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南中國海上的博弈

作者: likeqiang (李克強)   2014-06-26 09:15:31
南中國海上的博弈
2007年,時任中國總理的溫家寶在訪日期間,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達成共
識,雙方同意使東中國海成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他的繼任者李克強去年10月
在文萊會見東盟(ASEAN)領導人時,對南中國海也使用了幾乎一模一樣的措辭。
盡管各國嘴上說著海洋和諧,但無論是越南和菲律賓、還是日本和美國,都認為中國在
該區域態度強硬,並對此日益不滿。
美國國防部長查克?哈格爾(Chuck Hagel)最近在新加坡香格裡拉對話(Shangri-La Dial
ogue)上發表演講時,說出了許多東南亞國家由於擔心中國報復而不敢過於激烈表達的心
中所想:“中國已將南中國海稱為‘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實際也理應如
此。但近幾個月來,中國採取了破壞穩定的單方面行動,對南中國海提出聲索主張。”
“價值億萬美元的問題”
從馬尼拉到華盛頓,專家們都在努力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現在對南中國海的領土
主張採取更強硬的姿態,而這些主張多數已經存在數十年?這個問題被澳大利亞羅維國
際政策學院(Lowy Institute)亞洲安全事務專家羅里?梅德卡夫(Rory Medcalf)形容為“
價值億萬美元的問題”。一些人認為這是一個新興大國在展示自己新的海軍力量,也有
人看到了一個更為大膽的企圖——把美國海軍從其二戰以來一直占主導地位的西太平洋
擠出去。從亞太地區軍事規劃者到跨國零售商和全球能源公司,無一不在擔心日趨緊張
的局勢。
在最新的摩擦事件中,中越兩國大量軍艦、海警和漁船正在存爭議的帕拉塞爾群島(Pa
racel Islands,中國稱西沙群島)附近,玩一場危險的海上“膽小鬼博弈”,起因則是
中國在海上鑽探石油而激怒越南。這場爭執還在越南點燃了一場充滿仇視的反華騷亂,
導致蘋果(Apple)、阿迪達斯(Adidas)等多家公司的供貨商臨時停產。
“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不僅對越南,對整個地區和全世界都是如此。”越南國防部副部
長阮志詠(Nguyen Chi Vinh)說,“他們在我們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搭建鑽井平臺時,
已經違反了國際法。”
越南政府正仔細考慮要不要仿效菲律賓政府將中國告上國際法庭。2012年4月,在經過長
達一個月的緊張對峙後,中國船隻從菲律賓手上奪回對斯卡伯勒淺灘(Scarborough Sh
oal,中國稱黃巖島——譯者註)的控制,此後中菲關系一落千丈。
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Kaplan)在自己的新作《亞洲火藥桶:南中國海問題和太平洋安
定局面的終結》(Asia’s Cauldro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End of a Stable
Pacific)中寫道,從中國的地理位置以及目標——阻止外國勢力像過去200年那樣利用
自己——來看,中國的行為“毫無異常強硬之處”。他得出結論:“它尋求在那片近海
占據主導地位再自然不過,那裡都是小國和弱國,而且可能存在大量石油和天然氣。”
中國否認自己在加劇緊張局勢。在香格裡拉對話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王冠中
中將斥責哈格爾和安倍(在演講中對中國大肆抨擊)是在聯手挑釁中國政府。
美國承認隨著中國軍力的不斷成長,它在該地區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美國參謀長聯
席會議主席馬丁?鄧普西(Martin Dempsey)將軍表示,中國正以“挑釁”的方式利用自己
的軍事力量,令尋求外交解決方案變得復雜化。
鄧普西在一次聯合採訪中說:“兩年前我們才討論過,如果明明是外交問題,地區大國
……就不該動用武力或大國軍事工具來對其增壓,然而現在事態已發生變化,所以出現
了動用軍事力量向外交施壓的局面。”
就在今年,中國軍艦曾試圖阻止菲律賓船隻給一艘名為馬德雷山號(Sierra Madre)的軍
艦提供補給,這艘軍艦擱淺在斯普拉特利群島(Spratly Islands,中國稱南沙群島)的
第二托馬斯礁(Second Thomas Shoal,中國稱仁愛礁)。菲律賓政府還譴責中國政府在
