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走不動 走會痛 下肢血管通不通?

作者: HTC92 (中国台湾人的驕傲-92共識)   2014-07-15 21:23:20
走不動 走會痛 下肢血管通不通?
2014/07/14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報導】
案例故事:王媽媽本來就喜歡在假日去溪頭爬山,但最近有幾次她在走了一段路之後,左腳
突然感到下肢麻木、無力,待休息片刻後,又能繼續往前走,沒想到走沒多久,症狀再度出
現。同行的女兒認為不對勁,帶媽媽求診,醫師診斷是周邊動脈阻塞造成的間歇性跛行。
周邊動脈阻塞 造成間歇性跛行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黃瑞仁指出,隨著飲食西化,罹患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人口增加,加上
老化、抽菸等因素,都會導致血管粥狀硬化,造成血管阻塞,例如發生在大腦動脈、頸動脈
的阻塞,輕者造成頭暈,重者引發中風;如果發生鎖骨下動脈的阻塞,則會出現上肢無力,
量不到血壓;若在腎動脈狹窄,則會引起腎性高血壓與腎衰竭;發生在四肢周邊動脈的阻塞
,則是造成下肢無力、行走疼痛,也就是間歇性跛行。
換言之,動脈血管硬化是全身性的,在人體各個部位都可能發生,輕者造成日常生活不便與
工作能力的喪失,重者可能有致命之虞。
症狀分四期 嚴重恐面臨截肢
以下肢出現的動脈阻塞為例,台北慈濟醫院周邊血管中心主任黃玄禮表示,它好發於前股動
脈、膝膕動脈等處,特別是血管分叉處更容易阻塞而引發病變。這類病人的症狀可以分為四
期:
第一期:往往患肢會有發冷、蒼白及輕微的麻木感。
第二期:腿部肌肉因走路或運動而引起短暫性的缺血、缺氧,出現間歇性跛行,包括走路無
力、痠痛症狀,可以因休息而緩解,如此症狀反覆出現。
第三期:患者連靜止休息也會持續感覺疼痛,而且症狀加劇。
第四期:末端缺血更為厲害,即使短距離的行走也可能出現腳痛,傷口癒合不良,到最後會
因組織壞死而需面臨截肢的命運。
下肢塞住了 腦中風機率增高
黃瑞仁說,通常下肢動脈阻塞的病人,有很高的機率會合併心肌梗塞、腦中風或腎病變的可
能性。因此,如果已出現疑似周邊動脈阻塞的症狀,都應該進行整個循環系統的檢查,包括
血管超音波、血管攝影及電腦斷層掃描。
至於周邊動脈阻塞的治療,在症狀初期可採用擴張血管或避免血栓的藥物。老菸槍要禁菸,
而且千萬別因下肢疼痛而放棄運動,因為如果有規律的運動,它一方面可以改善血管內皮細
胞擴張血管的功能,也可以改善骨骼肌的代謝及血液的黏稠度,甚至可增加側枝循環的生成
,減少下肢局部缺血的問題。
不過,一旦症狀已逐漸惡化且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並進展為間歇性跛行或有傷口癒合不良等
嚴重組織缺血的症狀時,就應該考慮接受氣球擴張術(PTA)或動脈繞道手術的治療。
嚴重缺血者 需考慮手術治療
黃玄禮表示,由於心臟血管支架應用於治療冠狀動脈阻塞已有多年,許多民眾以為周邊動脈
阻塞也是以植入支架為優先選擇,但兩者並不可相提並論。
一方面下肢血管支架容易因運動、壓迫而發生扭轉,二方面則是植入支架一年內血管再阻塞
率約有10~15%,因此建議以氣球導管為優先考慮,如今醫界更有塗藥氣球,可防止血管內膜
增生,但這項治療健保並不給付,自費約7~8萬元。
至於選用血管支架、動脈繞道手術,則是針對氣球導管治療後仍出現血管阻塞,或要處理較
大範圍(大於10~20公分以上)的血管阻塞,只是後者可能需取病患自體的大隱靜脈或以人
工血管來建立新的血管通道,而且老年人手術會有較高的風險。
▇運動叮嚀
規律步行訓練 每周至少三次
黃瑞仁提醒,下肢周邊動脈血管阻塞的患者,千萬別因疼痛而完全放棄運動。建議可經由規
律的步行運動訓練,每次步行至少30分鐘、每周至少三次以上,而且每次運動以接近最大程
度的疼痛為止,如此持續六個月的訓練,就會有明顯的改善。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24213
作者: Brad255 (曾經)   2014-07-15 21:25:00
挖丟咖麻 安怎造
作者: braja5566 (不要打= =豆頁彳艮痛)   2014-07-15 21:25:00
空巴空空
作者: wwsrs (wwsrs)   2014-07-15 21:25:00
0800
作者: agong (agong)   2014-07-15 21:29:00
生活能自理 基本人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