大概是這樣子吧,不知道這些內容有沒有八卦
本篇文章為八卦板限定,請勿轉載至其他看板
PS:日本三菱重工業的MRJ,台灣的漢翔公司有參與研發、設計與製作喔
※ 引述《lonelyboy616 (R.I.P)》之銘言:
: ※ 引述《shawntanco (雄探可)》之銘言:
: : 標題: [問卦] 台灣有能力自製民航機嗎
: : 時間: Thu Jul 24 19:13:37 2014
: : 如題
: : 連更高階的戰機台灣都已經自製
: : 不知道以台灣的工業實力
: : 有無能力自製民航機
: : 鍵盤理工專家有八卦嗎
: :
作者: Rasin (雷森)   2014-08-19 21:42:00
做得出來應該也沒人敢坐
作者: XieXie9527 (謝謝你9527)   2014-08-19 21:42:00
好文幫推~沒有內部市場消化,真的很難
作者: CostDown (BigBoss)   2014-08-19 21:46:00
韓國人愛用自家產品 是全球最適合慢慢發展航太工業國家
作者: hotbeat (hotbeat)   2014-08-19 21:46:00
這篇可以M吧@@
作者: potionx (YEN YUAN-YEN)   2014-08-19 21:46:00
汽車都做不好還想做飛機?
作者: takmingnoob (大司馬司馬大大大)   2014-08-19 21:47:00
太神了 給推給推
作者: summerleaves (內湖全聯先生)   2014-08-19 21:48:00
寫得不錯
作者: citywind (~~~~~~鯰魚~~~~~~)   2014-08-19 21:49:00
台灣做的載具,做做外殼還可以,引擎就別要想了
作者: xxyxx (123)   2014-08-19 21:53:00
一,飛機外殼就很難了。二,二戰日本就是會做飛機但車做很
作者: tui1221 (a-tui)   2014-08-19 21:55:00
依台灣老闆省成本的工法,誰敢坐
作者: xxyxx (123)   2014-08-19 21:55:00
爛,日本車強大是因為戰後大量設計飛機的人轉進汽車業
作者: Entropy1988 (有意志的物質)   2014-08-19 21:59:00
好文
作者: CP543 (盛氣平 過自寡)   2014-08-19 22:00:00
那他們有要員工共體時艱嗎?
作者: xelnaga (Xel'Naga)   2014-08-19 22:01:00
二戰的日本戰機有很猛嗎?
作者: flyover01 (想得不可得 情愛裡無智者)   2014-08-19 22:05:00
SJ-30完全是在美國玩的,臺灣只有出錢而已,做好做壞
作者: xxyxx (123)   2014-08-19 22:05:00
日本軍機啊,綜合起來排第四第五吧。
作者: flyover01 (想得不可得 情愛裡無智者)   2014-08-19 22:07:00
都與台灣能否自製民航機無關
作者: bpdq (四方)   2014-08-19 22:07:00
機王!推
作者: Yuwuen (遊玩)   2014-08-19 22:13:00
所以2001後漢翔的能力到底是....鴻海還是台積電?
作者: amows ( ™)   2014-08-19 22:22:00
好文推!!!!
作者: attis   2014-08-19 22:25:00
其實自製民航機跟自製軍機是兩回事......就算是LM去做民航機 沒燒個幾十億也做不起來
作者: dan310546 (00)   2014-08-19 22:34:00
作者: CORSA (重型爬行獸)   2014-08-19 22:44:00
中國商飛與三菱重工的規模其實還比聯合航空製造公司OAK還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