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捷運事件與精神疾病

作者: yanzhi   2014-05-21 22:41:21
落單的社會,游離的靈魂
2014年5月21日下午,大雨空襲,台北捷運上出現瘋狂砍人事件,多人當場斃命,多人命
危,兇嫌是年僅21歲的大學生。
台北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臧汝芬邊緊盯電視最新進度,邊接受採訪。 「你一定要呼籲,
我的門診好多這樣的小孩,」臧汝芬醫師說。她門診裡,許多網路成癮的小孩,成天沈溺
在網路,尤其是暴力遊戲裡。她也有12歲的小病人,只因為不讓他打電腦,就真的砍老師

針對捷運殺人事件,她說,人不可能一瞬間變成殺人犯。
這個年輕人很可能小時候注意力不足合併行為規範障礙(conduct disorder ),也就是
為了自己的利益,忽視別人的感受,自私、不負責任、衝動、缺乏罪惡感,常責備或歸咎
他人,對自己的過錯卻總有很多理由辯解。
長大後,他就出現反社會人格。
沒有生活目標,或學習出現挫折,就躲在房間裡上網,父母必會感嘆,「小孩整天只有打
電腦」,以為到了學校就好。但他到學校可能不太和人接觸,不吃飯、萎縮、孤立,無法
自我照顧,與社會脫節,一個流離的靈魂,躲進網路裡,網路裡又充斥暴力遊戲,他可能
會會出現幻想或幻聽。
這樣的人不可能沒有徵兆。
就算他都沒有精神科就診紀錄,目前已發現,一個月前學校曾經輔導,只是「為什麼沒有
請精神科醫師介入?社會上不能允許出現犯罪性恐嚇言語後,再放回社會上去?」臧汝芬
醫師問道。
或許他和朋友、和家人都講過「想殺人」這樣反社會的話,也和老師、學校說過,只是這
落單的城市,大家都聽聽而已,沒有人當一回事,沒有人認為真的會殺人。
有時候我們好像知道一些事情,卻不知道我們知道,終究,釀成悲劇。
反社會人格四大特徵
以下為反社會人格的常見特徵,但不代表有以下徵狀的人就是反社會人格,反社會人格的
人也未必一定有以下徵狀。
一、良心發展不足
他們無法接受或了解道德的價值,嚴重的缺乏良心譴責,所以不會因不道德行為而焦慮或
有罪惡感。他們甚至會輕視那些被他們利用的人。而且受到被利用過的人指責時,不會感
到內疚和不安,更會憤怒、反駁及責罵他人。
二、不負責任和衝動的行為
他們很少為未來長期的利益考量,所以傾向於在短時間內尋求立即的滿足,他們也較為難
忍受例行性或過於複雜性的事物。而有需要時,可以暫時跟隨社會一套行事。並且他們對
自己的衝動行為並無法給出充分合理的解釋。
比方說,在完全沒有必要撒謊的情況下或者撒謊並無法帶來任何利益時,又或者即使謊話
很容易被揭穿時,他們還是會選擇撒謊。
另外一個例子,當心理學家研究有反社會型人格異常的罪犯時,他們對於他們的罪行只能
給出非常表面直接的解釋,例如說,當問為什麼要搶劫的時候,他們的回答通常都是「因
為他們有錢而我正需要錢」。
三、善於利用他人
他們看來幽默、樂觀、討人喜歡,容易解除別人的武裝。他們似乎對別人的需要和弱點有
敏銳的觀察力。他們也擅長辯解與說服別人。
四、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雖然他們容易得到他人的友誼,但因為他們的自我中心與不負責任,讓他們難以維持一個
真正且良好的關係。他們欠缺同情心、感激和悔意。他們也是不忠實和不負責的伴侶。他
們對於重要事件缺乏一定的情感反應。
【診斷標準】
對他人權益侵犯及不尊重的廣泛模式,下列至少三項符合:
1.無法遵從社會規範,經常遊走於法律邊緣。
2.經常說謊、欺騙。
3.個性衝動,無法做長遠的規劃。
4.情緒不穩,有攻擊性,不時與人鬥毆。
5.不在意自己及他人安危,像超速駕車。
6.在工作上不敬業且不負責任,像亂開空頭支票。
7.缺乏道德、良知、冷漠無情,即使目睹他人受害亦無動於衷。
(台北馬偕醫院精神科臧汝芬醫師提供)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8316&page=1
作者: epistemie (1111)   2014-05-21 22:42:00
真的要重視
作者: ccpc (Voiceless Screaming)   2014-05-21 22:44:00
淦,有病就吃藥阿,再不行就自己去死一死,跑去砍路人是怎樣
作者: kiwivino1023 (kiwi)   2014-05-21 22:44:00
推這篇
作者: samskara (天空)   2014-05-21 22:44:00
這種的就算請精神科醫師介入也很難改變吧
作者: bache (錯字魔人)   2014-05-21 22:45:00
就鳥籠社會 小時候幾乎都沒接觸自然 沒運動 影響很大
作者: Sfly (topos)   2014-05-21 22:45:00
最後1-7點是在婊馬吧
作者: samskara (天空)   2014-05-21 22:45:00
台灣的精神科醫師 會心理治療的很少 人格問題也不是吃藥
作者: viviya (^_^)   2014-05-21 22:46:00
精神科醫生講得振振有詞 有沒有去看病只會開抗憂鬱藥的八卦
作者: samskara (天空)   2014-05-21 22:46:00
能改變的
作者: opium1982 (晨)   2014-05-21 22:48:00
重點是要配合長期追蹤加行為治療,很多人怕被貼標籤就不追蹤了。
作者: luvfilm (luvfilm)   2014-05-21 23:13:00
這才是重點
作者: satyrs05   2014-05-22 00:19:00
整篇好像在說馬英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