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為什麼國父不是袁世凱?

作者: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   2014-07-31 20:11:50
※ 引述《BitchFoxTz (笑磋跎)》之銘言: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2%81%E4%B8%96%E5%87%AF
: 維基裡關於袁世凱的資料講的滿詳細的
: 還有一些其他資料
: 綜合以上 真的覺得袁世凱是個對中華民國很偉大的人物
: 完全不是課本所塑造的大漢奸形象
: 袁世凱稱帝被罵很慘 不過事實上其本意卻好像不是如此?
: 除此之外 袁在內政 軍事 教育 經濟等等都有極大貢獻
: 跟孫文比較起來
: 實在相當抱不平
: 為什麼一個是國父 一個卻落得漢奸下場?
: 有歷史強人能再補卦或說明一下嗎?
: 看維基實在不過癮啊
「國父」的稱號是1940年重慶國民政府正式頒布的,不過在孫文過世的時候,當時日
本評論界就有給予他「支那革命之父」。有很多著作批評孫文的歷史定位,例如旅日作家
黃文雄(不是刺殺蔣經國那位)在他的著作《國父與阿 Q》中,第一章第一節的標題是「
國父袁世凱先生」,文中認為孫文的貢獻度不如袁世凱,最多只能稱為「黨父」。
然而與其質疑為什麼國父不是袁世凱,不如反向地問為什麼國父是孫文呢?這樣會比
較好回答。研究國父的形象最著名的學者,應該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潘光哲教授
,他擅長觀察歷史人物「閱讀的書籍」和「他們腦袋裡的知識」,在《華盛頓在中國:製
作「國父」》一書中,他發現孫文的國父形象其實是有意仿效美國國父華盛頓,是當時的
孫文粉絲團刻意捏造出來的,以下簡介中華民國國父的製造過程:
第一步、晚清以來的「華盛頓神話」
晚清以來傳教士傳播的書籍包括了《華盛頓傳》,因為原版賣得不錯,所以有一直補
增,到了第六版才有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可見大概是豪洨的。但是傳到中國以後,知
識分子覺得華盛頓很誠實,可以比美中國的堯、舜,所以特別強調這個小故事,當時留洋
考察的外交官傅雲龍還說他親眼看過這把斧頭。
這樣還不夠,更多傳教士、中國翻譯家在報紙上提供更多華盛頓的其人其事,不過常
常有些誤解或美化,例如魏源、徐繼畬把美國的選舉制度想像成類似上古時代的禪讓一樣
,大概都是把中國固有的制度去想像美國的制度。隨著中國對外國的交往越來越密切,知
識分子對於華盛頓的豐功偉業也又更多的聯想,華盛頓就像武林高手一樣。
為什麼說是武林高手呢?因為現在的「華盛頓紀念碑」還留有一塊徐繼畬的碑文,是
傳教士丁韙良帶過去的,碑文說:「華盛頓,好棒棒!拿三尺劍,開拓萬里的疆土,而且
不把國位傳給子孫,也不設立帝號,創立推選的制度,這就是天下為公的精神。我曾經看
過華盛頓的畫像,長得好帥啊!難怪這麼厲害!大家要向華盛頓多多學習。」
第二步、神話的轉向
由於中國人傳統寫書,喜歡參考材料,把需要的資料抄過去,雖然加油添醋,其實版
本都是來自同一個,可是每個人都加一段自己的看法,華盛頓就變得更加傳奇了,總結而
言,晚清到民初的中國人對華盛頓的印象是:美國民主制度的創建者、異國的堯舜。
開始有中國人去思考要怎麼樣把美國的制度套用在中國上,所以晚清的現代政治理論
思潮也跟華盛頓神話有關,例如晚清數學家李善蘭就覺得美國有任期的領導人可以避免出
現暴君。另一方面,因為誤解華盛頓創立議會,所以有些知識分子也希望以華盛頓為榜樣
,在晚清的報紙上借題發揮,鼓吹中國要有議會制度。
第三步、製作孫文崇拜
清朝被推翻之後,中華民國誕生了,在革命的期間,就有點像美國剛建立的情況,華
盛頓的開國形象與革命的想像結合在一起。例如興中會說「創立合眾政府」靈感就是美國
,又如鄒榮的《革命軍》其實是抄《美國獨立檄文》,只是把國家和名詞改一改而已。很
多革命黨的人就在文宣上提到華盛頓,試著用通俗的故事告訴民眾革命的理念。
那誰要當華盛頓?受西方教育的孫文有很好的條件,他是滿嘴華盛頓的人,書裡面常
