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誰將挑戰中國制造巨霸主?

作者: kenduffy (kendufffy)   2014-05-29 00:23:10
1.媒體來源:
請寫出完整媒體來源!例如中國時報、TVBS等,沒寫者一率刪除。
鉅亨網新聞中心
The Economist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
a.(該新聞是否超過三天?搜尋一下有沒有OP?)
b.(社論特稿都不能貼!違者劣退,貼廣告會被劣喔!)
中國經濟正在改變,這是否意味著它在全球制造業的統治地位行將結束?
大量勞動力供給、高水平基礎設施投資、穩定的政治環境和良好教育,令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產值最高的制造業大國。這使中國更加繁榮,同時也帶來漲工資和改善工作環境的壓力。
同時,自2004年以來,沿海地區的民工荒逐漸演變為普遍的招工難和漲薪潮,大幅度提高了制造業的成本,引起了人們對中國能否保持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競爭優勢的擔憂。
據媒體報導,現在中國制造優勢普遍面臨開工不足的困境,產能過剩嚴重。統計局數據顯示,自2012年3月份以來,中國工業品產出價格(PPI)至今已經連續25個月為負增長,其中包括鋼鐵在內冶金行業更是連續28個月負增長,化工和煤炭行業則分別連續26個月和22個月負增長,中國上一次出現該局面還是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當時PPI曾出現連續31個月的負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其2012年的國別報告中,曾指出當前中國資本產能利用率已從危機前的80%降至60%左右。
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在全球制造業的統治地位行將結束?
中國扮演的角色仍然是世界工廠
《環球時報》援引英國媒體《經濟學家》稱,雖然過去30年來,中國使全球制造業發生革命性變化。但隨著工資上漲和勞工騷亂增多,中國經濟正在改變。
不過,文章指出,盡管供給鏈出現新趨勢,但新基礎設施和生產率進一步提升等因素,會繼續令中國保持競爭力。所謂勞動密集型生產商將(離開中國)尋找更廉價目的地的說法,是夸大其詞。
世界杯即將舉行,而這樣的國際最高舞臺仍然活躍著中國制造的身影。
四年前,總部位於河北的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就將廣告打到了南非,明晃晃的漢字亮瞎了國人的雙眼。一夜成名后,英利又早早將目光投向了巴西,這一次,他們仍然是官方贊助商,仍占有場地廣告的一席之地。電視鏡頭掃過,你依然能夠看到那個熟悉的牌子。
亮相於賽場的,還有來自中國的電子顯示屏、吉祥物的長毛絨玩具、3D玩偶、鑰匙鏈、派對產品和汽車配飾等五大系列。據報導,雖然世界杯要在三周之后打響,但中國制造的紀念品已擺上了全世界的貨柜。
《經濟學家》稱,通過對眾多新興經濟體2013至2018年勞動生產率與工資上漲的對比預測發現,鮮有目的地會比中國更具成本競爭力,且沒有任何經濟體的勞動生產率增幅會超越中國。
在亞洲市場,孟加拉國常被視為將取代中國低成本出口制造業,然而,該國在縮小與中國的競爭差距方面進展最慢:工資漲速快於中國,但勞動生產率增速僅為中國的一半。越南的工資增速與中國類似,可生產率增速相當緩慢。印尼狀況如出一轍,且商業環境排名落后於中國。
2013到2018年,大多數國家的表面工資增速將慢於中國。但就經濟規模至關重要的(商業)環境而言,僅有印度接近中國。而常被宣揚為(中國)對手的墨西哥、巴西和埃及等,生產率提高將極其緩慢。
當然,工資僅是工廠搬遷的考量之一。生產還受到成本、基礎設施、投入和市場經營風險等因素影響。我們繪制出生產率增速和經營風險的對比圖,認為大多數新興市場的經營風險都大於中國,尤其是阿根廷、埃及和尼日利亞等。
比中國成本更低但風險更大的是印度、印尼和菲律賓。只有墨西哥、秘魯、波蘭和台灣地區的相對成本和風險低於中國 . 分析支援了我們的既有觀點:未來幾年,低成本制造商不會大規模離開中國而奔赴其他新興市場。
這並不意味著今後幾年態勢靜止不變。對中國的制造業老大地位形成直接挑戰的,或許並非是僅僅“偷取”零碎市場份額的小競爭者,而是位於其家門口的龐然大物:有望明年建成的東盟經濟共同體。
即便如此,未來幾年中國將通過進一步改善業已優良的基礎設施和深層次工業實力,繼續鞏固優勢。
中國扮演的角色仍然是世界工廠。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25日發布的出口國競爭力報告稱,美國重又成為全球制造業“冉冉升起的明星”,這主要是由於美國天然氣價格下跌,工人的生產力水平上升,且無薪資上行壓力。
路透社網站援引報告稱,中國仍是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排名第一的國家,但由於勞動力和運輸成本上升,且生產力增長滯后,中國的領先地位“面臨壓力”。
中國在帶來轉型陣痛的同時,也尖銳面對提出一個無可回避的問題:未來誰將挑戰中國制造巨霸主?
