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銀英傳裡的數字(亞斯提會戰篇)?

作者: ThomasJP (筆劍春秋梁父吟)   2010-02-10 12:37:00
※ 引述《surrogate (神奈子樣は本命です)》之銘言:
: 昨天又把銀英傳拿出來看一遍,看到現在我看過最多遍的就是一開始的亞斯提會戰了,
: 可是每次看都讓我深深疑惑的,莫過於人口、兵力數字的問題,
: 田中芳樹是不是拼了命在灌水啊......有人可以幫我解釋這奇怪的數字嗎?
雖然認真就輸了,不過為了讓心裡好過一點,以下是自行補完的解釋XD
: 問題一:在亞姆立扎會戰當中同盟軍出動了三零二二萬七千四百名的部隊,這占當時同盟
: 總兵力六成,也就是說當時同盟總兵力應該有五千萬人,而同盟人口數是一百三十億人,
: 兵力/總人口數是百分之零點三八,台灣在剛打完國共內戰後最高有五十萬部隊,到了現在
: 也有三十萬左右的部隊,粗略來算的話兵力/總人口數是百分之一點三,對照起來,自由行
: 星同盟,妳們真的是跟帝國進行長期爭鬥的國家嗎?不是一直喊人荒嗎,還很有餘裕嘛。
你可以解釋為那百分之一已經損失掉了,只剩下小數點後面的兵力......
(當然這句話比他給的數字更唬爛)
事實上拿台灣的常備軍比率來看一點都不准,雖然就和平時代來說已經是最高的之一了
不過戰爭年代,其實往往會有某一年出生的男子全部陣亡這種事情
例如德國跟蘇聯1921~26年出生的男人,他們在兵役年齡正好遇到世界大戰......
而德國戰前大概有六千萬人口,五年的大戰中卻出動了一千五百萬人
蘇聯有一億兩千萬人口,一般認為光陣亡的就逼近三千萬大關
不過二次大戰不是"常態化的慢性戰爭",越戰應該比較接近這種戰爭型態
美國在越戰死傷五十萬人,就對美國的經濟造成打擊,但當時美國有一億多快兩億人口
(當然北越死傷的比率就比美國高多了,搞到越南現在還是女多於男)
所以應該可以理解為未來的社會型態對於人口損失更敏感吧
田中大魔王對於人口結構問題從來都只有描述,而沒有細緻的解釋
當然那是因為他是寫小說的,不是搞人口學和統計學的,所以看看就好
: 問題二:當然,上面可能有另一種說法來解答,那就是戰爭的變革,不過這部份我也有個
: 疑問,楊威利曾經說過,銀英傳時的戰爭已經是按鈕戰爭的時代,這可能是指電腦已經進
: 化到只需以少量人力操控的時代,在亞斯提會戰當中出場的同盟軍戰艦-尼斯特,
: 上面載了六百六十人,戰艦大概是次於宇宙母艦的等級,號稱二戰最大的戰艦-大和號,
: 在沖繩特攻時大概承載了三千人,可是已經進化到按鈕戰爭時代,一艘戰艦裡還要載到
: 六百人?而且這除了讓傷亡人數提高外好像沒有甚麼效果......
: 這部份我真的不懂,希望有強者可以替我解惑一番。
事實上大和號那個年代的戰艦大部分都比航空母艦還大
不過航空母艦因為要載飛行員跟地勤(負責加油維修等等的)所以人會比較多
你拿戰艦來比喻不准,拿核子潛艇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
現在最"按鈕戰爭"的軍艦就是潛艇,基本上沒有太複雜的一些額外系統要操作
只有操作聲納、武器、航海、引擎跟其他最基本的功能
前蘇聯的颱風級SSBN(核子彈道飛彈潛艇)排水量兩萬五千噸
這相當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鬥艦噸位,而它的乘員是180人
1906年的無畏號戰艦則大約有700個乘員
颱風級的長度大約是170m,寬度大約是23m
休伯利安的長度則大約是1200m,而比較小的尤里西斯號長度則是700m左右
(以上參考卡通版官設,這方面有認真去做設定的卡通版比較有參考價值)
如果以同樣長寬比例來估算,也就是同盟的戰艦體積是現代核彈潛艇的60~300倍
事實上田中也有提到傑克特的旗艦有五十層甲板,那就至少有一百五十公尺高
(因為每一層甲板中間還有維生設施、機械設備等等)
颱風級的總高大約只有二十公尺
這樣同樣可以得到300倍以上的數字(傑克特的旗艦應該是跟休伯利安差不多的等級)
而這樣一艘戰艦上面才六百多人,自動化程度有沒有很高?