常提到華盛頓幹嘛幹嘛的。此外,他在倫敦蒙難時,西方報導幫他打悲情牌,使他成為全
國知名的人物,當時的人對他的印象就是領導革命。對於黨內同志宋教仁、章太炎批評他
魯莽之類的,他都一笑解恩仇,所以大家就覺得孫文是有禮貌的好人。在加上孫文自己有
意地把自己凌駕在組織之上,1924年《中國國民黨總章》就規定總理是最高的決策,最終
使孫文成為華盛頓在中國的代言人。
1922年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舉辦一個民意調查,問題是:「當今中國活人中你最佩服誰
呢?」孫文得票率27% ,成為第一名。隔年北京大學也舉辦同樣的民調,孫文又是第一名
,可見孫文的好形象已經深入民心。另一方面,書商看到有利可圖,開始在賣各種孫文的
書,包括《孫逸仙傳記》、《孫中山評論集》,而且還有賣周邊商品,買書還送贈品。當
時一個叫張靜廬的出版商回憶:「我們當年賣《中山叢書》賺了十萬多,超爽der!」
孫文的形象比起軍閥好一些,可是還不到國父的等級。直到孫文1925年過世後,各地
的追悼活動便地開花,在這樣的時空環境,輓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塑造題材,開始稱頌孫
文,把他與華盛頓相提並論,有些學生就寫:「創建共和似華盛頓」、「華盛頓再見今日
」、「功勳不讓華盛頓」等等,有一本專書叫《輓孫中山先生聯選》,其中提到華盛頓的
有六十二條,僅次於列寧的八十六條。
此後,在孫文的紀念會中,出現恭讀總理遺囑、向孫大元帥鞠躬等等的儀式。加上國
民黨為了要鞏固黨國體制,需要製作一個國家偶像,所以模仿蘇俄的列寧崇拜,移植成為
孫文崇拜,在這樣的氛圍下,1929年的黨大會中通過修建中山陵,1939年提案孫文為國父
,並在1940年通過了。
故事很長,但我要去看種花職棒惹,省略的部分請你們自己去看底下的參考書:
1. 黃文雄著;曾齡儀譯,《國父與阿Q》(臺北,前衛出版,2001)。
2. 潘光哲,《華盛頓在中國:製作「國父」》(臺北,三民書局,2006)。
3. 潘光哲〈「華盛頓神話」在晚清中國的創造與傳衍〉,收入黃東蘭編,《身體.心
性.權力:新社會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第2集,頁43-76。
4. 彼得‧柏克(Peter Burke)著;許綬南譯,《製作路易十四》(臺北:麥田出版,
2005)。
作者: lostsky93 (不悔)   2014-07-31 20:15:00
不過袁有帝制的荒唐戲碼..晚期舉動毀掉自己一生功業..
作者: yyc2008 (MAGA)   2014-07-31 20:15:00
支那豬狗黨都敢拿他們的黨歌做為國歌 當然也把他們的黨父做為國父 就是這般無恥 黨天下的思維 今天鬼臭支那也一樣
作者: LAM   2014-07-31 20:21:00
"國父"本身就是塑造出來的 充其量只是跟老美學的
作者: cloudwolf (狼)   2014-07-31 20:26:00
有趣的是 美國本身是沒有國父的 只有開國元勳們
作者: YHN0987 (YHN)   2014-07-31 20:45:00
我原本也是這樣想,後來看各國,國父本來就是看你怎麼喊,wiki,菲律賓國父,不是菲律賓人,是華人而且菲律賓革命時,菲律賓國父黎剎,早就死了只看中國和美國,你會有國父一定要是開國第一任首領的錯覺.然後會產生袁世凱是第一任總統,所以袁世凱就是國父的錯覺.李承晚是韓國的首任總統,但金九卻是韓國國父所以所謂「國父」,只是看公認度而已...和職位未必相關袁世凱稱帝時,就很顧人怨了,根本就不會有國父的公認度如果要比神話的話,袁世凱稱帝時,做的神話更扯,結果咧?難道做神話,造神,就一定有用??
作者: ffaarr (遠)   2014-07-31 21:08:00
推潘光哲的研究,也推這篇介紹
作者: YHN0987 (YHN)   2014-07-31 21:09:00
毛澤東是對岸國父,也不是因為造神,是毛真的對PRC建立有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