BCG稱,美國的制造業競爭力如今排名第二。自從1979年美國制造業就業見頂后,美國制造業職位減少了近750萬個,許多制造業者將生產業務轉往低成本國家。
BCG認為,推動美國制造業重新崛起的最關鍵因素是廉價的天然氣。頁岩氣革命使得美國天然氣價格在過去10年大跌50%。
報告指出,“薪資增長穩定”也提高了美國的吸引力。所謂“薪資增長穩定”,若經通脹因素調整,則意味著與1960年代相比,雖然美國制造業工人的生產力上升了一倍,薪資反而比當時低。
報告指出,美國的整體成本比除中國外全球排名前10的其他商品出口國低10%-25%,與東歐相仿。
BCG的排名基於四個主要方面的考量,即薪資、生產力增長、能源成本和匯率。
報導稱,除中國外,另外四個向來有“低成本”之譽的國家——巴西、捷克、波蘭和俄羅斯,也都被列入制造業成本“面臨壓力”的類別。
BCG報告中制造業競爭力排名前10的依次是:中國、美國、韓國、英國、日本、荷蘭、德國、意大利、比利時和法國。
魏德米勒執行副總裁、亞太區總裁宛晨近日接受中國媒體專訪,他以魏德米勒服務中國企業20年的經驗,認為中國的經濟不能走美國的大量虛擬化之路,而制造業應該更多的借鑒德國。
宛晨以魏德米勒中國的經驗舉例,認為中國制造業可以利用好IT、通訊、未來的物聯網這些機會彎道超車。中國在IT技術應用、互聯網通訊這一塊處於世界先進水平,這意味著中國不用再重走發達國家的老路。他認為其中孕育著很大機會,中國和發達國家第一次處於同一個起跑線上。
宛晨認為,今天中國制造業面臨的問題是幾年前就可以預料到的。原因是絕大多數中國制造企業長期以來以量取勝,以價取勝。到一定階段這種狀態是不可持續的,隨著經濟的發展,毫無疑問成本將不斷上升。
此外長期的低成本導致沒有人注重創新勞動生產效率和對環境的污染,在以壓低成本取勝的盛宴過后,不可持續性的問題就顯現出來了。
對比德國,從2008年金融危機到現在,全球受影響最小的是德國。宛晨回憶2009年的時候德國也受到了重擊,但是迅速反彈,而且這種反彈不是曇花一現,是一直在往上走。
宛晨認為這說明德國的經濟是非常實體化的。在德國,中小企業占到絕大多數,是經濟的主流,經濟的核心在於實體經濟。
宛晨認為,在中國,制造業目前還停留在以拷貝而不是創新為主,他感覺中國在最基礎的制造業上沒有沉淀下來,沒有仔細琢磨技術。
在基礎的制造業里其實有很多創新,但是中國企業滿足於拷貝,能用就行,做企業首先追求快速成長,然后做大,想多賺錢就多元化發展,想辦法把公司做成上市公司,最後是“玩”資本。
3.新聞連結:
(超過一行或有中文網址請縮個網址! 板規內文有提供縮網址網站)←看完可刪除此行
http://goo.gl/nPFnvw
4.備註
The Economist 把台灣和墨西哥、秘魯、波蘭並列,相對成本和風險低於中國
馬狗把台灣弄成這樣不出來道歉嗎?
作者: BingBaKing (冰棒王)   2014-05-29 00:24:00
我懷疑他故意把台灣搞爛
作者: wl760713 (willy)   2014-05-29 00:27:00
馬狗搞爛台灣 才能讓台灣經濟依賴大陸阿 然後以商逼政
作者: dnek (哪啊哪啊的合氣道)   2014-05-29 00:28:00
墨西哥跟波蘭還不想跟你放在一起咧~
作者: lavande (...)   2014-05-29 00:28:00
越來越覺得他是真的打算把台灣搞爛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14-05-29 00:29:00
基本上中國未來也無法擁有高比重的世界製造份額,但相對的也成為低度開發國的投資者,佔比縮小並分散到其他亞洲國度結下來就看那個國家能有作為自立了
作者: wo2323 (狡猾小狼)   2014-05-29 00:31:00
推德國 不像美國搞虛擬產業
作者: mojia (momo)   2014-05-29 03:23:00
政客心中只有自己
作者: reil (REIL)   2014-05-29 09:32:00
新四小龍:墨秘波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