: 問題三:還是亞斯提會戰XD(不好意思手邊只有前五集),在最後戰果彙報時,提到同盟軍
: 參戰二四四萬人,死亡一五三萬人,死亡率約百分之六十二,但是只損失了兩千兩百艘艦
: 艇?這麼說來每台損失的艦艇上載了697人!? 好啦,可能艦艇沒有損毀但有人員傷亡的可
: 能,不過占的比例也不會太多,看來帝國軍爆掉的的兩千兩百艘艦艇都是戰艦以上的啊。
: 相對之下,小型的驅除艦和巡航艦都沒事耶,帝國軍戰艦的船員是不是有待磨練啊?
: 至於同盟的戰果報告,參戰四零六萬人,死亡一五零萬人。死亡率約百分之三十六,這..
: ...怎麼看都比帝國軍來的好,等等,萊茵哈特精彩的戰術成果到哪裡去了!不是說他巧妙
: 的戰法消滅了同盟軍兩個艦隊嗎?怎麼看不出來啊......只有反映在同盟軍戰艦被擊毀數
: 是帝國軍十到十一倍這個地方了吧。
: 至於同盟軍每台損失的艦艇上載了......又是個驚異的數字,68人!同盟軍,你們是開一
: 堆鋼球在作戰嗎?這樣看來同盟軍一開始就是採取艦艇海作戰,爆那麼多台也不奇怪啊,
: 描述中也爆了好幾台戰艦,也有像楊威利所在的旗艦一樣死了大半船員卻無事歸來的,到
: 底同盟軍每台艦艇中的人力少到甚麼地步啊,換個角度想,或許這樣才符合按鈕戰爭的定
: 義喔?
其實我第一次看得時候也是算了好幾遍,但還是沒有搞清楚
(因為不知道戰艦、宇宙母艦、巡航艦、驅逐艦、小型船艦跟其他後勤船艦的比例)
我的理解是:同盟參戰四萬艘,戰損接近兩萬三千艘;帝國參戰兩萬艘,戰損兩千多艘
所以損失是1/2比1/10
至於帝國的死亡人數,不是某一版中文版寫錯就是你看錯了,應該是十五萬三千多人
好像有一版寫成一五萬三千......
這是日本人習慣的數字寫法,但讓我們很容易看錯
: ~~~~~~~~~~~~~~~~~~~~~~~~~~~~~~~~~~~~~~~~~~~~~~~~~~~~~~~~~~
: ~~~~~~~~~~~~~~~~~~~~~~~~~~~~~~~~~~~~~~~~~~~~~~~~~~~~~~~~~~
: 一開始本來是認真問問題的,結果寫到後來不知為何轉為吐槽= =
: 不好意思,我會好好反省的XD,希望有人可以解答我的疑惑
以上,我只能說亞斯提已經是最合理的了,因為亞斯提的過程非常簡單
作者: surrogate (所羅大門)   2010-02-10 22:19:00
艦艇的比例其實可以參考第三集尤里安第一次出擊那場戰役那場同盟軍曾經有推定帝國軍的兵力,戰艦200~250艘、巡航艦400~500艘、驅逐艦約1000艘、宇宙母艦約30~40艘雖然艦隊規模不大,但可以作為參考
作者: zick0704 (戰神無雙?)   2010-02-22 03:56:00
戰損不代表上面人死光,亞斯提帝國軍並未進行掃討印象中,萊茵哈特不是打了就跑了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