約翰遜南礁(Johnson South,斯普拉特利群島的另一座島礁,中國稱赤瓜礁)填海造陸
,可能要建造飛機跑道,違背了2002年的區域行為準則。還有報道稱中國想圍繞永暑礁
(Fiery Cross Reef)造一座人造島嶼,以便在南中國海部署軍力,進而深入太平洋。
中國認為越南與菲律賓政府一派虛偽,稱它們或已違背行為準則,或在中國所主張的海
域鑽探。廣受尊敬的前任新加坡駐美大使、海商法專家許通美(Tommy Koh)指出,南中國
海的6個聲索國無一遵守過行為準則的法律條文。
有些人認為,中國覺得美國在自己後院插手越來越嚴重,它是在對此作出回應。小布什
(George W Bush)政府期間,美國專註於伊拉克和阿富汗,以至於許多亞洲國家擔心它忽
略了中國日益壯大的海軍和海警隊伍。
2010年,美國發出了轉變的信號。時任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政府國務卿的希拉
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在河內發表講話,宣稱美國在南中國海也有“國家利益”
,這番言論激怒了中國,就在幾個月前,中國政府剛剛稱這片水域是自己“核心”利益
之一。
兩年後,美國當時的國防部長利昂?帕內塔(Leon Panetta)在新加坡對亞洲各國國防部長
表示,作為“重返亞洲”計劃的一部分,五角大樓會加強自己在太平洋地區的存在。他
在返回美國途中飛往越南,成為幾十年來第一位訪問這個國家的美國國防部長,從而向
中國發出信息:美越關系正在升溫。之後美國政府分別與澳大利亞和菲律賓簽訂協議,
在這兩個國家定期輪換部署軍隊、飛機和艦船。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的克裡斯?約翰遜(Chris Johnson)說:“從戰略或軍事運
籌視角出發,中國舉目四望,發現從日本列島到菲律賓,形成了一張美國盟友及其他防
務安排網,中國被包圍其中。”他曾任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中國事務專家。
他認為中國的反應不止是針對美國的“重返亞洲”。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決定將註
意力放在臺灣,而不是南中國海,此前中國一直在美濟礁(Mischief Reef)等地建造基礎
設施。但自從2008年馬英九(Ma Ying-jeou)當選臺灣總統,中國政府與臺北方面的關系
大幅改善,令中國政府得以關註自己的領海主張。
中國的“門羅主義”?
2012年,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共十八大報告中發出一個強烈的未來信號,他
宣佈要把中國建設成“海洋強國”,這是中國500年來首次宣稱自己是海洋強國。為實現
這一目標,中國正在打造一支“藍水海軍”,它能執行遠洋任務,尤其是能突破分隔南
中國海、東中國海和黃海與太平洋的“第一島鏈”。
北京智庫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Carnegie-Tsinghua Center)主任韓磊(Paul Haenl
e)說:“中國領導人堅信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中國理應在亞洲擁有勢力範圍,就
像美國自19世紀發表‘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後在西半球所保持的勢力範圍。”
許多國家擔心中國在擴張勢力範圍過程中會忽視國際規則。他們的矛頭對準了“九段線
”,它是中國在地圖上畫出的邊界線,將南中國海大部分海域圈了進來,暗示中國對南
中國海大部分海域擁有主權,批評者認為這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 Conventi
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Unclos)。
王冠中表示,中國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收回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後,在
1948年劃分九段線。他表示中國早在2000多年前就發現了這兩個群島,而且它們的主權
一直未受到質疑,直到上世紀70年代南中國海發現了豐富的石油資源。
菲律賓大學(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的傑伊?巴湯巴卡(Jay Batongbacal)等批
評家形容上述觀點為“完全誤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不承認對海洋領土的歷史性
