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有沒有儒家思想害死人的八卦?

作者: hongbar (氫氣球)   2014-06-28 21:58:40
※ 引述《heisego (海瑟戈)》之銘言:
: 孔子什麼時候叫你面對這種情況要忍氣吞聲?
: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 」(論語 先進十七)
: 孔子的學生冉求幫當時的富豪季氏斂財,行為舉止跟蔡衍明差不多,
: 孔子馬上翻臉不認學生,跟其他人說:「你們可以打鼓去攻打他。」
: 孔子看到自己的學生加入萬惡的資本家陣營,直接叫自己學生採取暴力手段,
: 這樣有很溫和嗎? 有叫你和為貴嗎?
: (孔子擔任魯國司寇時還曾經殺過自己的異議者少正卯,但這算孔子的負面事蹟。)
: 齊宣王問孟子:「商湯流放夏桀,周武王殺掉紂王,有過這樣的事嗎?
: 做臣子的居然可以殺掉自己的君王?」  
: 孟子回答:「無道之君,殺了也不算殺掉自己君上,不過是殺了一個匹夫/獨裁者。」
: 孟子又主張,君王如果把人民視作草芥,那人民當然可以把君主當成自己的仇人。
: 就因為這段文字,朱元璋下令刪除孟子章節,並且科舉考試不得拿孟子入題。
: 正統的孔孟思想,根本沒叫任何人當奴才。
: 儒家思想會變成奴家思想,都是後代帝王為了統治人民,扭曲儒家經意。
: 再加上董仲舒跟宋代幾位頗呵的"大儒",比如程氏bros或Juicy之流,
: 主張什麼"存天理、去人欲"blabla
: (然後Juicy又去搞自己媳婦,噗)
: 結合道家陰陽學說,搞出什麼男尊女卑,還有一堆有的沒的男女禮儀。
: 後來我越念越覺得怪,孔子不是拿詩經當上課的課本嗎?
: 詩經大家自己去翻翻,內容都是很露骨的情歌,根本當時男女在約__的神器。
: 然後孔子卻說詩經是:「詩經三百篇,說穿了,就是『思無邪』。」
: 也就是,詩經是情慾的展現,毫不作假,念詩經可以讓自己思想沒有偏差。
: 所以孔子壓根上沒叫你壓抑自己的想法或情感,
: 你只要真情流露,有什麼想法,就應該直接表達出來。
: 什麼壓抑自己、去除慾望,那些都後世一些亂七八糟捧帝王LP的學者掰出來的。
: 以前上傅佩榮的先秦儒家思想,傅佩榮要求回歸先秦原典,
: Juicy跟宋代學者編的那些XX集注,一概不用,
: 因為傅佩榮認為宋代那些學者扭曲儒學扭曲得太厲害。
: 台灣的儒家教育更詭異,沒有把《四書》整合在一起,
: 很多人念了論語就以為那是儒家的全部。
: 錯,論語不過是孔子言論片斷的摘錄,
: 儒家系統化的思想精隨其實在於中庸、大學。
: 而孔子拿來教學生的教材則是尚書、易經、詩經,所以這是孔子思想的根源。
: 中庸跟大學,其實一點都不難,
: 重點不過就是:誠實檢驗自己跟自我要求。 就這樣子。
: 中庸的重點是:「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
: 就是說,毫無掩飾地呈現自己,這是自然界的運作原理;
: 而做到「毫無掩飾」的真誠,則是人應該效法的。
: 同時,這也解釋了為何孔子要拿詩經當教材,因為詩經就是真情流露的典範。
: 像大腸花論壇就符合中庸「毫無掩飾」的要求,
: 看到GY事就開譙就開罵,爽啦,有什麼不對?
: 至於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執守中道(允執厥中),不要太過偏於某一方立場。
: (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論語 里仁》)
: (過猶不及《論語 先進》)
: 主張中庸跟孔子被易經影響也有關係,認為自然界的規律就會自我修正。
: 然後大學的八目,說穿了就是自我要求跟自我鍛鍊,
: 透過增長知識(格物致知)來端正自己的想法(誠心正意),就是「修身」,
: 把自己先做好之後,再推廣出去,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 大學重點就這樣。
: 所以中庸跟大學合在一起,就是用真誠的態度在對待自己,以及對待社會。
: 自己如果能力夠強,就要去主動改善社會。
: 至於易經,則是透過統計學的方式去預測未來變化,
: 而君子應該要能看穿未來趨勢去採取最正確的行動。
: 孔子思想從中庸大學來看,真的就這樣,沒了。
: 主要是在說自我修練的觀念跟具體作法。
: 中庸跟大學才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 什麼禮教之類的,根本不是孔子的重點,那個只是附帶的。
: 孔子的根本重心,都在於自我想法的修正。
: 但是後代帝王為了奴化人民,把孔子理論本末倒置,
: 把孔子學說教條化、具體化、禮教化,變成像法律一樣的規範。
: 這也不意外啦,
: 因為這些帝王表面上提倡的是儒家,實際上自己在用的是法家。
: KMT跟中國共產黨,還有一些嘴臉噁心的商人慣老闆,學這些帝王術學的也滿到位的,
: 都用要求儒家教條要求別人,自己卻壓根沒用一樣的標準要求自己。
: 像某位神豬市長參選人,之前大言不慚的說:「大家都覺得有土斯有財。」
: 他要不要看看「有土斯有財」的完整脈絡?
