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爆卦] 榮化犯下的關鍵大錯,記者來看一下吧

作者: baelrog (貝爾羅格)   2014-08-03 12:50:12
※ 引述《pipi520 (龍的觀點)》之銘言:
: 20:50 分之前的丙烯泵送壓力是 40 Kg(大概是40 atm) 左右,之後異常掉到 13 附近
: 然後就不再下掉了,而且榮化與華寶都有作飽壓測試
: 這的測試理論上跟殺人有不在場證明一樣是個強力證據,證明管子沒破
: 但這個飽壓測試有個關鍵 bug ,也是讓李長榮 華運犯下大災難的錯誤觀念
: 就是丙烯是 40 kg 高壓運送,在 40 kg 高壓下會液化成液體
: 如果壓力慢慢流失掉,壓力掉到一個數值,丙烯就會氣化成氣體
: 這個壓力叫做飽和蒸汽壓
: 丙烯 25℃ 飽和蒸汽壓 = 1158 Kpa 換算大約是 11.5 kg
: 也就是說管子破掉時,釋出的空間讓裡面大量的液化丙烯
: 不斷的轉換成 11.5 kg 的氣體丙烯
: 液體氣化成氣體體積大概會膨脹一千倍,這些大量的丙烯氣體 keep 住了壓力
: 管子裡面大量的液體丙烯不斷的在 11.5 kg 壓力下氣化再氣化
: 這也就是為什麼管子壓力一直 keep 在 13 kg 不會掉下來的原因
: 也讓華運,李長榮 雙方造成誤判
: 關鍵錯誤就在於
: 液化流體的飽壓測試必須高過飽和蒸汽壓,不能在飽和蒸汽壓附近作測試
: 否則不斷氣化的氣體壓力會讓測試人員誤判壓力沒有降低
: 以上
我有個疑問。
一般而言,管路老化洩漏,最大宗的不是管子本身破掉,而是接管處橡膠墊片。
洩漏時的情況是,管內壓力大墊片被撐開,而壓力小墊片又密封回去。
於是榮化的這保壓測試,我就覺得很奇怪……
操作環境大約40 kg/cm2,但測試只測試到13 kg/cm2,對於如果是墊片被壓力撐
開的狀況,13 kg/cm2有測跟沒測一樣吧!
正常要做保壓測試,不是應該要做到操作環境然後再加個安全係數嗎?
作者: offish (offish)   2014-08-03 12:52:00
我不清楚啦 不過40 kg/cm2的壓力 墊片可能被撐開而不破損?
作者: IhateOGC (我討厭)   2014-08-03 12:54:00
反正千錯萬錯都是工程師的錯:D
作者: lorleninmam (勞崙馬)   2014-08-03 12:54:00
墊片有耐壓等級、種磊也很多,金屬石墨墊片就可以
作者: buddar   2014-08-03 12:54:00
搞不好沒做,看事後的數據瞎掰
作者: jerricle1 (福馬林的春天)   2014-08-03 12:54:00
操作環境40的話,測試壓力可能會打到42~45但是這是化學物品……他們的測試方法或許會不同
作者: Aerogel (無視宵夜文)   2014-08-03 12:56:00
沒記錯,測試壓力不是要比實際運作壓力要高!!
作者: mywu0606   2014-08-03 12:58:00
漏的點不是法蘭與墊片而是管線補丁處 墊片在好也沒用
作者: buddar   2014-08-03 13:00:00
這麼危險的化學品,管線用補丁?沒更換?
作者: mywu0606   2014-08-03 13:02:00
在說高壓管線如果沒必要會減少法蘭管線都是在現場銲接
作者: memoryautumn (只是個鄉民 毫無反應)   2014-08-03 13:02:00
疑似洩漏點是補丁處 也就是之前管路上有破洞你說的是法蘭面 是不一樣的位置但原先壓力是40kg/cm2 飽壓測試只測到13kg/cm2
作者: ksword (k-sword ks-word)   2014-08-03 13:04:00
原PO是想表達假如是墊片造成 那樣測試也是無效的補釘處漏是事後才調查出來的結果
作者: memoryautumn (只是個鄉民 毫無反應)   2014-08-03 13:05:00
這種飽壓測試說沒問題 大概會被主管定到死吧
作者: mywu0606   2014-08-03 13:05:00
液位氣體管線洩漏時會在某一壓力維持一段時間後才慢慢變0
作者: jerricle1 (福馬林的春天)   2014-08-03 13:06:00
裡面不知道會不會有分段壓力錶
作者: memoryautumn (只是個鄉民 毫無反應)   2014-08-03 13:09:00
喔喔 感謝K大的解說 我誤會原PO意思但我贊成原PO的想法 原先是40KG 現在只測到13KG 根本有問題
作者: sychang0807   2014-08-03 13:19:00
應該要測試到工作壓力的1.5倍也就是說要test 60kg
作者: buddar   2014-08-03 13:28:00
看來應該沒用氮氣測漏,如果用60kg丙烯測漏,那...
作者: sychang0807   2014-08-03 13:30:00
一定是要用惰性氣體測試的,不然很危險
作者: redlance (紅~)   2014-08-03 13:32:00
你說的也不算錯,但這次的主要徵結點看來是上一篇講的液化氣體的部份
作者: sychang0807   2014-08-03 13:33:00
小弟待的化工廠,需要做氫化反應,在反應前也是先用氮氣測試到工作壓力,持壓至少一小時,沒漏才開始做
作者: redlance (紅~)   2014-08-03 13:33:00
實際上我也贊成你說的以操作壓力測試
作者: sychang0807   2014-08-03 13:35:00
但是那顆槽子的設計壓力,比我們操作壓力大6kg
作者: memoryautumn (只是個鄉民 毫無反應)   2014-08-03 13:35:00
應該是正常都要用操作壓力測吧而且個人經驗 測試都一定會超過操作壓力Y
作者: sychang0807   2014-08-03 13:45:00
我們槽子有破裂片,如果壓力超過,也會自動洩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