主張),但王冠中的解釋凸顯出中國不想受制於自己身為弱國時形成的國際體系。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Lee Kuan Yew)在今年3月時曾表示:“如果認為中國強大後,會接受
對於周邊海域哪些部分屬於其管轄範圍的常規界定,那就是單純幼稚。”
雖然這一觀點在中國鄰國聽來很不順耳,但確實給美國平衡與中國政府廣泛關系的方方
面面造成了一個特別的困境。在2012年斯卡伯勒淺灘事件中,菲律賓政府失望地看到美
國船隻沒有前來幫助自己的條約盟友。約翰遜說這一結果表明美國的言行不會一致,也
加強了中國對奧巴馬“在根本上軟弱”的看法。
約翰遜說:“斯卡伯勒淺灘20多年來第一次換手……卻沒引起任何反應,這絕對引起了
這一地區人民的深思。”
一些專家認為中國的大膽來自一個認識:奧巴馬政府不會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冒險與中國
起沖突,只有中國與日本(美國在亞洲的主要盟友)之間爆發沖突才會引發美國的軍事
行動。“我同意這是本屆美國總統治下的情況,但我們可以拭目以待,看看2017年新一
屆總統會怎麼做。”韓磊說,“未來兩年中國的動作和行為將影響這一鐘擺擺向另一邊
的速度和幅度。”
部分美國官員認為中國的強硬態度會把其近鄰推向美國,但鑒於中國作為東盟貿易夥伴
的關鍵角色,其他觀察人士則沒有這麼樂觀。當被問到中國是否在將越南推向美國軌道
時,阮志詠說:“我不這麼覺得。我們保持中立……我們不選邊站。”
越南國防部長馮光青(Phung Quang Thanh)強調,越南政府會堅持獨立的立場。但他也表
示越南正考慮允許外國船隻使用戰略深水港金蘭灣(Cam Ranh Bay)的設施,這同樣會有
助於美國在南中國海的活動。
梅德卡夫認為,中國是否做出了誤判還沒有定論,但他補充說“中國也無法確定(其強
硬表現)沒有傷及自身”。
約翰遜說,不管怎樣美國急需“升級工具包”以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指望對方球隊
一直自擺烏龍並非良策。這不過是癡心妄想。”
延伸閱讀:中國致力於提升海軍實力
中國之所以能在南中國海上採取果敢得多的行動,部分是因為其海軍和海警的規模、能
力以及海上作業經驗已迅速增長。
雖然近些年來各類軍事開支均迅速增加,但中國政府投入資金最多的還是海軍,目的是
幫中國實現成為真正海洋強國的宏偉抱負。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擁有三大艦隊,母港分別位於黃海、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在過去
十多年裡,中國海軍擴大了規模,同時用更新的高科技潛艇、驅逐艦和兩棲艦船替換了
老舊的船隻。
盡管自2000年以來,中國的潛艇數量只從60艘增至70艘,但它將重點放在了艦隊的升級
上,目的是讓更多的潛艇攜帶州際彈道導彈。
美國估計,中國今年將用其相對較新的“晉級”(Jin-class)核潛艇展開首次核威懾巡邏

中國的首艘航空母艦是由從烏克蘭購買的一艘航母翻新而成,該艦被命名為“遼寧號”
。去年,“遼寧號”首次在南中國海與其他艦船進行了聯合演練。
此外,中國海軍一直在進行更具雄心的海上演練,以增強遠洋作業能力。2013年10月,
中國的三大艦隊在菲律賓海(Philippine Sea)舉行聯合演練,這是中國海軍在公海舉行
的最大規模的演練。
IHS Maritime研究中國海軍的專家Gary Li表示,一個重要變化是,輔助中國海軍執行遠
洋任務的補給艦的數量有所增加。
他補充稱,中國海警的艦隊規模也在迅速擴大,艦船數量在過去十年增長了一倍,達到
60艘。僅今年一年,就有11艘艦船服役,另外還訂購了38艘。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海軍在前往印度洋舉行演練的途中,首次穿越了位於印尼兩個主要
島嶼之間的巽他海峽(Sunda Strait),突顯出其影響力所及的範圍越來越廣。
去年,中國艦隊還首次穿越了日俄之間的宗谷海峽(Soya Strait)。中國國內媒體認為,
此舉代表著中國海軍實現了有能力突破“第一島鏈”的目標。第一島鏈將中國近海與更
寬廣的太平洋分割開來。
譯者/何黎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6911?page=1
作者: biteyouoh (北屯高以翔)   2014-06-26 09:16:00
這篇值2元
作者: freezesword (囧哥)   2014-06-26 09:24:00
船到公海了嗎
作者: all0pha765 (765)   2014-06-26 09:37:00
社論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