: 大學 禮記:「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 。德者,本也;財者,未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
: 連鄭成功有沒有到過台北都搞不清楚的,
: 沒好好讀懂《大學》應該也是不意外的事。
  我覺得這說的只是儒家的一部分,春秋戰國時代基本上就是個亂世
,而百家爭鳴就是各家各派提出的對這個亂世的各種解方,孔子提出來
的想法就是回歸周公的那種金字塔型中央集權封建和以禮治國。孔子最
重視的是「禮」—秩序、等差和「仁」—道德,這兩者可說是孔子思想
的表裏,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禮」建立的是一個絕對的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臣必
須忠君,子必須孝父,這種等差、階級化的秩序讓人沒有紛爭,就像我
曾經在小說中看過的一段情節:一個夫子問主角說君王應該要立長還是
立賢?主角便問了在場的學生兩個問題,一個是「三皇子和四皇子誰較
為賢明?」,結果底下議論紛紛,而第二個便是「三皇子和四皇子誰較
為長?」,眾口一詞三皇子為長。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建立絕對的階
級秩序可以清楚的解決紛爭,臣不能逆君,子不能逆父,但是這會有一
個問題,君一定比臣對嗎?父一定比子對嗎?不一定,所以為了確保這
個,所以必須輔以「仁」,所以孔子強調「禮」外,還強調「仁」,作
為一個君子必須要修身,讓自己必須具備自己所在位置的品德,越高位
者越是要要求自身,具備高道德,才能教化下位者。
基本上我還是蠻佩服孔子的,他在那樣的時代提出以「仁」為本的思
想,他是真的重視人民,想要建立一個烏托邦般的理想國度,可惜這種
思想真的太過理想,後世的君王用「禮」來確保自身的地位,却忘記用
「仁」來要求自身,結果就越來越畸形,甚至到了「禮教吃人」的地步。
  儒家思想在我看來,就是跟共產主義一樣是個不切實際的東西,高位
者掌權後誰來確保他們的道德?要怎麼解決集權後的腐敗?孔子只會要他
們自發性的修身卻沒有提供一個制衡的機制,用這做為政治、社會的中央
思想國家當然會悲劇。這跟現今社會的普世價值—民主、人權背道而馳,
所以才會漸漸沒落,甚至被罵得狗血淋頭。舉個例子來講,「孝」講的是
要孝順父母,但是我們孝順父母、照顧父母是只因為他們是我們的父母?
還是因為他們生我們並養育我們長大對我們有大恩?有腦子的人都知道是
後者,可是儒家把這變成了教條,卻忘了本質,然後就有「他是你父親,
就算他再怎麼不對,你也不能忤逆他」這種神邏輯言論出現。
  我是覺得孔孟思想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但不能否認它就是造成中
國兩千多年來君主專制奴化思想的元兇,孔子沒有強調要「去人欲」,但
是他非常強調「禮」和「秩序」,這造成的危害,想必大家都已經體會的
很深刻了。至於「以和為貴」其實就是「道理不重要,關係比較重要」,
這是從「愛有等差」→倫理>法律→人治→遇到紛爭走關係所延伸出來的
,我想應該不是孔子的本意,但是也算是儒家思想的副產品之一吧!
作者: chen740530 (chen740530)   2014-06-28 22:02:00
不懂為什麼還有人提倡2000年前中國魯蛇講的話
作者: potionx (YEN YUAN-YEN)   2014-06-28 22:03:00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老賊不死只是禍害
作者: xdbx (羊阿兵)   2014-06-28 22:05:00
孔子一點都不魯啊 他就算不當官也是個辦學很成功的
作者: MacOSX10   2014-06-28 22:07:00
孔子幹掉少正卯的原因是發現他嘴炮戰鬥力可以跟自己匹敵
作者: e1q3z9c7 (午仁)   2014-06-28 22:07:00
不是儒家講得對不對 而是他從未教人思考他所說的再對的東西一旦盲從都有問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